汗多更易病,汗从哪里出,病从哪里养

图文/重楼

审核/张艳辉

要做这篇出汗选题的时候,小编是排斥的,个人认为每日大汗淋淋的人不多,而且觉得夏天爱出汗不算什么?但请教素朴中医院大夫,关于出汗的问题时,才发现自己认知浅薄了。中医认为“汗者,精气也。”汗,是饮食的精华所产生的,有调和营卫、解表散邪、濡养润泽肌肤的功效,不可过于流失。

多汗也并不是单指全身大汗淋淋,而是不应流汗时却汗流不止,也可能只是某个部位经常出汗,如鼻子、脚心、手心、腋下、胸口等,不同地方反常性出汗,也预示身体上可能出现的不同问题。今天我就详细讲解一下,不同情形的多汗反应出的身体问题。

常见异常出汗状况

1

坐着不动也出汗

原因:气虚

有些人坐着不动都会出大汗或者稍微运动就大汗淋漓,这多提示或为肺气不足、阳气虚弱。

肺主气,气固体表,能摄血摄汗液,肺气足,则像磁铁一样吸引住汗液,让它不往外泄;气虚,则失去牵引力,汗液止不住地往外流。现代工作压力大、精神长期紧张、生活作息不规律、缺乏运动,是引起气虚的重要原因。气虚的人除了易出汗,还常常感觉疲倦,性格内向,情绪不稳定,易激动或常处于情绪低谷。

健康建议:可以多吃一些补中益气的食材,比如党参、黄芪、太子参、西洋参、高丽参、山药、豆浆、牛羊肉等,也可用党参或黄芪炖鸡或腔骨,以补益机体,缓解气虚。或者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玉屏风散、补中益气丸、参芪膏等中成药。

平时可长期坚持中低强度的体育锻炼和规律的生活来改善体质,但不建议高强度的锻炼,这样会导致大汗淋漓,反而会伤气,形成恶性循环。

2

半边身体更易出汗

原因:气血阻滞、经络不通

常有人明显感觉到一侧身体比另一侧更易出汗,中医称之为“半身汗”。常见患有风湿、偏瘫的病人,这多因风寒湿痰内阻,导致经络不通、气血运行不畅所致,突然间的半身汗严重也可能说是中风临身的信号,不可轻视。

健康建议:及时去医院让大夫辨证调理,指导服用散寒祛湿、化痰通络的药物。

平时多进行经络拍打,坚持快走慢跑,或做做八段锦等运动,会起到通筋活络的功效

3

睡觉时满身汗

原因:阴虚

睡着出汗,醒来汗止,中医称为“盗汗”。这些人常有手脚心热、心烦、面部发红发热、口咽干燥等特点,中医认为是阴虚表现。

健康建议:饮食上可选择百合、雪梨等滋阴之品,少吃羊肉、洋葱、葱、姜、蒜等热性食物,也可用沙参、麦冬、五味子或西洋参等泡水饮用。

4

糖尿病患者异常出汗

原因:血糖不稳

如果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不好,患者也会出现自主神经功能病变,如果是调节汗腺分泌的神经出现病变,通常表现为上肢或胸部出汗增多或出汗部位不对称,可能出现在正常的室温下大量出汗,甚至大汗淋漓的情况。

当糖尿病患者因为药物、饮食或者运动等原因发生低血糖时,可出现心悸、焦虑、出汗、饥饿感等症状。尤其值得重视的是,一些患者会有夜间出汗的情况,早上起来还会觉得头疼、劳累,这些症状提示可能发生了夜间低血糖。

健康建议:当患者出现夜间低血糖,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求助,以免发生危险或意外。为防止低血糖的发生,糖尿病患者一定要随身携带一些可以提升血糖的小零食,以备不时之需。

常见部位出汗异常

1

头部出汗异常

原因:胃火旺

头部是诸阳之会,阳气本应该是最足的,其固摄力也应最强。一旦头上出汗而全身无汗或少汗,或者经常出汗,或许就意味着阳气有些虚弱(对于代谢旺盛的儿童来说,头部出汗较多也是正常现象),另外,这还和胃火旺有一定关系。

健康建议:睡眠充足,胃火旺盛应该少吃燥热食物,保持饮食清淡,不吃辣椒、火锅、花椒、姜蒜等重口味食物。

2

额头出汗异常

原因:肝阳上亢

如果额头常常出很多汗,中医认为可能是肝阳上亢引起的。

健康建议:平时尽量保持心境平和,少生气,要保证充足睡眠,否则容易导致阴虚、肝阳上亢。每天冲泡枸杞茶饮用,有平肝功效。

3

鼻子出汗

原因:肺气不足

如果平时鼻子总出汗,说明肺气不足,需要调理补气。西医认为这是免疫力低下的表现,需要提升免疫力。

健康建议:每天用双手敲打双臂,并按压双臂的左右两侧,因为这是人体肺经分布的部位,通过敲打刺激,可起到调理肺经的作用。

4

颈部出汗异常

原因:内分泌失调

颈部汗腺不太多,若常出汗,可能与内分泌失调有关,也和体内湿热有一定关系,由于湿性黏滞,导致体内气机不畅,往往表现为上半身或颈部以上出汗。

健康建议:平时调节内分泌主要从饮食、运动上入手,必要时辅以药物治疗。多吃高蛋白类的食物,多喝水。

5

腋下出汗异常

原因:汗腺过大或饮食过重

因为腋下分布大量汗腺,所以较易出汗。若汗液分泌过分旺盛,且气味很大,就可能说明日常饮食的味道过重,吃了太多葱、蒜、洋葱等食品。

健康建议:若诊断为汗腺过大,可以去医院做简便有效的激光治疗。另外,饮食要清淡,多吃水果、蔬菜。

6

胸口出汗异常

原因:心气虚、心阳虚

胸口出汗,一般多考虑是心气虚、心阳虚引起的临床表现。中医理论,气有固涩作用,气虚时固涩作用减弱,所以会出现出汗的情况。并且胸口膻中穴是心包经募穴,该位置出汗与心相关。心气虚时,会出现气短无力,心跳心慌等,心阳虚主要是在心气虚基础上加上一些寒冷的症状。

健康建议:不要过度焦虑,可在大夫指导下服用柏子养心丸等进行治疗。或口服一些补气、温阳、固涩的中药进行调理,效果会比较好一些。适当的运动,如慢跑、太极拳、八段锦等,缓解压力,调节心情。

7

手脚心出汗异常

原因:原因复杂多样

肾虚、肺热、气虚、湿热、内分泌紊乱、虚寒等,都可能造成手脚心容易出汗,具体还要大夫辨证治疗才行。不过如果天气热手心脚心出汗也属于正常情形,如果冬季、夏季手脚出汗都很严重,就要引起重视,及时到医院辨证体质调理。

健康建议:保持情绪舒畅,紧张时调试呼吸会有利于减轻出汗情形,日常保持饮食清淡,少饮用高热、高糖、肥腻辛辣刺激的食物,因为病因较多建议及时找当地大夫辨证调理。

汗液颜色异常

真正的汗水是没有颜色的。如出现黄色,是因为微生物和汗水当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发生化学反应所致。

而且,某些身体有疾病的人,汗水也会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当出现颜色异常的汗水时,就要考虑会不会是身体生病了,需要及时就诊。

黄汗

汗液呈现黄色,多是由于血液中一种称为胆红素的物质浓度过高所引起,主要见于肝胆疾病,如急慢性肝炎、胆囊炎、肝硬化等。此外,过多进食胡萝卜、橘子、柑橙等蔬果,也可出现暂时性的黄汗。

白汗

从中医看,白色属肺,肺色外露则现白汗,多为心肺阳虚所致,常与心肺功能虚弱有关。有时,疼痛剧烈(如肚子痛)也可引起白汗淋漓。

红汗

汗液呈现红色,多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也可能是身体某部位在出血。可能是位于面部和腋窝处产生色素的细菌所致,也可能是药物所致,如服用碘化钾等化学制剂,也可有红汗出现。

绿汗

汗液变为青绿色,提示有胆汁外泄,如急性化脓性胆管炎。

汗液味道异常

尿臭味

汗液散发出尿味,汗干后也会在皮肤上留下结晶物,常见于尿毒症病人。

腥臭味

汗液带有特殊的腥味,可能和热证或湿热证有关,一般属肝热,或多见于肝硬化,可以用菊花泡水喝来缓解症状。

香味

汗液飘出香味来,常是糖尿病人的体征。

中医食疗调治

小麦山药汤

组成:浮小麦 15 克、山药 15 克、白糖少许。

做法:浮小麦、山药泡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煎煮取汁 150毫升,最后加糖调味。

功效:小麦山药汤补气、敛汗;

当归龙眼茶

组成:当归 15克、酸枣仁15克、龙眼肉25克。

做法:将所有材料泡水洗净后放入锅中,倒入 500 毫升沸水冲泡服用。

功效:当归龙眼茶补血、养心、敛汗;

清蒸山药排骨

组成:排骨 1 斤、山药 150 克、豆豉少许、盐适量、太白粉少量、米酒少许、生抽(淡酱油)

适量、花生油酌量。

做法:山药洗净、切薄片,放进淡盐水浸泡 5 分钟,捞起待用;豆豉洗净、沥干水;排骨洗

净后剁成小块后沸水滚烫,再用适量盐、太白粉、米酒、生抽、花生油腌制 2 小时;山药铺在盘上,将腌好的排骨放上,最后洒上豆豉,隔水清蒸 20 分钟。

功效:滋阴壮阳、益精补血,治疗心血不足、阴虚多汗。

冬桑叶大米汤

组成:冬桑叶10克、一把大米

做法:抓一把大米,多放一些水,熬好,冬桑叶用研磨成沫,撒入米汤,或者米汤冲服,每天1次,连服5天。

功效:润肺,治虚汗

四物乌鸡汤

组成:熟地15克、当归10克、白芍10克、川芎5克、乌骨鸡半只、生姜3片、葱白数段。

做法:加水适量炖煮,临出锅前放盐调味。

功效:益气理血,养阴,适用于阴虚多汗

黑豆圆肉大枣汤

组成:五指毛桃30克、黑豆50克、龙眼肉15—20克、大枣30克、猪肉100克

做法:一起用水炖煮,可时间较长。

功效:用于气血虚引起的自汗。

多汗外治小方

除了食疗,大夫还给我讲了一些简单有效,针对多汗的外治方法。我挑选了在家自己就可以实现的小方进行分享。

1. 治疗动则多汗

五倍子10克。研末,肚脐消毒,五倍子末冷水调糊状,填入肚脐,用医用胶布或者4cm的膏药空白贴固定,1—2天换药一次。

2. 治手足多汗

皂角一个捣烂,食醋一斤,将皂角用醋浸泡三日后,用其液洗手,或搽。

3.治手足多汗

王不留行30克,明矾15克,加水1500ml,煎温泡手脚,每次20分钟,每季可用2天,持续2周为一疗程。

(本文只作为日常调理健康建议,出汗严重的读者请及时去医院辨证体质调理)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