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寒湿痹方剂总汇(收集整理)
1、安阳精制膏
【处方】生川乌24g 生草乌24g 乌药24g 白蔹24g 白芷24g 白及24g 木鳖子24g 关木通24g 木瓜24g 三棱24g 莪术24g 当归24g 赤芍24g 肉桂24g 大黄48g 连翘48g 血竭10g 阿魏10g 乳香6g 没药6g 儿茶6g 薄荷脑8g 水杨酸甲酯8g 冰片8g
【性状】为微红色的片状橡胶膏;气芳香。
【炮制】上二十四味,血竭、乳香、没药、阿魏、儿茶粉碎成粗粉,用90%乙醇制成相对密度为1.05的流浸膏,待冷后加入薄荷脑、水杨酸甲酯、冰片,混匀。其余生川乌等十六味,加水煎煮三次,第一、二次各3小时,第三次2小时,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25~1.30(80℃)的清膏。与上述流浸膏合并,混匀,另加8.5~9.0倍重的由橡胶、松香等制成的基质,制成涂料,进行涂膏,盖衬,切成小块,即得。
【功能主治】消积化症,逐瘀止痛,舒筋活血,追风散寒。用于症瘕积聚,风寒湿痹,胃寒疼痛,手足麻木
【用法用量】贴患处。
【注意】用于症瘕积聚时,患者忌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规格】8cm×0.5cm
【贮藏】密闭,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2、白虎骨酒
【处方】虎骨2两,怀牛膝1两3钱,木瓜1两,蚕沙1两,没药6钱,海藤6钱,桂楠1两3钱,年健8钱,地枫8钱,赤术8钱,西花1两,桂枝6钱,当归8钱,川断6钱,防风7钱,白花蛇1两3钱,鹿胶1两3钱,公藤1两3钱,公丁香7钱,松节4钱,紫蔻1两3钱,草蔻4钱,广木香4钱,良姜7钱,官桂7钱,红参1两3钱。
【制法】用烧酒30斤,用罐泡药1天许,再以温火炖数开,澄清去滓用之。
【功能主治】疏风散寒,镇痛。主风寒湿痹,经络闭塞,筋骨疼痛,或麻木,或筋抽搐,腰膝疼痛,难以伸屈;及妇人经闭血寒,抽筋麻木,关节作痛
【用法用量】每早服3钱。
【注意】孕妇忌用。
【摘录】《全国中药成药处方集》(抚顺方)
3、补正逐邪汤
【处方】白术5钱,薏仁5钱,人参1钱,桂枝3分,茯苓1两,白芥子3钱。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胸背
【用法用量】水煎服。2剂轻,10剂愈。
【摘录】《辨证录》卷二
4、苍耳饮
【别名】苍耳散、苍耳汤
【处方】苍耳3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拘挛
【用法用量】上为末,水一升半,煎取七合,去滓呷。
【摘录】方出《证类本草》卷八引《食医心镜》,名见《圣济总录》卷二十
5、草灵宝丹
【处方】川芎4两,天麻(酒浸,去苗)4两,当归(洗)4两,白芍药4两,细辛(去土叶)4两,荆芥穗4两,川楝子肉(炒)4两,麻黄(去根节)4两,五加皮4两,白鲜皮4两,何首乌(酒浸)4两,自然铜(火烧7遍,醋浸7遍)4两,菊花4两,枳壳(炒,去瓤)4两,白术(炒)4两,薄荷叶4两,石斛(去根,炒)4两,威灵仙(去土)4两,枸杞子4两,木香4两,川乌头(炮,去皮脐尖)4两,甘草(炒)4两,附子(炮,去皮脐)4两,草乌头(炮,去皮脐尖)4两,香附子(炒)4两,车前子(酒浸)4两,金毛狗脊(去毛)4两,没药(别研)4两,人参(去芦头)4两,地骨皮(去土)4两,防风(去芦头)4两,羌活(去芦头)4两,香白芷4两,柴胡(去苗)4两,升麻4两,白牵牛(炒)4两,乌药4两,地龙(去土,炒)4两,乌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4两,槐角子(炒)4两,大黄(炒)4两,风梢蛇(酒浸,去皮骨,取肉)4两,白花蛇(酒浸,去皮骨,取肉)4两,麝香1两(别研一半为衣),乳香2两(别研),乌鸦2只(腊月者,泥固济,炭火煅令泥红取出),朱砂2两(研,同麝香为衣)。
【制法】上除研者药外,并为细末,再入研者药末和匀,炼蜜为丸,每两作5丸,朱、麝香为衣。
【功能主治】中风,及八风五痹,瘫痪亸曳,口眼斜,眉角牵引,项背拘强,牙关紧急,心中悸闷,神情如醉,遍身发热,骨节烦疼,肌肉麻木,腰膝沉重,皮肤瞤动,状若虫行;阳虚头痛,风寒入脑,目旋晕转,似在舟船,耳内蝉鸣,有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急,及打扑伤于筋骨,或遇天明,一身尽痛,不得睡卧
【用法用量】每服半丸或1丸,热酒化下,不拘时候。
【摘录】《杨氏家藏方》卷一
6、乌头粥
【处方】川乌(生,去皮尖,为末)。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麻木不仁。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举
【用法用量】乌头粥(《普济方》卷一八五)。
中湿,更入薏苡仁末2钱,增米作1中碗。
【各家论述】1.《本事》:此粥大治手足四肢不遂,痛重不能举者。有此证预防服之。左氏云:风淫末疾,谓四肢为四末也。脾主四肢,风邪客于肝,则淫脾,脾为肝克,故疾在四末。谷气能引风温之药径入脾经,故四肢得安,此汤剂极有力。予尝制此方,以授人服者良验。
2.《本事方释义》:川乌气味苦辛大热,入足太阳、少阴,能行走经络,风寒湿三气之邪,流入经脉隧道,至气血壅滞,麻痹不仁,四肢不遂,夫邪客于肝,肝必侵。犯脾土,故肝脾相犯之候,每多此症,非辛热善行走之药不能直入病所,独用一味者,欲其力量之大而专也。
【摘录】《本事》卷三
7、除湿酒
【处方】虎胫骨9克 防己9克 独活6克 云苓9克 杜仲9克 萆薢9克 晚蚕砂9克 松节9克 茄根12克 木瓜12克 苍耳子12克 枸杞子12克 秦艽9克 桑枝15克 牛膝3克 狗脊9克 续断9克 伸筋草9克 豨莶草12克 白酒2.5千克
【制法】虎胫骨炙酥为面,防己等十八味药共研粗末,再将虎胫骨面掺入粗末中,用消毒纱布包好,用绳悬于酒中泡两周备用(冬季泡一月)。
【功能主治】除湿通经。主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每日服二次,每次服9~15克。勿须多服。
【注意】孕妇禁用。
【摘录】《中医正骨经验概述》
8、大三五七散
【别名】天雄散、三五七散
【处方】天雄3两,细辛3两,山茱萸5两,干姜5两,薯蓣7两,防风7两。
【制法】上药治下筛。
【功能主治】肝肾不足,风寒外袭,头痛眩晕,口眼喎斜,耳聋耳鸣,风寒湿痹。面骨痛,风眩痛。阳虚风寒入脑,头痛目眩,如在舟车之上,耳内蝉鸣,或如风雨之声应,风寒湿痹,脚气缓弱。产后风
【用法用量】天雄散(《圣惠》卷二十二)、三五七散(《圣济总录》卷五十一)。
【各家论述】《医方考》:大寒中于风府,令人头痛,项筋紧急者,此方主之。风府,脑后之穴,督脉之所主也。寒者,天地严凝之气,故令项筋紧急。干姜、附子,辛热之物也,可以散真寒;细辛、防风、气薄之品也,可使至高巅;山萸养督脉之阴,茯苓和督脉之阳。
【摘录】《千金》卷十三
9、丁公藤风湿药酒
【处方】丁公藤1kg,桂枝30g,麻黄37.5g,羌活3g,当归3g,川芎3g,白芷3g,补骨脂3g,乳香3g,猪牙皂3g,陈皮13g,苍术3g,厚朴3g,香附3g,木香3g,枳壳20g,白术3g,山药3g,黄精8g,菟丝子3g,小茴香3g,苦杏仁3g,泽泻3g,五灵脂3g,蚕砂6.5g。
【制法】以上二十五味,丁公藤蒸二小时后,与桂枝等二十四味,置容器内,加入白酒4.25升,密闭浸泡,浸泡期间加温2至5次,每次使浸泡液达35℃,浸泡四十天,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风寒湿痹,手足麻木,腰腿酸痛,跌仆损伤
【用法用量】口服,1次10~15毫升,1日2至3次;外用,擦患处。若有肿痛黑瘀,用生姜捣碎炒热,加入药酒适量,擦患处。
【注意】孕妇禁内服,可外擦患处,但忌擦腹部。
【摘录】《中国药典》一部
10、定痛活络丹
【处方】苍术(米泔浸洗干净)1两,酒黄柏1两,防己5钱,威灵仙5钱,川乌(煨)5钱,乳香4钱,酒红花4钱,芍药(炒)1两,羌活(炒)1两,当归7钱,白术7钱。
【制法】上为末,酒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两足作痛,气血两虚
【用法用量】每服70丸,米汤或酒送下。
【摘录】《活人心统》卷下
11、防风汤
【处方】防风 甘草 当归 赤茯苓(去皮)杏仁(去皮,炒熟)官桂各30克 黄芩 秦艽 葛根各9克 麻黄(去节)15克
【制法】上药为末。
【功能主治】疏风活络,宣痹止痛。主行痹。外感风湿,恶寒发热,遍体骨节疼痛,游走不定,舌苔淡白,脉浮。现用于风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见上述症状者。
【用法用量】每服15克,用酒、水共300毫升,加大枣3枚、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温服。
【摘录】《宣明论方》卷二
12、防风汤
【处方】防风(去叉)2两,白术1两,白鲜皮2两,桂(去粗皮)1两3分,黄耆(锉)2两,薏苡仁(炒)3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历节风,周身百节疼痛,腰脚痿弱
【用法用量】每服4钱匕,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1盏,去滓温服,日3夜1。
【摘录】《圣济总录》卷十
13、防风天麻散
【处方】防风 天麻 川芎羌括 香白芷 草乌头 白附子 荆芥穗 当归(焙)甘草各15克 滑石60克
【功能主治】行气散郁,通脉止痛。主风寒湿痹,肢节疼痛,走注不定;中风偏枯,暴痞不语
【用法用量】上药为末。每服1.5~3克,热酒化蜜少许调下。至药力运行,肌肤微麻为度。或炼蜜为丸,如弹子大,每服1丸或半丸,热酒或白汤化下。
【摘录】《宣明论方》卷三
14、防己饮
【处方】防己3两,桑根白皮(锉)3两,桂(去粗皮)3两,麻黄(去根节)3两,白茯苓(去黑皮)4两。
【制法】上为粗末。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四肢挛急,或身体浮肿
【用法用量】每服5钱匕,水1盏半,煎至8分,去滓温服,不拘时候。
【摘录】《圣济总录》卷二十
15、风湿汤
【处方】附子(炮,去皮)白术 甘草 当归(焙)防风 桂枝 薏仁各30克 乳香 没药 茯苓各15克
【制法】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主治风寒湿痹,脚气筋挛,着床不能行步
【用法用量】每服9克,用水220毫升,煎至160毫升,空腹时和滓温服,日三夜一。
【摘录】《医方类聚》卷九十八引《施园端效方》
16、风湿汤
【处方】当归半两,芍药半两,麻黄(去根节)半两,白术半两,甘草(炙)半两,川乌(炮,去皮)1两。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腰脚疼,着床不能走;妇人产后血气虚损,伤风寒湿,口急项强,腰脚疼痹
【用法用量】上(口父)咀。每服3钱,水1盏半,加生姜3片,煎至7分,去滓,食前温服,日3次。
【摘录】《普济方》卷一八五
17、附子八物汤
【别名】附子八味汤、人参附子汤、八物附子汤
【处方】附子3两,干姜3两,芍药3两,茯苓3两,人参3两,甘草3两,桂心3两,白术4两(1方去桂,用干地黄2两)。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四肢关节痛不可忍;疮疡阳气脱陷,畏寒吐泻,四肢厥逆
【用法用量】附子八味汤(《准绳·类方》卷四引《活人书》)、人参附子汤(《御药院方》卷一)、八物附子汤(《杏苑》卷七)。
【摘录】方出《千金》卷八,名见《三因》卷三
18、附子汤
【处方】附子(炮)1两,独活1两,防风(去苗)1两,川芎1两,丹参1两,萆薢1两,菖蒲1两,天麻1两,官桂1两,当归1两,黄耆半两,细辛(去苗)半两,山茱萸半两,白术半两,甘菊花半两,牛膝(酒浸)半两,甘草(炙)半两,枳壳(麸炒,去瓤)半两。
【制法】上为末。
【功能主治】肾脏风寒湿痹,腰脊疼痛,不得俯仰,两脚冷,受热不遂,头昏,耳聋,音浑
【用法用量】每服3钱,水1大盏,加生姜5片,煎至7分,去滓温服,日3次,不拘时候。
【摘录】《宣明论》卷一
19、活血风寒膏
【处方】肉桂、血竭、乳香、没药、丁香、樟脑、儿茶、川乌、草乌、附子、当归、川芎、桃仁、赤芍、杜仲、补骨脂、续断、菟丝子、威灵仙、白蔹、细辛、远志、陈皮、香附、白术、穿山甲、木香、枳壳、青皮、青风藤、大风子、僵蚕、天麻、蛇床子、小茴香、川楝子、乌药、甘草、怀牛膝、羌活、黄柏、广丹、麻油。
【制法】制成膏剂。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血,止痛。主跌扑损伤,肿痛,以及风寒湿痹,腰腿酸痛
【用法用量】贴患处。
【摘录】《上海市药品标准》
20、加减三气饮
【处方】当归身5钱(炒),枸杞2钱(炒),杜仲2钱(炒),熟地3钱,木瓜3钱,茯苓1钱,白芍1钱(酒炒),肉桂1钱,独活1钱,白芷1钱,炙草1钱,附片1钱。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身痛,日久失治,气血消耗,虚实相兼者
【用法用量】生姜3片为引。
【摘录】《医门八法》卷三
21、九制松香膏
【处方】上好片松香3斤(用清水煮烊,拉拔过,倾去水,再换水煮,再拉拔换水,如此以10遍为度,将松香研末,用姜汁、葱汁、白凤仙汁、烧酒、闹羊花汁、商陆根汁、韭菜汁、童便,挨次将松香拌浸透,晒干,作8次制过,其第9次,将好醋少许,不可多,再拌松香,晒干,研极细末),川乌4两,草乌4两,苍术4两,上肉桂4两,白芥子4两,干姜4两,蓖麻子4两,血余8两。
【制法】另用桐油3斤浸药,春5、夏3、秋7、冬10日、熬枯,滤过渣,再熬;先入广胶4两,俟溶化后,将制过松香末,筛入收之;离火,入樟冰1两,待冷,入麝香2钱,搅匀收贮。
【功能主治】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摊贴患处。
【摘录】《种福堂方》卷二
22、坎离砂
【处方】当归37.5g 川芎50g 防风50g 透骨草50g 铁屑10kg
【性状】为黑褐色的粗粉;质重,稍有醋的酸气。
【炮制】以上五味,除铁屑外,其余当归等四味加米醋适量,煎煮二次,滤过,合并滤液。将铁屑置炉内煅至一定程度时取出,立即将上述滤液倒入铁屑中,搅匀,晾干,过筛,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关节疼痛,脘腹冷痛
【用法用量】每250g加米醋15g(不可过量),立即拌匀,装入布袋。外包棉垫(或毛巾),待发热后,烫患处,药凉后取下。再用时仍用前法拌醋,可反复使用数次。每日烫患处1~3次。
【规格】纸筒装250g
【贮藏】密闭,防潮。
【摘录】《中国药典》
23、麻黄续命汤
【处方】麻黄(去节)60克 人参 黄芩 芍药 防己 桂枝 川芎 甘草各30克 防风90克 附子15克 杏仁60克
【制法】上药除附子、杏仁外,捣为粗末,后入二味调匀。
【功能主治】治中风中腑,无汗恶寒;以及风寒湿痹,痿证等
【用法用量】每服15~20克,用水230毫升,加生姜5片,煎至150毫升,去滓,空腹时稍热服。
【摘录】《素问病机气宜保命集》卷中
24、木瓜丸
【处方】木瓜80g 当归80g 川芎80g 白芷80g 威灵仙80g 狗脊(制)40g 牛膝160g 鸡血藤40g 海风藤80g 人参40g 制川乌40g 制草乌40g
【性状】为糖衣浓缩丸,除去糖衣后显黄褐色至黑褐色;味酸、苦。
【炮制】以上十二味,木瓜、威灵仙、鸡血藤、牛膝、制川乌、制草乌、人参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其余当归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滤过,滤液浓缩,与上述粉末泛丸,干燥,包糖衣,打光,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络止痛。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周身疼痛,腰膝无力,步履艰难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30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10丸重1.8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5、牛膝独活酒
【处方】桑寄生30g 牛膝45g 独活25g 秦艽25g 杜仲40g 人参10g 当归35g 白酒1000ml
【炮制】1.将所有药材洗净后切碎;
2.放入纱布袋中,缝口;
3.放入酒中,浸泡30天;
4.将药渣取出,过滤备用。
【功能主治】补养气血,益肝强肾,除祛风湿,止腰腿痛。主治腰膝发凉、麻木、酸软疼痛,腿足屈伸不利,痹着不仁,肝肾两亏,风寒湿痹
【用法用量】每次10~30ml,每日1次(上午9~11点服用为佳)。
【备注】(1)杜仲、牛膝、桑寄生:补益肝肾,强筋壮骨。当归、人参:养血益气。秦艽:法湿宣痹止痛。
【摘录】《千金方》
26、祛风舒筋丸
【处方】防风50g 桂枝50g 麻黄50g 威灵仙50g 制川乌50g 制草乌50g 苍术(炒)50g 茯苓50g 木瓜50g 秦艽50g 骨碎补(炒)50g 牛膝50g 甘草50g 海风藤50g 青风藤50g 穿山龙50g 老鹳草50g 茄根50g
【性状】为黑褐色的大蜜丸;气微,味甜、苦。
【炮制】上十八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60~18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四肢麻木,腰腿疼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规格】每丸重7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7、祛风止痛片
【处方】老鹳草334g 槲寄生167g 续断167g 威灵仙83g 独活83g 制草乌83g 红花83g
【性状】为糖衣片,除去糖衣后显棕黑色;味苦、涩。
【炮制】以上七味,威灵仙、独活粉碎成细粉,过筛;其余槲寄生等五味加水煎煮二次,每次3小时,分次滤过,合并滤液,浓缩成相对密度为1.18~1.20(80℃)的清膏,与上述细粉混匀,干燥,粉碎,加适量单糖浆,制成颗粒,干燥,压制成1000片,包糖衣,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舒筋活血,强壮筋骨。用于四肢麻木,腰膝疼痛,风寒湿痹等症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6片,一日2次。
【注意】孕妇忌服。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28、十神汤
【处方】川芎、甘草(炙)、麻黄(去根.节)、升麻,各四两。干葛十四两,赤芍药、白芷、陈皮(去瓤)、紫苏(去粗梗)、香附子(杵去毛),各四两。
【炮制】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治时令不正,瘟疫妄行,人多疾病。此药不问阴阳两感,或风寒湿痹,皆可服之
【用法用量】每服三大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煎至七分,去滓,热服,不以时候。
如发热头痛,加连须葱白三茎。
如中满气实,加枳壳数片同煎服。
虽产妇、婴儿、老人皆可服饵。
如伤寒,不分表、里证,以此导引经络,不致变动,其功效非浅。
【摘录】《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29、疏风定痛丸
【处方】马钱子(制)100g 麻黄300g 乳香(醋制)100g 没药(醋制)100g 千年健30g 自然铜(煅)30g 地枫皮30g 桂枝30g 牛膝30g 木瓜30g 甘草30g 杜仲(盐水制)30g 防风30g 羌活30g 独活30g
【性状】为灰黑色的大蜜丸;气辛香,味苦、酸。
【炮制】上十五味,将马钱子粉碎成细粉,其余麻黄等十四味粉碎成细粉,过筛,与马钱子粉配研,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40~16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散寒,活血止痛。用于风寒湿痹,筋脉不舒,四肢麻木,腰腿疼痛,跌打损伤,瘀血作痛。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按规定量服用,不宜多服;体弱者慎服;孕妇忌服。
【规格】每丸重6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30、舒筋活络酒
【处方】木瓜45g 桑寄生75g 玉竹240g 续断30g 川牛膝90g 当归45g 川芎60g 红花45g 独活30g 羌活30g 防风60g 白术90g 蚕砂60g 红曲180g 甘草30g
【性状】为棕红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微甜、略苦。
【炮制】上十五味,除红曲外,其余木瓜等十四味粉碎成粗粉,然后加入红曲;另取红糖555g,溶解于白酒11100g中,照流浸膏剂与浸膏剂项下的渗漉法(附录ⅠO),用红糖酒作溶剂,浸渍48小时后,以每分钟1~3ml的速度缓缓渗漉,收集漉液,静置,滤过,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舒筋活络。用于风寒湿痹,筋骨疼痛,四肢麻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30ml,一日2次。
【注意】孕妇慎用。
【贮藏】密封,置阴凉处。
【摘录】《中国药典》
31、小活络丸
【处方】胆南星180g 制川乌180g 制草乌180g 地龙180g 乳香(制)66g 没药(制)66g
【性状】为黑褐色至黑色的大蜜丸;气腥,味苦。
【炮制】以上六味,粉碎成细粉,过筛,混匀。每100g粉末加炼蜜120~130g制成大蜜丸,即得。
【功能主治】祛风除湿,活络通痹。用于风寒湿痹,肢体疼痛,麻木拘挛。
【用法用量】黄酒或温开水送服,一次1丸,一日2次。
【注意】孕妇禁用。
【规格】每丸重3g
【贮藏】密封。
【摘录】《中国药典》
32、新方桂枝汤
【处方】桂枝30-60克,白芍15-30克,生姜3-5片,甘草5-6克,大枣5-10枚,北黄芪15-30克,当归10-15克,川牛膝10-15克,独活10-15克。
【功能主治】除湿散寒,温通经脉。主风寒湿痹,阻滞经络。
【用法用量】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
【摘录】刘志斌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