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从前我死去的家》
《从前我死去的家》读完,我挺诧异,那是因为竟然用一天的时间看完了整本书。
东野圭吾,日本推理小说家。也许是那段曾经的历史,使得我内心对于日本这个国度并没有太大的好感,这份情愫甚至衍生到与日本相关的其他。因此东野圭吾的几本书一直摆在书架上,我却没有真正的去翻阅过。
一天阅毕,并非刻意,也无诱因。从前在网络上见识某些阅文高手似乎“吹嘘”的,一年可以阅读300本书。我并不相信,现在无疑答案是肯定的。
《从前我死去的家》被我从《圣女的救济》《解忧杂货店》《名侦探的守则》《黎明之街》几本书东野圭吾的书中抽出,是因为这个怪异的书名。家本是温存着的,却被赋予“死亡”之上,是惊悚还是残忍?是推理还是陈述?
从词藻上看,书中的文字并不华丽,反而朴实的很。细思下却发觉文句里在用词、修饰上较为朴素,仿佛皑皑白雪,一片茫茫,却又亮丽晶莹,令人回味。而且修辞手法的运用也不多,甚至有些地方会令人觉察着似乎旁白似的啰嗦。不过对于人物的衣装、物件的特色、建筑的风格、花树的飘摇……却总能在叙述中描绘出来,给人身临其境的画面感。就像在讲故事时,嘴里描述着,手里却拿着彩图演示,图文并茂的。
《从前我死去的家》的“推理”是循着逻辑思路,牵引着读者的神经,往自己会说话的文字里蹑手蹑脚地走。最终解开一切的谜团,让人恍然大悟。
从情节上看,《从前我死去的家》一气呵成。就似乎一条径直的路,没有许多的岔口,却总让人仿佛要找到出路时,又转向了迷雾里。虽然路很直,却始终无法欣然地走出出口。
起初对童年的遗忘与怀想,让我似乎也陷入了对童年的回想之中却发现,自己也没有太多学前的记忆,也许是自己一贯觉得没有用的丢弃不要占脑子的做法吧。其实,生活中许多的事务好像经常被自己忘记。
老房子里的桥段,我并没有感觉到惊悚,就是盼望着谜团是不是与自己内心的猜测相符。最终也没有,因为东野圭吾就是东野圭吾,他不可能让你猜到结局。
望子成龙的父亲、失望颓废的父亲,一个强势,一个逃避。而两种情感交织出来的却是孙子与孙女的受苦与受难,一个葬身火海,一个恶梦缠身。父母的关爱,如果成了强烈的火焰,燃烧的不仅仅是亲情,不管是过分的“溺”,还是过火的“逼”。
从人物设置与场景上,《从前我死去的家》极其简单,二位主要人物“我”与仓桥沙也加,重建的充当“坟墓”的家,却能够演绎出一个引人深思的故事。家是令人眷恋的,故事里却又是那样的令人伤感。以第一人称“我”来讲述,更让人有种陪着恐惧与心慌前行的感觉——心跳的感觉。
简单,其实就是不简单。武侠中,从铁剑练到木剑,再从木剑练到无剑。似乎越来越简,却是愈发刚劲与锐气。《从前我死去的家》却从简单中纷乱出许多的不简单,这才是最不容易的。
一本书,一本一天就可以看完的小说。
——东野圭吾《从前我死去的家》。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