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作不断】朱宸嘉:时代症
这个专栏均为才女朱宸嘉习作,篇篇不同,却各有韵味,自成一体,芬芳四溢。
导读:
文章主题为“寂寞”,从个体与社会、精神与情感的交互两方面探究“寂寞感”的成因。从真正精神层面的寂寞感引发对当今浮躁虚伪的无病呻吟的辩证思考。
时代症
朱宸嘉
说到寂寞,总会有种熟悉却难以参悟的虚无感。
抒发类似情感的诗文词曲从不间断,政客写,文人写,居士写,甚至你的上司、同事、父母,谁敢说没有某些瞬间的不安和消沉自己想将它归咎于寂寞呢?
不论是无病呻吟还是有感而发,“寂寞”的情感特质都是更为奇妙的。
它可能来源于大环境下涉及自身的落差感。怀才不遇、壮志难酬、命运多舛、诸事不顺、平庸无能,皆是如此。从自我期望和现实条件限制的矛盾上来说,其间的落差感与个体“可惜”、“不甘”、“悲哀”、“气愤”等不同的变量情绪结合,才会产生寂寞感。譬如李咸用,他是久试不第者之一。但在早年,在他年少而无所顾及的时期,才能不能在朝堂体现对他而言不过类同失意沮丧之事,远称不上寂寞。应辟为推官,唐末乱离,仕途不达。失意一旦与他个体的家国之痛和感时伤怀结合,这种情感才真正在社会背景的影响下上升为“寂寞”。所以有“浩荡东风里,裴回无所亲”。曹雪芹一纸红楼写兴衰难测悲喜无常,不只是从他经历曹家极盛而衰而来的落差感,更鲜明地加注了他在人生悲困之境中对一生中的所见所历的体悟。曾几南渡,宁献王朱权雅爱戏曲不被理解,陆秀夫末路气节……这样的例子有着如此明显的相似性。时代不同,背景不同,身份不同,寂寞这种情感的重复出现,在不同群体上交错出现。
它可能由精神与情感上的境界和会悟程度的变化而产生的孤独导致,成鹫年少时便颠簸于战乱,广州城陷,庚寅之劫,中年仍不得安定,三藩之乱后,长期以他未能真正参悟的诸事纷扰、家国堪忧中的疲惫、无奈与不甘,随着他思想的日益变化上升为了悟道后的寂寞。再如王尔德,芥川龙之介,太宰治。他们往往都有思想上的酝酿期和彻悟期,高度极高,深度极深。当这种高层面的变化产生,才有资格称其为无人能体会的寂寞感。
在类似而必要的条件下产生,又因个体因素的不同而出现更细致的分化和表现。“寂寞”其实不妨称其为一种病症。
——“时代症”。
它在不同的时代有着不同的体现,然而又不完全类似于“病”。它可能在不同条件下有着变化的出现频率和广适群体,且不会完全消失或被人为抹灭。寂寞不是绝对消极似病痛的情感。它有时会带来一种超脱,有时却会造成心思郁结,它会启发人对新的自我的期待和赏识,却也伴随着偶尔的否定和矛盾的错觉。
街道、学校、商业区、公司茶水间,每一处寻常的地方都无形中被强大的精神气流裹挟。人群的嘈杂声响和交错的个体情感织成一张巨大的网,好像下一秒就会被它割裂认知,无处遁形。这个世界似乎永远年轻。常有人在其中恐慌,无所适从。稚嫩或浮躁的灵魂更甚。他们高呼的寂寞其实远未成形,可却只顾沉沦于先兆里。
在真实与虚无、积极与消极、理性和感性间的矛盾里论述寂寞是毫无意义的。
既然无可预料,无可避免,不如去迎接它。人人皆可自称时代症候群研究者。
作者简介:
朱宸嘉,郑州七中2019届文科毕业生,现就读于武汉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热爱语文,热爱阅读与写作,热爱沉醉而不沉溺的浪漫。
相关链接:
【作文真题点评】审题难度不大,写作难度不小 ——2021年全国全国Ⅰ卷“追求理想”作文解析
声明:读者若有打赏,则全部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