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强不息,因时而动
大公而无私,精进与时具。
格物致知的“知”包括六个方面:第一,知天;第二,知命;第三,知道;第四,知教;第五,知人;第六,知物。知命、知道、知教、知人和知物钧可顾名思义,不需要我特别解释,那么什么是知天?知天就是知天时、明时势,知道世界需要什么样的理由才会支持你,知道什么时候该动,什么时候该藏,什么时候该出,什么时候该隐,能敏锐观察到世界的变化。此外,你还要知晓大自然的规律。比如,藏传佛教知道,人类体内的气一般沿着左脉和右脉流动,但在日月食发生的时候,天地人连成一线,人的左脉和右脉会发生变化,如果在这时修行,容易将智慧气导入中脉。据说,日月食时修行,得到的功德是平日的十亿倍,因此,一些行者多会在日月食的时候闭关。《黄帝内经》中也有很多类似的智慧。
知天知命之后要怎么样呢?要自强不息,就像《易经》中所说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关于这一点,前文已经讲过,这里仅作强调,我就暂且不多说了。
“大慧知时节,发生正当时。”大智慧总会在最好的时机出现,让一切都恰如其份。
既然有“知时节”,就有“不知时节”。所谓的不知时节是,有些话明明不该说,尤其不能对外说,却说了。比如,修行人的内证功德是不能告诉别人的,因为,其中有很多别人不理解、科学不认可的内容,如果广而告之,就会招来外界的质疑和误解,有些人还会以“妖言惑众”的名义来攻击你。当然,熟悉的朋友之间可以交流探讨一下,但也不建议多说。在需要你说之前,最好不要谈论这个话题。
人类世界有个特点:不管你的话到底是不是“妖言”,只要世界认为你说的是“妖言”,目的是“惑众”,你就是在妖言惑众。为什么会这样?因为,每个时代、每个社会阶段,都会有相对稳定的主流,这个主流就是“时”,如果你的话不符合这种话语,不被这种话语所随喜,就容易遭到这种话语的排斥和攻击。所以,拥有大智慧的人既知时也顺时,永远不跟“时”对抗。
《大漠祭》出版的时候,很多人都说雪漠太有智慧了。为什么?因为《大漠祭》赶上了西部大开发,当时全国都在关注西部,所有写西部的作品都会受到关注,因此,很多人都发现了《大漠祭》。如果换一个时候出来,《大漠祭》就算不被埋没,可能也不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力。“故乡三部曲”也是这样,它出来的时候,国家正在提倡“一带一路”方针,全国都在关注丝绸之路,注意到“故乡三部曲”的人很多。在那一年的上海书展上,《深夜的蚕豆声》是中国出版集团的销量冠军。
作家也必须“知天”。那么如何才能做到知天呢?其实很简单,你只要能把握时代的脉搏,敏锐地发现时代的需要,时代需要什么,你就提供什么,也就做到了“知天”。佛家称之为“成所作智”,红尘世界称之为“策略”,但成所作智的目的是利众,而策略的目的则有可能是利己。
“因势而能动,大行宜顺势。”真正的利众大行不是自娱自乐,它必须是顺应时代、顺势而为的。因为,只有给时代一个支持你而不是反对你的理由,你才能造成较大的影响,也才能给世界带来更大的好处。
不要觉得这是功利,只要在慈悲心的观照下做事,不要以利众为名义谋取私利,就算你有非常明确的目的性,社会也是允许的。因为,你追求的是整个社会、整个人类的利益,而不是自己的利益。
“大公而无私,精进与时具。”做事的时候不要老想着自己,老想着自己,就容易陷入小我的困境,得到的东西也会很有局限。反之,如果你的智慧到了一定的程度,发现了自己其实是个幻觉,能全然放下小我的得失,坦然接受一切,毫不挑剔,并且积极努力地做事,你就能真正地做到无我,从而实现大我。这时你得到的,将不是名利财位这些很快就会消失的东西,而是你认可的文化和真理的成功。这是一种大成功,无数跟你有着相同理想的人,都会将你的成功延续下去,那么,你也就实现了不朽。
孔夫子就是这样,他之所以能成功,正是因为他追求的不是自己的成功,而是文化的成功,是他所认可的真理的成功。他想用儒家文化来贡献世界,让世界变得更好,让老百姓生活得更加幸福,为此,他宁愿做丧家之犬,奔走在一个又一个国家之间,而不是像其他人那样,安安稳稳地过自己的小日子。这时,他就不是他自己了,他的自我已经消失了,他变成了儒家文化的一部份。他成功了,儒家文化就成功了——同样,儒家文化成功了,他也就成功了——他失败了,儒家文化也就失败了。因此,很多人才会受到他的感召,成为他的弟子和盟友,和他一起为了儒家文化的未来而奋斗。最后,他们也就成全和成就了彼此。
与我们相遇的一切,其实都是我们的心所感召的,人也好,事也好,都是这样。无我利众的心,必然会感召也想利众的人,创造对世界有益的事件;自私自利的心,则必然会感召自私自利的人,创造一些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故事。所以,世界是心的倒影,心是世界的导演。
END
图片|来源网络|侵立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