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 百年之后
欢迎光临冬歌文苑~
百年之后
宓月||四川
尽管我们经常在文字中探讨生死、模拟死亡,但挚爱亲朋突然离世的震惊和迷茫、悲痛和不舍,却永远无法提前预知和体验。
一周前,我的师母徐珍华刚做完第二次心脏搭桥手术出院,手术很顺利,术后效果也很好。可10月26日凌晨,她却突发急病去世,让所有亲朋好友始料未及。原计划11月18日在京举行中国散文诗百年庆典活动,因海梦老师悲伤过度而被迫取消。
第一次面对死亡,是23年前父亲的离世,那年我19岁。在医院照顾父亲时,看他被病痛折磨,我恨自己不能为他分担痛苦。父亲去世后很长一段时间,我仍不相信父亲真的已经永远离开,总觉得某一天他会回来。在梦里,我无数次与父亲相遇,却始终无法开口说话。父亲的去世成了我永远的痛——生命中那些重要的时刻再也没有机会与父亲共同分享。我至今的写作,一直回避不了死。死,阴影一样化作不同的形态隐现在我的文章里。后来,我又经历了奶奶的死、朋友的死、陌生人的死……这使我明白了一个毫无新意的道理:谁都无法避免死亡。
生老病死,是人之常情。但是,一旦死亡降临,谁都不能抑制恐惧和悲伤。就像我们的人生,只有自己才能体会个中甘苦与悲喜。我们永远无法预知,明天会发生什么,等待着我们的未来究竟是什么模样。
据专家预测,再过十年,现代医学将能让人永生。我想象不出人倘若不死,地球会变成什么模样,而一个永生的生命究竟是幸还是不幸,会不会像福斯卡一样活得不耐烦?但我知道,有些人确实超越了生死,甚至超越了时空。翻开《诗经》《史记》《道德经》《理想国》这些古老典籍,我感觉到一个个远古的人物栩栩如生地向我走来,我在跟他们倾心交流、对话。在编辑《中国散文诗百年经典》一书时,那些远去的背影让我感到了他们的温度,他们澎湃的热血……
在已知的宇宙间,人是一种最奇妙独特的生命。如此脆弱,又如此强劲,生生不息。尽管肉体终有一天会像草木枯萎、老朽,直到化成灰烬,消失无踪。但这并不说明生命已就此终结。因此,每当不得不面对死亡时,我相信,在我们的记忆里,在我们的文字中,在那些留存的影像里,在另一个不可知的空间,生命已找到了另一种存在形态。
在给师母烧头七那天,连日阴雨的天空突然放晴,到了晚间,一轮皓月当空。大哥跟我们说,今晚不能杀生,连苍蝇蚊子都不能打,这是与母亲最后的送别晚餐,一定要高兴些。这一餐饭,如同往常一样,我们给师母夹菜、敬酒,海梦老师如同以往一样不知不觉就把师母的杯中酒喝了……饭后,我们到院子里敬香烛,烧纸钱,为师母送行。望着纸钱燃起的点点星光,我恍惚又听到了师母慈爱、关切的言语,看到师母给我们做豆瓣酱、送泡菜的身影。我确信,一定有天堂存在,美丽、善良的师母一定是去了那里。
摄影/网络
作家简介
宓月,女,浙江绍兴人,现居四川成都。毕业于四川大学新闻系,现为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兼秘书长、《散文诗世界》杂志主编、成都文学院签约作家。著有散文诗集《夜雨潇潇》《人在他乡》《明天的背后》、长篇小说《一江春水》、诗集《早春二月》、人物评传《大学之魂——中国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学校长谢和平》等。作品多次入选各种年度选本、中学生课外阅读书籍和中考阅读理解试题。
长|按|二|维|码|关|注
用诗和远方,陪你一路成长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
冬歌文苑工作室
公众号 hyd19671125
微信号 hyd196711
邮箱183074113@qq.com
征
稿
征稿要求:散文、杂文、小说、诗歌等,一般在四千字以内。必须原创,必须首发,欢迎自带插图和配乐,一周内未收到用稿信息的可转投其它自媒体。文责自负。
稿件请用word附件形式发至:183074113@qq.com,并注明姓名、笔名、微信号。从即日起,给作者发放稿酬,文章刊出一周后通过微信发放,请加主编微信hyd196711。稿费全部来自赞赏,10元以上(含)的80%发给作者本人,其余留为平台维护。七天内阅读量超过一千的,另奖励20元;超过两千的奖励5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