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诵:抹不去的乡愁
冬歌文苑
抹不去的乡愁
文||冬歌 朗诵||邓小波
前些日子,家乡《响水报》编辑丁春梅同志打来电话,让我在改版后的副刊上写篇短文。放下电话的那一刻,故乡的点点滴滴便涌进心头,飘入脑海,让我欲言又止,欲说还休……
光阴荏苒,岁月悠悠。弹指一挥,离开故乡已33个年头。
我出生在灌河南岸,在吃不饱穿不暖的贫寒中,艰难地度过了童年、少年。那个年代,岁月像一条无形的绳索捆绑着人们,让人困惑,让人悲愤,让人窒息,却又无能为力,去挣脱那冷冰冰的枷锁。偶尔,望一眼无际的天空,就会想到外面的世界,就会向往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世界好不好?在那个信息闭塞的时代,没有人会告诉自己,因为没多少人晓得,也很少有人离开过这片贫瘠的土地。然而,自己骨子里却不知不觉地生有了一粒倔强的种子,坚信着,总有一天会离开这个贫困落后的地方。为此,我常常攀上屋前那棵老槐树,静静地凝望着远方……
信念归信念,那个年代的农村孩子,除了“子承父业”当农民,哪有多少选择人生的机会呢?尽管如此,自己的心底仍抱着“跳出农门”的希望。在无尽的期盼和等待中,终于熬到中学毕业,人生终于有了一个转折的良机。那一年,我穿上了军装,走进军营。未曾想,这一走就是30多年……
或许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对小时候的事情都比较模糊,也很少回想。随着年岁的增长,故乡的往事便会慢慢地浮现在记忆里,睡梦中,隐隐约约,扑朔迷离,像一部绵长而又深情的电视连续剧。那残存在记忆深处的美好,如故乡的云水,微凉地悬挂在心头的枝叶上。离开故乡久了,那遥远的乡愁,总爱在灵魂深处丝丝缠绕,扯不断,理还乱。
记忆中的故乡虽不美,但它毕竟是养育我的土地,是我儿时放置摇篮的地方。故乡,用她贫脊的身躯滋养了我,让我长大成人,为我塑造了不屈的意志,教会我如何在困境中坚强。我的心中,日渐多了些对故乡的牵挂,多了些乡愁。牵挂,是一缕抹不去又挥不走的思念与哀愁,是游子静夜的心语与内心的独白。人有了牵挂,那些不愉快的日子就会悄然而逝。而那份乡愁呢,却如一杯浓浓的茶,品味之后,让人在辗转反侧中,拥有更多的质朴与纯真,会在不经意间引起久远的惆怅,抽出绵长的思绪。
故乡还是聆听童年哭声的圣地,一河一堤,一田一地,一草一叶,都深藏在儿时的那段回忆里。那里勾画了我的年轮,涂抹了黄昏时读书的影子,还有那高低不一的茅草屋。犹记得那些夜晚背诵课文的时候,我常仰着脖子望着窗外的星空,像是背诵着乡下的夜……
儿时的记忆,缓缓走过来,又慢慢走远了……
可叹,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那深深的乡愁啊!故乡的那些人,那些景啊,沉甸甸地压在心口,有的时候真让人喘不过气来……
多少个日夜,我都会想起故乡的点点滴滴。那点点滴滴的回忆,湿了我的心,酸了我的眸,乱了我的眉。一想起故乡,就如风沙触上暗礁,撒满衣襟。
多少次在城市璀璨耀眼的灯光里,看到故乡的影子;多少次在闹市熙熙攘攘的人群中,听到故乡的声音……
因为思乡,近几年回乡的次数逐年增多,而每一次回乡,都有新的喜悦与慰藉。这块在中国的版图上不用放大镜就难以找到的地方,近年来却接连不断地创造出了骄人的成绩,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逐年提高。我的故乡响水,再也不是贫困与落后的代名词。如今,它的一河三桥、一城八景、一池千荷……令人流连忘返。亲爱的故乡,你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然而游子的乡音未改,乡愁还在!
这乡愁哦,已深深地融入了游子的血液,无论走多远、行多久,都将陪伴着我们终身,传递给我们的子孙!
转眼又过了一年,一年的牵挂就像风筝的长线,放得越远,牵得越紧;飞得越高,越想回归。美不美,故乡水;亲不亲,故乡人。这种思乡的滋味,只有游子才懂。爆竹声里,母亲伫立村头望穿秋水,纵使山高水长,我也要回家,只因那缕缕抹不去的乡愁。
插图/网络
作者简介
冬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