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晟追问3700万宣发和票补明细,光线传媒“有了理却输了情”?
“第一件事就是要把宣发费算清,当宣发费算不清楚的时候,这第一关就过不去,北京文化和这十几家投资方都在要这个东西”,导演丁晟说。
作者 | 秦泉
“光线有理却输了情”,对于今日发生在电影行业的一起争端事件,很多人如此评价到,但事情并没有结束,光线也有可能并没有“理”。
今日上午,导演丁晟就《英雄本色2018》宣发费用的不透明质询光线影业,要求出示“2700多万宣发费和1000万票补”明细,并称此举是向众多投资人交代,并且是在光线“长达一个多月无回复”后才做出这样的举措。
事件的大背景是影片的失利票房。影片《英雄本色2018》于今年1月18日上映,最终票房为6024.5万元,按照36.77%的片方分成比例,最终只有2215万元入账,这意味着这部影片不仅无法收回成本,还需亏损1000多万的宣发费用,而据之前媒体说法,电影《英雄本色2018》的制片成本为1.5亿。
电影口碑是随后光线影业回应抓住的一个点。其表示“影片的票房是由影片品质和宣发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影片的品质是根本”,这暗示《英雄本色2018》的低票房成绩主要有质量不足造成。并同时指出青春光线履行了合同义务,并无义务向第三方披露宣发明细。
“一个拍烂片,一个坑拍烂片”,有业内人士总结时说起事件的本质。电影《英雄本色2018》豆瓣评分仅为4.9分,这部“旧瓶新装”作品完全没有英雄救赎的情绪,同时也是导演丁晟的职业最差作品,光线的回复也针对作品质量加以还击。
“但是对烂片宣传就可以胡来吗”,有人发出了这样的质问。而事实上,这起事件的争执焦点并非烂片产生的烂票房,而是“烂片的宣传透明度问题”,导演丁晟在文中开始即表明态度,“在此,不谈票房结果”,而是“对十几家投资方给我的信任,必有所交代”。
光线影业称只需要向北京文化“负责”即可,而丁晟称是带着众资方的信任向宣发方要说法。据悉,这部影片由北京文化垫资宣发,这或许意味着光线影业或许只是“拿钱办事”,也是后者只需向北京文化“负责”的原因,丁晟的资方压力是否也有第一出品方的北京文化,这或许是这起争执中的另一个需要明确的事实点。
“北京文化和这十几家投资方都在要这个东西”,导演丁晟在今日接受1905电影网专访时表示,这间接表示了北京文化的态度,这意味着光线影业声称只需向北京文化负责的宣发费去向,也未得到北京文化的认可。
此前业内发行做法为一部分费用加上票房的分账比,这将宣发方的利益同最终结果绑定在了一起,这意味着在这个项目中,即使票房不及预期光线缺并无太多损失,亏损方则为由北京文化、耀莱影视等4家出品方和8家联合出品方。
“这种事,其他导演也就认了”,丁晟导演在文中的这句话则点名了这个行业一直存在的行业乱象,就是部分宣发方“拿了钱也不办事”。此前光线影业也有先例,2013年电影《光辉岁月》上映时片方公开表示停止与光线的合作,理由即为“宣传物料的不到位,执行力度极差”。
这是行业长久以来的潜规则。业内人士同为知乎作者的林恩即表示,发行可以是一个很赚钱的行业,“一块硬盘制作成本可以控制在35/块,但是我可以报70/块”,其指出硬盘、物料等各种花销都有着很大的操作空间。
不透明度或许不仅仅存在于发行端,事实上电影行业从影片的投资、拍摄到宣发可能都是一笔糊涂账,具体到《英雄本色2018》中则需要看具体的宣发代理合同,然后界定彼此双方的责任同义务。但可以明确的是,1000万票补费用去向在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应该是“有据可查”的。
“投资方付至光线的1000万票补款花费明细,包括售卖期间每天的补贴与活动截图,售卖期间全国各电影院每天的票补出票量,所有票补的交易订单,分影城的补贴数据”,这是丁晟要求公开的数据需求,一定程度上关于互联网票务数据的不透明也是这段时间《后来的我们》陷入票房疑云的关键。
“至少总局在互联网数据层面应该掌握数据,对于行业的良性和长期发展是有利的”,一位业内人士如此表示到,在他看来这是在行业连续事件发生后,上层理应也在技术层面上可以实现的做法。
这件事情并没有完结。丁晟表示针对光线就《英雄本色2018》项目敷衍的申明还将作出回应,发生在今日的这起事件只是众多争议事件中的一起,不是个案也不是结束,但这个行业需要在一次次争议中探讨和界定各自行业边界,“电影行业需要在阳光下”。
©三声原创内容 转载请联系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