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老照片】-1万-5900-抗战老兵打仗专门带一“小凳子”,坑哭了日军,还专门派人来研究
1938年8月,在江西南浔铁路马鞍山战役中,日军第106师团进攻中国军队防御的阵地受阻,在动用了飞机大炮的进攻下,日军艰难的冲到了中国军队的阵地上,却发现“空无一人”,但很快随着枪声大作,率先冲上阵地的日军损失惨重,嚎叫这往后退却,连续几次,日军106师团损失惨重,还是在另外一支日军支援下,这才爬上阵地。
等到上了阵地,他们才发现,中国军队所发掘的阵地其实和寻常见的不太一样,这其实是一个一人来高的土瓮,这种洞穴很深,至少是比日军士兵平均身高要深一些,每个瓮之间都有交通沟连在一起,作战的时候形成一定的交叉火力网,进攻时候尚不明显,但是一旦冲到阵地上,如果不注意的话,就可能会被埋伏的军队打一个措手不及。
根据后来参战的70军军长李觉回忆,这种阵地方式其实是和苏联人学的,这种一人来搞的瓮在面对日军飞机轰炸的时候,有很大的效果,每当日军飞机飞来的时候,士兵就蹲坐在掩体里面,这样即便是飞机炸弹落下来,也炸不到他们。
而且李觉也并非是那种死板教条的,因为在初期抗战的时候,中国军队很难在正面挡住日军的进攻,所以为了防止日军追击,李觉下令每个人所挖的掩体都要比平常高出20厘米,而所缺的部分,每个人都带一个小板凳,作战的时候站在板凳上开枪射击,实际上这种办法也是从上海抗战十九路军那里学来的。
1932年淞沪抗战,十九路军在构筑阵地的时候,也要求将战壕挖的比平时深,然后让士兵站在板凳上射击敌人,等到日军靠近的时候,战士撤离掩体,日军占领阵地以后,我军又反攻,仓促之下,日军只能就近寻找掩体,但由于板凳被士兵带走以后,战壕比平时高,日军每个士兵都摔得四仰八叉,我军绝地反攻之后,又再度占领阵地。
李觉将这种方式也用在了陶罐式掩体上,收获了奇效,他发掘的掩体,无论是在进攻,还是在撤退,都能够做到有效的杀伤敌人,甚至打的敌人摸不着头脑,这一战略战术,凸显了中国人在苦难中发明创造的智慧,也证明了我们是一个不可战胜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