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平:再见……
从金牌运动员到金牌教练,郎平陪伴了中国女排整整40年。
40年的时间,作为运动员的郎平,率队拿下世界杯、奥运会的冠军;作为教练的郎平,两次执教中国女排,拿下世界杯、世锦赛、奥运会的大满贯冠军。
“升国旗,奏国歌”是郎平永远的追求。
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告别的这一天,终于还是来了。
2021年8月2日,中国女排结束东京奥运会征程之后,按照此前的约定,郎平退役。
惋惜又心疼,这个今年61岁的老将,这个满身伤病的老将,终于可以好好休息了。
女排队员们手拉手围成一圈,向郎平深鞠一躬。
2021年8月2日,东京奥运会女排小组赛,郎平率领的中国女排以3:0的比分,战胜阿根廷队,获得小组第5的成绩,未能出线。
这场比赛结束的同时,一个以铁榔头命名的时代也就此宣告结束——结束东京奥运会征程后,郎平将结束自己在中国女排的执教生涯。
比赛结束后,赛场上,《阳光总在风雨后》的歌声响起,郎平和每一位队员深情拥抱。队员哭了,她们红着眼,与这位陪伴中国女排8年的“铁榔头”,说再见。
此刻,女排姑娘们的泪水,比以往更加汹涌。她们流过很多次眼泪,以往的泪水中经常溢满胜利的喜悦,但这一次,泪水中只有离别的不舍、后会难期的苦涩。
随着郎平渐渐走出镜头画面,一个时代就此落下帷幕,曾让国人沸腾数十年的铁榔头,此刻只留下一个单薄而平凡的背影。
这个背影,曾写满辉煌和荣光,也背负了岁月的伤痛。时光,带着每一个人渐行渐远,下次相见,不知何年……
是的,风雨之后会有阳光。但在阳光到来之前,有人背负过太多的风雨。
赛后的新闻发布会上,郎平总结了自己过往8年的经历:
“我觉得这8年非常精彩,我看着中国女排成长,我们也夺得了奥运会的冠军,世界杯的冠军,拿到各个比赛的奖牌,应该说还是很完整的。除了这一届有一点遗憾。可能留点遗憾更好吧,让年轻人更有梦想,更有渴望,去追求下一个目标。”
出征本次奥运会之前,郎平和中国女排的状态并不好。
作为卫冕冠军,她们承受着巨大的压力。更难以避免的,是朱婷、颜妮等重要球员的伤病。
很多因素似乎已经注定了结果。在小组赛连输3场之后,郎平还是将所有责任揽在了自己身上。
“首先作为主教练我负主要责任。这一次确实感到非常意外,也说明我的工作还是没有做好,没有做到位,但是球迷一直不离不弃,非常感谢他们……”
坚守了8年的铁榔头,没忍住又哭了。
“郎导辛苦了”、“谢谢郎导”……记者纷纷向郎平致敬。
没人责怪郎平,没人有资格责怪郎平。
2013年4月,一通来自原女排主教练、原国家体育总局局长袁伟民的电话,在郎平身边响起。她大概猜到了什么事。
一年前,中国女排刚刚在伦敦奥运会上折戟。紧接着连续输给亚洲球队,失去了亚洲霸主的地位。袁伟民打来电话,是希望郎平接起中国女排的担子。
她本想以伤病为由拒绝,却被一句话点燃:“郎平,我们中国女排还不至于去请一个外籍教练吧?”
当年4月25日,当时53岁的郎平正式出任中国女排主教练。
几乎不出意外,每次在艰难的时候,郎平总是挺身而出。
郎平总能带来惊喜。
1960年,她出生在北京。正值三年困难时期,父亲给她取名“郎平”,希望这个女儿能够一生健康平安。
少年时,赶上十年动乱,郎平的父亲被下放,只有母亲靠着在宾馆做服务员的工作养活全家。这段记忆,她最深刻的,就是饿。
“饿极了,也只能吃点小米粥。”
这让郎平养成一股狠劲。参加排球训练,她每次都在训练结束后加练。为了练力量,她扛着杠铃做蹲起,腿太细站不起来,她龇牙咧嘴地坚持;练扣球力度,她一天打坏好几个排球……
这股狠劲,让她学习排球仅仅3年时间,就进入北京市排球队。不久后,18岁的她被时任中国女排主教练袁伟民选入国家队。
年轻时的郎平
进入国家队,郎平的狠,变成了拼命。
亚洲球员身体素质难与欧美运动员抗衡,她便找来男队队员陪练。重扣没力度,她每天训练7小时;接球力度把握不准,她每天跪地翻身不断接男队员扣球。
一天的训练下来,她常常双腿浮肿,膝盖、手臂大片淤青,连走路都困难。
最终在1981年,拼命的郎平单场起跳扣球记录,达到110次。这是一个接近神话的数字,一直到今天都鲜有运动员打破。
所幸,一切的付出最终有了结果。
当年的中国女排,在主攻手郎平的带领下,7战7胜,最终豪横地拿下中国女排第一个世界冠军,举国振奋。
当天,《人民日报》头版发表评论员文章:《学习女排,振兴中华——中国赢了》
世界,开始记住“铁榔头”。
郎平真正的荣光,始于1981年,在1984年达到顶峰。
当年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大陆代表团首次参加奥运会。连续拿下数次冠军的女排,被寄予厚望。
她在日记里写到:“我满脑子都想着比赛,猜测可能出现哪几种情况,我能不能应付呢?越想越钻进了死胡同。”
小组赛上,郎平让所有人失望了。中国女排1:3负于美国女排,郎平走回休息室时,心里十分焦灼。
“自责压得我喘不过气,进食堂吃饭就一直发呆。”她干脆跑到外面的草坪上大哭一场。“哭得上气不接下气。”
最终,压力还是转化成了动力。那一年,在遥远的美国,郎平率领中国女排越战越勇,最终站上了最高领奖台。
经典视频:1984年洛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时刻
消息传回国内,郎平精神超越了运动场。当晚四千多名北大学子冲出房门,绕未名湖庆祝,并喊出:“团结起来,振兴中国”的口号。
郎平,自此成为神话。
洛杉矶奥运会中国女排夺冠
这股神话曾经有多振奋,遗憾就来得有多刺骨。
1986年,年仅26岁的郎平宣布退役,原因是伤病。多年不要命的训练,让郎平“脖子以下没一块好地方”。
尤其是腿,直到今天她都无法长久站立。
带着遗憾和不甘,她决定再次用尽力气,将曾经的神话打破——她选择留学美国。
公派自费留学,没有经济来源的郎平不得不一边打工,一边读书。饥饿的记忆重新唤起。最穷的时候,她借住在朋友家,每天只用几片面包,夹着沙拉酱和西红柿吃。
曾经冠军的荣耀一扫而光,她不得不在夏令营里做排球教练,教未成年的孩子打排球,维持生计。
甚至,她需要顶着伤痛,连续吃下4片止疼药,上场打球换取生活费。
一直到1995年,奋斗8年的郎平,拿下了新墨西哥大学体育管理系硕士的学位,也在美国有了一个幸福的家庭。她的丈夫叫白帆,原八一男排队员。后来,有了一个女儿,取名白浪。
她终于过上了平静的生活,相夫教子,安稳度日。却没想到,生活被一通电话扰乱。
郎平和女儿、丈夫
1995年,郎平接到一通越洋电话。电话中,中国排协的相关领导,希望她能够回国,执教当时陷入低谷的中国女排。
郎平犹豫了一下,拒绝了。
直到一份电报发到了她的家里,那句话她整整记了26年,并再也没有忘记——郎平,祖国真的需要你。
她决定回国了。
消息震惊国内,很多记者蜂拥入记者发布会,她只能在护卫中,走上发言台。
郎平回国时,女排正陷入绝境。
彼时,带领中国女排豪夺5连冠的老队员早已退役,球队青黄不接,比赛频频失利。
1992年的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中国女排拿到倒数第二的成绩;1994年世锦赛,女排成绩垫底。
曾经辉煌的女排,成了烫手的山芋,没人敢接。
坐在回国执教的飞机上,激情消退,郎平问自己:你胆子够大的,回去接这样一支队伍,你哪来的勇气?
冷静分析之后,她得出结论——士气,重振士气是关键。
走马上任后第一件事,她找队员挨个谈心,并向外界放出自己的目标:
1.当年亚锦赛上夺冠。
2.次年奥运会进入决赛。
郎平带领中国女排参加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
没有人相信郎平,郎平就带着队员埋头苦练,当年的狠劲儿,再次被激发出来。
以身作则,她数次晕厥在训练场上。膝关节手术,医生告诉她,她的膝盖已经老到70岁。她仍出现在训练场。
就是这双70岁的膝盖,支撑着中国女排,顺利完成郎平的目标。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中国女排站上亚军的领奖台。人群欢呼雀跃,她却累到连自己的女儿都无法抱起。
“女儿向我跑来时,我不敢抱她,我怕抱不动她。” 昔日扣球力度世界第一的运动员,发出了最无奈的感叹。
郎平和女儿
此后,郎平度过了近15年漂泊的生活。
在意大利,她率领一支平平无奇的排球俱乐部,拿下欧洲女排冠军联赛冠军;2年后换支球队,同样如此。
在美国,她将沉寂24年的美国女排,带入2008年奥运会,并拿下银牌。
在土耳其,她同样率领一支女排球队,闯进联赛四强塑造不朽神话。
成绩有目共睹,但流言也随风而起。尤其是2008年小组赛上,郎平率领的美国女排战胜中国女排,不少人指责她为“卖国贼”。
“我执教美国,绝对不是为击败中国队。我是作为一名职业教练接受这份工作的,希望能为排球事业做出点贡献。但我无论走到哪里,我时时刻刻记得,我是一名中国人。”
也是此时,往事被人翻出。
1995年回国时,她在美国的工作年薪20万美元。而在中国,一个月的工资不足千元。
但她仍然头也不回的,回家了。
2013年,郎平再次执教中国女排。从零开始搭建队伍。
面对再次跌入谷底的中国女排,这次她没有强行拉起气势,而是转身跑到了各省队,开始寻找“未来”。
郎平在训练队员
那时,19岁的河南女孩朱婷刚刚练习排球5年;国少队17岁的袁心玥,还未崭露头角;18岁的张常宁还在沙滩排球的训练场上挥汗如雨;22岁的辽宁队二传手丁霞,整日为能不能上场纠结……
不被看好的她们,统统被郎平拽入了国家队,有的人甚至“连升三级”。
郎平手把手地教,朱婷的扣球动作、丁霞的传球意识、袁心玥的策动跑位……郎平无法长久站立,却坚持为女排小队员加练;她腰伤复发就裹上两根腰带;腿伤日渐严重,没人知道她有多痛……
助理教练安家杰感叹,郎平对工作有一种饥饿感,投入起来连队员们都感到惊讶,“郎导忙起来像是30岁。”
为了加强手部力量,郎平要求队员用篮球训练
同时,游历各国之后,她也将先进的国际经验带了回来。
她为团队配备了技术分析师、体能指导团队,这是中国女排先前几乎未有的配置。
甚至,她学会了用数据软件,计算对手扣球线路,指导队员做出防守策略。
所有的付出,成绩给了答案:一年后,世界杯的赛场上,中国女排时隔11年夺了冠。
2014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夺冠
但郎平知道,更大的挑战还在后面。2016年里约奥运会,她排除困难,带着一帮平均年龄24岁的队员,走上了赛场。
质疑声铺天盖地,尤其是小组赛失利两场之后。
郎平也整晚失眠,淘汰赛的第一个对手,是夺冠大热门、东道主巴西队。很多人都放弃了,但郎平却说:“即使是输,也不能让对手轻松得到一分!”
也是凭借那场比赛的历练,最终中国女排死战5局,逆转战胜巴西女排,并在最终,站上冠军的领奖台。
里约回来后,国人再次对女排投以炽热的目光,和大声的称赞,但郎平却整整在16天里,瘦了14斤。
一年后的2017年,郎平进行了左髋关节置换手术。拄着拐站在病房里,她似乎老了很多。
重新回到赛场上,郎平又成了铁榔头。
2019年,她率队参加在日本举办的女排世界杯,豪取11连胜,率领中国女排,拿下了第十个世界冠军。
10个冠军,郎平陪伴中国女排走过了风雨40年,也奉献了自己的大半生。
2019年,中国女排拿下世界杯冠军
这些年,郎平变得越来越爱哭。
赢球接受媒体采访,她哭,“女排的姑娘们太不容易了。”
输球之后内疚自责,她哭,“感谢球迷的支持。”
曾经凶狠的“铁榔头”,变得越来越感性,越来越柔软。
从前,她一门心思想着往前冲,母亲总教训她不要熬夜,又一边帮她贴上止疼膏药。
如今,她也开始关心队员的饮食,叮嘱朱婷多吃蔬菜,要求训练师对丁霞总是抽筋的腿进行针对性训练。前队员魏秋月大婚,她亲临现场,并泪洒当场,像嫁女儿一样。
她不再崇尚队员像她一样“玩儿命”训练,而是希望更加讲求科学性,注意保护自己。场边指导时,音量也相较于以往小了很多。
跟随她多年的纪录片导演梁迈,把这归结于,郎平老了。“最近拍她的时候,她都站不起来。”
图一:郎平队员时期(后排右三)图二:郎平教练时期
郎平的确老了,今年,她已经61岁了。这本是含饴弄孙跳广场舞的年纪,但她的生命,似乎专属于排球。
她的目光不再锐利,她不再把输赢看作是排球运动唯一的乐趣,而是反复教导队员享受比赛的过程,享受每一刻在场上的感觉。
队员们都说:“郎导真的像妈妈一样爱着我们,谁有头疼脑热,最急的就是她。”
此次东京奥运会赛后的媒体采访中,她提到更多的是,年轻人有无限的可能和未来。“相信年轻一代的教练。排球事业是一代接一代的,是一直向前走的。”
所有人都将老去,总有人正在年轻。而她,则将慢慢隐退。
时间重回1981年11月16日傍晚。
那一天,学校停课、工厂停工,整个国家似乎都停滞下来。全国人民守在了电视机和收音机前。
第三届女排世界杯的决赛,中国女排对阵对日本女排。战况激烈,人们随着宋世雄的声音欢呼或叹息。
一直打到决胜局,中国队拿到赛点,伴随着郎平的一记重扣,举国沸腾。
1981年,中国女排7战7胜首夺世界冠军,实现三大球历史性突破
时间流转40年,眨眼而过。当年英姿飒爽的铁榔头,用女排精神一直默默鼓励着中国人前进。
无论高峰低谷,郎平和中国女排总带给人感动。很多人都曾疑问,究竟什么是女排精神。或许,《郎平自传》的结尾,是最好的答案。
“不能说拿了冠军就是拼搏,不拿冠军就是不拼搏……她们每一天都在训练场尽最大努力,谁舍得自己孩子天天放球馆里这样练啊……
全世界有130多支球队,中国女排能有这样的成绩,每个队员都呕心沥血了。如果一定要她们一场不输,输了就冷嘲热讽,这对运动员不公平。
其实,输赢算不了什么,打世界大赛,毕竟不是打世界大战,我们打的不是利益,我们打的是一种人类的精神。”
最后,让我们再回望一次郎平的身影,并送上诚挚的祝福。
让我们再看一次可爱的女排姑娘,为她们鼓掌。
路漫漫其修远,前方的路,还要披星戴月,还要日夜兼程,请不要吝啬我们的掌声。
不在巅峰时慕名而来,也不在低谷时转身离开。
中国人喜欢女排,从来不是因为她们经常能赢,而是因为她们从不认输。
一个从不认输的球队,天下无敌;
一个从不认输的民族,必然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