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馍
饥饿和寒冷对于我高中生活的侵扰,远远甚于我的童年时代。
我的三年高中生活是在离家三十多里地的户县二中度过的。八十年代,这是一所著名的省级重点学校,是一个绝佳的学习场所。我的狭窄的眼界和肤浅的认知,在这里得到了巨大的扩张和深挖。我看到了知识海洋的广袤,也知道了书山的峻拔险绝。
学校处在一个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甘峪河边。前面很远是西宝公路南线,周围是一片沃野。逢着秋季连阴雨天,路上的黄泥巴黏稠如胶深可及膝,一脚踩下去,呲着牙咧着嘴使了浑身的劲儿,抽出来的只有光脚丫子,鞋已经被裹陷在深深的泥浆底里,横竖怎么也摸不到了。我们很多企图走出去买东西的同学,都是这样赤着脚踩着冰冷的泥巴一蹦一跳,极其狼狈地落荒而逃回来的。
班里五十多个同学,一个个都饿得眼巴巴地望着窗外的雨发愣怔。那时候不如现在,学校里没有小卖部,即便谁身上揣了零花钱,也没有地方可以买到吃的东西垫巴。
记得有一个县城里来的同学,家里条件比较好,他带了点心,很安然地吃着。我们其他人都强忍着不去看他那里,但那“吧唧吧唧”的声响,还是让我们大家地喉咙里像有一只手在使劲儿挠抓。我们都不停地呱呱吞咽着口水,仿佛哮喘病人一时喘不来气儿,或者像噙了鱼正在吞咽的水鸭,脖子一伸一伸……
人生第一次这么远离家,山里孩子的拘谨在十六七岁的我的身上,有着尤为浓重的痕迹:那就是不敢跟人争吃争喝。那些冲破人墙翻过栏杆的重重围堵,从面目狰狞态度凶狠的灶夫手中买到机动馍的事情,我是绝对做不出来的。
所以,忍饥挨饿的情形,是我三年高中生活里时常发生的事情。
我可以抵抗衣着方面的无论多么寒酸,但实在无法抵御饥饿的恶搞,那丑陋窘迫的模样,现在回忆起来,满满的都是心酸和清泪。——高中的课程繁重艰难,我们拼尽了所有的心智,也赶得七倒八歪很吃力,却还要分出一部分精力来对付饥饿的骚扰。感觉就像抗日战争时的八路军一样,你要全力以赴地跟正面敌人作战,还要预防国军在背后捣乱。
于是呢,跟其他同学一样,我也背馍。
那时候,周末回家就是为了塞饱肚子。周日才吃罢午饭,母亲就紧急忙活地在灶火下烙锅盔,或者炒干馍蛋儿。家里不多的一点儿菜油,被母亲细细的抹在锅底,然后不停地翻倒搅动,那股香味钻进鼻子,一霎时喉咙眼里,心里、肺里和胃里,都被缭绕得晕晕乎乎的舒坦。三点多钟要返校的时候,我背起满满一布兜的油馍大踏步地出发。——这将是我下一个礼拜饥饿时刻的全部补给。
背馍的情形在同学们中间很普遍,大家到了学校之后,第一件事不约而同地都是去宿舍里。
宿舍是木架子床,上下两层,通铺,一排十多个床铺,情况好点儿的床板上铺着草垫。背来的馍兜儿就挂在墙上的一排排钉子上,有时候大家会互相打探一下彼此带来的是油饼层,还是锅盔坨坨,或者炒馍蛋儿。
记得一次,我带来的是母亲用脂油烙的很厚很暄的锅盔,跟宝鸡岐山县一带特产的油酥锅盔一样厚一样香,咬起来更筋道。同学们都惊奇不已,纷纷拿了油饼和坨坨馍来跟我交换,说要尝尝母亲的巧手工艺品。
这样一布兜馍,放在我们这些正在疯长身体的小伙子跟前,两天都过不了就彻底精光。
那时候,下了课,不由自主就想往宿舍跑,仰躺在床铺上,双手垫在脑后,望着头顶上方的馍口袋入神。终究,忍不住肚子里饥虫的闹腾,先是起来掐一点儿尝尝,然后又跟自己说只吃半片儿,但最终一整块儿吃下去,也一点感觉没有。仿佛一块土坷垃扔进了宽阔的水库里,连个影儿都看不到。——没有油水的肚子,越饿越能吃,越能吃越饿。
所以,像我这样意志不坚定的人,一周里其余的四天半就只好在饥饿中艰难磨蹭。
情况更糟糕的是,我们还要和贪婪的老鼠不断斗争。
我的背馍布袋,是母亲用花花绿绿的碎布片手工缝制的书包,很多同学都说不必店铺里的手工艺品差。我把它高高地系在半空中的钉子上上,想着这样保险安全,但还是被可恶的老鼠能轻松吃到。看着布袋被老鼠咬出来的大大小小参差不齐的窟窿,和锅盔上留下的呲呲牙印,我常常都窝了一肚子火,却毫无办法。——谁也摊不了一天的功夫来跟老鼠搏斗吧?
所幸的是,这样艰难的经历并没有遏制我们求知的欲望,反而磨砺了我们的意志。
那些下了晚自习宿舍里熄灯的夜晚,学校路灯下三三五五看书的同学一簇一簇;寒冬的清早,无论你起多么早,总有比你更早起来的同学已经漱洗完毕,在朗朗读书。
我们读到高二的时候,一个冬天清晨的校园广播里,省广播台新闻播出了我们年级的一个同学被清华大学少年班录取,——陕西省仅有三名。这消息像一根针,刺激了所有同学的神经,激活了全身的活力。
我们那时候的晨跑,都是要沿着甘河岸跑一大圈儿,在半个小时三里多的晨跑过程中,很多同学嘴里都在念念有词地背诵着英语单词,《阿房宫赋》之类的古文,或者就是《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这样的诗词。
有人说,苦难是人生的一笔可贵的财富。那些背馍的日子,在我们成长的记忆里,刻下了深深的印痕。现在想起来都隐隐作疼,但摸上去却能感觉到内里很硬,那里面有一种力量,一种在饥饿和寒冷的层层围剿中迸发出来的青春的力量。那力量里有火,把妥协和退缩烧成了灰烬;那力量里有光,照亮了我们未来的路途。
那些日子里,我们没有看脚下是怎样的路,我们只看着远方,鼓足了所有的劲儿奋力奔跑,不停地奔跑……
(作者简介:陈启,陕西西安惠安中学教师,省诗联协会会员。文风力求散淡,干净。2008年,歌曲《因为有你,因为有我》(词曲)发表于《中国音乐报》;散文《酸汤挂面》、《一件棉袄》、《吃搅团》等发表于《教师报》。诗歌《船夫之歌》、《向往北方》等发表于文学陕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