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圣心源》译读(8)
卫气出入
[原文]卫气昼行阳经二十五周,夜行阴脏二十五周。
卫气之行也,常于平旦寅时从足太阳之睛明始,睛明在目之内眦,足太阳之穴也。平旦阳气出于目,目张则气上行于头,循项,下足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内眦,下手太阳,至小指之端;别入目锐眦,下足少阳,至小指次指之端;上循手少阳之分侧,下至名指之端;别入耳前,下足阳明,至中指之端;别入耳下,下手阳明,至次指之端;其至于足也,入足心,出内踝,下入足少阴经。阴跷者,足少阴之别,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复合于目,交于足太阳之睛明,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日入阳尽,而阴受气矣,于是内入于阴脏。其入于阴也,常从足少阴之经而注于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复注于肾,是谓一周。如此者,二十五周,平旦阴尽而阳受气矣,于是外出于阳经。其出于阳也,常从肾至足少阴之经,而复合于目。卫气入于阴则寐,出于阳则寤。一日百刻,周身五十。此卫气之度也。
《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翻译】卫气白天运行阳经二十五周,夜间运行阴脏二十五周。
卫气的运行,常常于清晨寅时从足太阳经的睛明(足太阳膀胱经穴。在面部,目内眦角稍上方凹陷处。)开始,睛明穴在眼睛的内眦,属于足太阳膀胱经的穴位。清晨阳气从眼睛发出,眼睛张开气就上行于头部,沿着颈部,下行到足太阳经,到达小指的指端;另进入目内眦,下行到手太阳经,到达小指指端;另进入目锐眦,下行到足少阳经,到达小指次指指端;上行沿着手少阳经一侧,下行到达名个指尖;另入耳前,下行到足阳明经,至中指指端;另入耳下,下行到手阳明经,至次指指端;他到达足的时候,进入足心,从内踝出来,下行进入足少阴经。阴跷,足少阴经的支脉,属于目内眦。自阴跷而交会于眼睛,交会于足太阳经的睛明穴,这是循环一周。
这样的循环二十五周,当卫气行于阴时则阳气尽而阴气盛,于是进入身体内的阴脏。卫气进入阴脏,常从足少阴经而注入肾,肾注于心,心注于肺,肺注于肝,肝注于脾,脾又注于肾,这是一周。如此循环,二十五周,清晨阴尽阳气旺盛了,于是卫气外出于阳经。卫气从阳经出,常从肾至足少阴经,再结合于眼睛。当卫气行于阴时阴气盛就想睡,行于阳时就醒。(所以说人体的睡眠与清醒是受心神的指使,神静则寐,神动则寤;情志过极则难寐。)一昼夜,周身循环五十。这是卫气的循环法则。
《难经》营卫相随之义,言营行脉中,卫行脉外,相附而行,非谓其同行于一经也。
{解读}卫气是运行于脉外的气。卫气生于水谷,源于脾胃,出于上焦,行于脉外,其性悍,运行迅速而滑利。卫气属阳,卫有保卫、卫护之义,具有温养内外,护卫肌表,抗御外邪,滋养腠理,开阖汗孔等作用。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
卫气主要由脾胃运化的水谷精微所化生,是水谷之气中比较悍滑疾的部分。《素问?痹论》说:“卫者,水谷之悍气也。”它的活动力很强,流动很迅速,不受脉管的约束,运行于脉外。卫气运行于皮肤、肌肉之间,能温养肌肉、皮肤;卫气熏于肓膜,散于胸膜,五脏六腑得到温养。卫气不但能温养内外一切脏器组织,而且具有滋养腠理,开阖汗孔,护卫肌表,防御外邪入侵的作用。《灵枢?本藏》认为:“卫气者,所以温分肉,充皮肤,肥腠理,司开阖者也。”概括了卫气的主要功能。
卫气虽行于脉外,但仍然依傍着脉道而运行。其运行与昼夜变化及寤寐有关。白昼人寤,则行于阳;黑夜人寐,则行于阴。行于阳是行于体表手足三阳经脉,行于阴是行于内在五脏。卫气行于阴,是从足少阴经注于肾,而后至心、肺、肝、脾,复还于肾。
卫气的病证主要有卫气不固和营卫不和。卫气不固则皮肤腠理疏松,易受外邪侵入而得病。发病时多有怕风、自汗等症状,治宜益气固卫。营卫不和可见发热、恶风寒、自汗出等症状,治宜调和营卫。
人体的胃其实就是一口大锅,而脾就是这个锅的热力。食物进入锅以后要靠热量把食物蒸熟,营养成分才能释放出来。所以这里脾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元素。当然脾的这个热能就是脾的阳气,它来自于肾阳。后者就是锅下边的那把火。
食物在胃中被加热,被人体蒸熟,其营养就转化为蒸汽往上蒸腾,其中这些营养可大概分为两个部分。一种营养升到上焦,进入肺脏中,然后肺把它运输到全身各处,皮肤表面上,这部分就是卫气。这个就和地球外周有大气层一样好理解。
一部分营养经过心脏,变化为赤,这个就是血液,在中医讲叫营气。营气在脉中运行,卫气在脉外边行走。这是营气和卫气的来源。
另外从温度上说,卫气偏于寒凉,营气比较温暖。
卫气为肺所化,而肺就是人体中的冷却器,所以卫气也具有寒凉的特点。这点很容易理解,高空中的空气气温都非常低,高山上很容易有积雪,这就说明高空非常冷。人体的卫气虽然是保护人体的,但它本身却是寒凉的。正常情况下卫气在不停的流动,在感冒的时候卫气就被风所伤了,于是卫气就郁积到身体表面,一郁积卫气就比原来强,这个时候人就感觉身体表面怕冷。
营血是由心脏所化的,心脏就是火,所以血液都是热的。血液是热的,流到四肢去才能温暖四肢,一个经常手脚冰凉的人,那就是血液的热力不够,中医上叫四逆,一般调整的时候要用当归四逆汤,就是温暖血液的。营气和卫气是经常相互影响的,感冒的时候卫气郁积了,也就形成了营气的郁积。而营气的特点就是热,所以感冒的人会发烧。
如果一个人感冒了,怕冷而不发烧,那就是卫气郁积在体表,如果一个人发烧而不怕冷那就是营气郁积。需要用不同的处方去调整。而西医治疗感冒都是抗生素,他们分不清具体是哪种情况,当然治疗效果也不会很好。
失眠与阴阳失调有密切关系。睡眠的生理是“阳气尽则卧”,阴阳不能和合,就会翻来覆去 睡不着觉。引起失眠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劳心:尤其是脑力劳动者,用脑过度,又不注意养神,最容易失眠。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上睡前避免过度思考。睡前用热水泡脚,并自行按摩足心涌泉穴(足底的凹陷处)及内关穴(手腕上三寸)、足三里穴(膝眼下三寸),喝一碗冰糖莲子小米羹或一杯牛奶,或吃茯苓夹饼一块。
——劳肾:多半是肾阴虚引起。因为“阴盛则寐”,阴虚所以难眠,主要表现是心烦难眠,五心烦热(手足心、胸口)梦多、遗精、口干、舌红、脉细数(数就是脉快)。病机中医叫做心肾不交 ,肾水不能上制心火。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平时要养肾阴,不能过劳。房事要节制,可服阿胶、六味地黄丸、知柏地黄丸等。
当然也有一种顽固性失眠多是肾阳虚引起,特点是肾火衰,表现为面色白,怕冷、手足冷,精冷而夜尿多而清长,腰酸头晕,舌质淡苔白,脉迟无力,那就应该常服金匮肾气丸,因内有附子,可以温肾阳;并且睡前一定要用热水泡脚,并按摩涌泉穴。
——劳胃:多因为脾胃虚弱,消化功能不好引起,中医叫做“胃不和则卧不安”。
解除痛苦的办法是晚饭不能过饱,并且不要吃不易消化的东西,晚饭后可以吃一点香砂养胃丸,午饭后可服人参健脾丸之类。
此外,有些人睡眠易惊,睡不稳,生性胆小,是胆虚的表现,平时可以常服酸枣汁、茯苓之类。
四圣心源 卷二
[原文]内外感伤,百变不穷,溯委穷源,不过六气,六气了彻,百病莫逃,义至简而法至精也。仲景既没,此义遂晦,寒热错讹,燥湿乖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夭札,念之疚心,作六气解。
【翻译】内外感染疾病,许许多多的变化没有尽头,无穷无尽,追朔原因推究其根源,不过就六气的变化,明白了六气,各种疾病没有能够隐匿的了,道理极其简单而治疗方法精通。张仲景没有了以后,这个道理就隐晦起来了,寒症热症错误错谬,零素雪于寒泉,飘温风于阳谷,以水益水而愈深,以火益火而弥热。生灵短命早死或遭瘟疫死亡,常常心内痛苦,作六气解。
{解读}理解六气,就可以站在古人智慧的肩膀上,探索经典的璀璨明珠。
六气解
六气名目
/足厥阴肝 乙木
厥阴风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手少阴心 丁火
少阴君火—︳
\足少阴肾 癸水
/手少阳三焦 相火
少阳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足太阴脾 己土
太阴湿土—︳
\手太阴肺 辛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阳明燥金—︳
\足阳明胃 戊土
/足太阳膀胱 壬水
太阳寒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名目
/足厥阴肝 乙木
厥阴风木—︳
\手厥阴心主 相火
/手少阴心 丁火
少阴君火—︳
\足少阴肾 癸水
/手少阳三焦 相火
少阳相火—︳
\足少阳胆 甲木
/足太阴脾 己土
太阴湿土—︳
\手太阴肺 辛金
/手阳明大肠 庚金
阳明燥金—︳
\足阳明胃 戊土
/足太阳膀胱 壬水
太阳寒水—︳
\手太阳小肠 丙火
六气从化
[原文]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者,风、热、暑、湿、燥、寒,五行者,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皆备于人身,内伤者,病于人气之偏,外感者,因天地之气偏,而人气感之。
内外感伤,总此六气。其在天者,初之气,厥阴风木也,在人则肝之经应之。二之气,少阴君火也,在人则心之经应之。三之气,少阳相火也,在人则三焦之经应之。四之气,太阴湿土也,在人则脾之经应之。五之气,阳明燥金也,在人则大肠之经应之。六之气,太阳寒水也,在人则膀胱之经应之。
【翻译】天有六气,地有五行,六气是风、热、暑、湿、燥、寒,五行是木、火、土、金、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六气乃五行之魂,五行即六气之魄。人为天地之间隔的中气,秉天气而生六腑,秉地气而生五脏。六气五行,人身上都有,身体内感染疾病,发病在于人气的偏颇,身体外感染疾病,是因为天地的气偏颇,而人的气感染了。
内外感染疾病,总是这六气。在天,第一气,厥阴风木,在人是肝经对应他;第二气,少阴君火,在人是心经对应他;第三气,少阳相火,在人是三焦之经对应他;第四气,太阴湿土,在人是脾经对应他;第五气,阳明燥金,在人是大肠经对应他;第六气,太阳寒水,在人是膀胱经对应他。
{解读}初之气,运气术语。每年主时六气的第一气。
[原文]天人同气也,经有十二,六气统焉。足厥阴以风木主令,手厥阴火也,从母化气而为风;手少阳以相火主令,足少阳木也,从子化气而为暑;手少阴以君火主令,足少阴水也,从妻化气而为热;足太阳以寒水主令,手太阳火也,从夫化气而为寒;足太阴以湿土主令,手太阴金也,从母化气而为湿;手阳明以燥金主令,足阳明土也,从子化气而为燥。
【翻译】天人同气,人有十二经,都是六气统帅。足厥阴经是风木主使,手厥经属阴火,木生火化气成为风;手少阳经是相火主使,足少阳经属木,火是木生的化气成为暑;手少阴经是君火主使,足少阴经属水,水克火化气成为热;足太阳经是寒水主使,手太阳经属火,水克火化气成为寒;足太阴经是湿土主使,手太阴经金,土生金化气而为湿;手阳明经是燥金主使,足阳经明属土,金是土生的化气而为燥。
{解读}黄元御得悟于中,划脾胃定升降。水火谁夫谁妻不抢而自得。天一生水,地六成之,是天之阳气下降而阴水,地二生火,天七成之,是地之阴气上升而阳火。是从之根而别名分的。是先天之轮转。
脏腑阴阳形体是后天之轮转,脏阴体运阳,腑阳体运阴。所以,从降之气化热,夫从妻;从升之气化寒,妻从夫。
夫妻是平等的名份而别之,阴得阳才得以升(生),升(生)之为大,所以温水为夫。
[原文]盖癸水上升,而化丁火,故手少阴以君火司气,而足少阴癸水在从化之例;丙火下降,而化壬水,故足太阳以寒水当权,而手太阳丙火在奉令之条。木之化火也,木气方盛,而火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厥阴以相火而化气于风木;火气既旺,而木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少阳以甲木而化气于相火。土之化金也,土气方盛,而金气初萌,母强子弱,故手太阴以辛金而化气于湿土;金气方旺,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故足阳明以戊土而化气于燥金。母气用事,子弱未能司权,则子从母化;子气用事,母虚不能当令,则母从子化。所谓将来者进,成功者退,自然之理也。
【翻译】癸水上升,转化为丁火,所以手少阴经由君火主气,而足少阴癸水跟随他的变化;丙火下行而化壬水,所以足太阳经的寒水掌权,手太阳经丙火在遵从的地位上。木转化火,木气开始旺盛,而火气刚开始萌法,木这个母亲强火这个孩子还弱小,所以手厥阴经是相火而由风木转化的;火气达到旺盛的时候,木气已经虚弱,孩子壮母亲衰,所以足少阳经是甲木转移化气是相火。土转化为金,土气正旺盛,而金气刚刚萌发,母强子弱,所以手太阴经是湿土转化而来的辛金气;金气正旺,而土气已虚,子壮母衰,所以足阳明经是燥金转化而来的戊土气。母气当令,子弱未能掌权,则是子随从母转化;子气当令,母虚不能当令,则是母从子转化。所谓将来的前进,成功的后退,自然的道理。
一位中医前辈的学医心得
一、杂书勿看,先以黄元御医书十一种搭个骨架。先背颂四圣心源,再背颂长沙药解,小病就可以上手了,先宗一家之言,以一龙治水,则天下无旱。为什么最先仅读黄元御,因为在仲景的后视镜内,只有黄元御一人。
二、再对伤寒悬解。金匮悬解下手,拿出考研冲刺的猛劲来。要烂熟於口,慢慢消化,并将四圣心源融会进去,建一个稳固的根据地,谁都打不进来。
三、再读素问、难经、灵枢及黄元御解,奠一个深而宽广而厚的基础,这样就可起万丈高楼。
四、道德经仅五千文,来回多耙几次,将历代老解都看看。去名相,去二元对立,建立象的概念,执大象,天下往。学会守静。观复,建立一气流行观念。则庞杂的中医顿时有序简单起来。
五、易学。拙文先天横图稍有,点滴心得,可拿来作垫脚石。玩味八个基本卦象,用一元盈缩,一气流行串起来,则中医生理[载营魄抱一]可全部显现。
六、郑寿全的不朽功勋在于已悟到一元盈缩及一点元阳真种子,这是除黄元御外,建安以后无人可及的。但初学抚得龙泉。湛卢,易一头扎进四逆汤中。
七、其它医书,但观其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