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小桃:爹哋对我的影响,在陶艺,更在陶艺之外
工艺美术大师曾信昌
小时候,我曾经以爹哋矮小的身材而自卑;
长大后,我却又特别以爹哋为荣。
因为我明白了,
爹哋矮小的身材里凝结着巨人般的能量;
因为我知道了,
他就是“石湾陶艺界的一匹黑马”曾信昌!
父亲和他的陶艺
文 / 曾小桃
石湾陶艺历经千年的锤炼,发展成为了中国陶瓷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至今仍深受人们喜爱,原因之一,是石湾的地理位置使然:石湾地处珠江三角洲的腹地,自古以来就经济发达,且毗邻重要的进出口港口广州,不仅交通运输方便,而且利于接受新思想、新观念;更主要的原因,还得益于石湾本土工艺大师们的锐意进取、不断创新,以及在实践中不断提升的高超技艺。
而我的爹哋曾信昌,就是致力于石湾陶艺创作群体中的突出一员。
爹哋自小便对石湾陶艺有着浓厚的兴趣。他1985年开始从事陶艺工作,1995年成立“昌盛坊”陶艺工作室,2008年被广东省锃风艺术研究院聘为陶瓷艺术特聘研究员。如今已拥有佛山市工艺美术大师、广东省陶瓷艺术大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等多种头衔。因为身材瘦小,又天生一副笑嘻嘻的娃娃脸,总是给人一种永远长不大的邻家大男孩形象,所以,不管业内人士还是亲朋好友,几乎没有人称他为曾大师,而都是亲切地喊他“阿昌”。
为了颠覆自己的不老形象,最近,爹哋刻意蓄起了胡子,以显成熟稳重。
大展宏图 2007年,《大展鸿图》在第九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获“中国工艺美术传统艺术金奖”。
作品塑造的关公手执大刀扎稳丁字马步,上身袒露着结实的肌腱,双眼炯炯有神,面部表情震慑魂魄,健壮刚毅、忠肝义胆的神韵呼之欲出。
著名漫塑家王增丰评析这幅新作:既蕴含着作者对石湾公仔传统文化的尊崇,也凸显了作者的自我创新能力。
1985年,爹哋中学毕业时,恰逢当时石湾的十四中办了个陶瓷工艺校办工厂,面向全社会招工,爹哋抱着试一试的心态前去应聘,结果却凭借自己的聪慧才智和对陶艺技艺的热爱顺利通过了考核。
爹哋在十四中校办工厂的日子,是他终生难忘一段经历。那是一段及其艰苦的日子,白天走流水线,给厂里做批量工艺品,晚上则是躲到宿舍里根据自己的创意用泥巴捏出各种人物造型。爹哋当时是厂里最刻苦最勤奋的工人,别人不干的脏活累活他都愿意去干,别人不屑一顾的细枝末节,爹哋总是聚精会神地用心雕塑刻画。工厂的生活虽然艰苦,但爹哋对艺术的执著追求,却从未因为枯燥和艰辛而停止过。甚至,能独辟蹊径从批量生产的工艺品中积累经验,从而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
所向披靡
描述三国演义中五虎将之一赵子龙推墙勇救公子阿斗的故事片段。运用动漫构图,使得人物与战马完美统一地结合在一起。在细微之处运用了刀刻,划线,捏塑,贴塑等多种技法,全手工捏塑加工而成的彩带,赋予了英雄人物灵异的飘逸感,从而增强了作品的生命力。成功地向人们再现了“血染征袍甲袖红,当阳谁敢与争雄,冲锋陷阵救幼主,唯有常山赵子龙”的壮烈场景。
《所向披靡》以独特的创意和高超的雕塑工艺荣获2009年第十一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2013年获评为广东首届工艺珍品。
1991年,在陶艺工厂摸爬滚打6年后,爹哋辞职正式“单飞”。他想跳出流水作业的局限性,拥有自己的工作室,用自己的创意设计,雕塑出专属自己品牌的作品。而当时,石湾陶艺家之间的竞争已经很大,他一个其貌不扬的年轻人,要在业界获得认可谈何容易。当时,他精雕细刻的得意之作《苏武牧羊》时价仅为60元,要低于其他工艺师几倍。但经济收入丝毫不影响爹哋的创作性。他依然默默无闻地只求耕耘,不问收获。他坚信,艺术创作没有捷径可走,只要不断钻研,总有一天,他会以优秀的作品向世人证明自己的实力。经过不懈的努力,爹哋终于在1995年成立了“昌盛坊”陶艺工作室,著名雕塑艺术泰斗潘鹤亲自为其题匾鼓励。
醉
把诗仙李白“似醉实醒,欲跌却稳”的特征表现得淋漓尽致。
简洁的着装,朴素的衣饰凸显了李白朴实无华的书生气;通过细致刻画诗人饮酒后的醉态,彰显一个爱国诗人的家国情怀:脸部用写实的工笔画形式精细雕琢,而酒坛的比例则故意夸大。
官翅、胡须、玉佩、飘带、酒坛、竹箩等均是纯手工捏制而成,令细微之处更加精致灵动。
工作室成立后,爹哋对陶艺制作就更加专注了,因其对艺术孜孜不倦的追求,爹哋逐渐得到了同行们的认可。德艺双馨的杨锐华大师尤为欣赏爹哋身上的那股韧劲儿以及对陶艺作品的创新意识,建议他创作之余,大胆走出工作室,与艺术工作者们多交流沟通,以拓展视野,提升创作空间。2005年,在杨锐华大师的鼓励下,爹哋携作品到深圳文博会参展。原本,爹哋只是想借此机会去向各路工艺美术大师们学习,也顺便带上作品去现场虚心接受评委们评析指点。没想到,爹哋首次赴会带的参展作品《一夫当关》竟然一举勇夺2005年文博会铜奖。这次获奖给爹哋带来了满满的自信,也让爹哋一夜之间成了“佛山陶艺界的一匹黑马”,其作品在获奖后,身价倍增。
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简称“文博会”)每年5月在深圳举行。是中国唯一个国家级、国际化、综合性的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博览和交易为核心,全力打造中国文化产品与项目交易平台,促进和拉动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积极推动中国文化产品走向世界。
对于爹哋来说,文博会,既给他提供了展示才艺的最好平台,也成就了他多年的梦想。当时,爹哋这个默默无闻的陶艺匠人,首次走进了文博会的艺术王国,就像刘姥姥进了大观园一样新奇兴奋。整个文博会期间,他瘦小的身影一直在各个展馆流连忘返,从观摩欣赏中借鉴学习,从细微之处领会技巧,取百家之长,补一己之短。同时,他的虚心好学和不耻下问也赢得了各路工艺大师一致好评,石湾陶艺师们更是对这个热衷石湾陶艺的后生格外青睐——广东省内的业界人士,几乎同时在那届文博会一下子就记住了这个笑嘻嘻的小个子。
夏日春风
2010年第十二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通过对一个裸体健美女性的细致勾勒,突显了女性有别于男性的肌理特征和曲线美,其飞扬的长发和灵动的罗裙彰显了女健美者与生俱来的妩媚与飘逸。
但是,爹哋并没因这一次获奖而就此止步,而是更加系统地开始学习石湾陶艺的艺术创作。他每年都会抽出时间参加各种专业培训,学习艺术理论。业余时间,他如饥似渴地读历史名著、浏览时尚杂志,积淀文化内涵,继而融汇到陶艺作品之中。渐渐地,爹哋的陶艺作品开始有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作品基本是以人物和动物为主,爹哋在雕塑中非常注重刻画人物的性格特征和动物的生活习性,作品整体上大气雄浑,生动传神,在石湾公仔雄厚的传统基础上,大胆融入了现代动漫的创作理念。
如今的爹哋几乎成了各大艺术盛会的获奖专业户。到现在为止,已经大概获了50个奖,基本都是国家级和省级的金、银、铜奖。低调、憨实的他,默默沉浸在自己的艺术世界中,从不因为追求经济利益而牺牲艺术品格,从来不会因为经济效益而突击作品数量,从来不会为了获奖而投机取巧。
2016年,他几乎一整年的时间都在专心读书、静心思考、拜师学艺、欣赏佳作。每天,他除了读书,就是到杨锐华大师的工作室品茶论艺,虚心求教。有人笑他“虚度光阴”,他说自己是要适度放空自己,吐故纳新、蓄积能量,厚积薄发。在他看来,艺术本无定法,思维可以天马行空,他的“停止”,仅仅是放松身心一个表象,实则却是在凝神学习和思考中,寻找创作灵感,提升自己的艺术造诣。也许,这种自由、洒脱的人生态度反而会延长一个工匠的艺术生命,使其“历久而弥鲜”,继而创作出经世传诵的好作品。
满载而归
2009荣获中国—东盟工艺美术金奖。作品巧妙塑造了一个开怀大笑的弥勒佛手拉乾坤袋满载而归、喜获硕果的场景,给人欢快喜悦之感!
2017年,爹哋基本又是一年没有陶塑作品问世。在这一年里,他把全部精力都用来跑医院、照顾身患重病的奶奶。爹哋说,艺术创作日后还有很多机会,而孝敬老人是不能等的,一旦错过就是天理不容的过错。相对于爹哋在艺术创作上的技艺,我更佩服的是爹哋对爷爷奶奶晚年的那份悉心陪伴。我想,爹哋的孝心,会成为优良的家风,在我家代代相传。
对于未来的设想,爹哋提出了“写意陶艺”的概念。写意精神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抓住作品的某些特征,以表现艺术家对现实生活的审美及理想,抒发作者的主观情感,创作时不求再现客观对象,创作手法不求工细,而是注重对神态的表现和意趣的抒发。爹哋说,“写意陶艺是我最大的追求,我用十多年时间去演绎最传统的手法,而近10年,我尝试将作品注入抽象元素,在不打破传统形态的基础上,进行适度夸张。”
爹哋比较喜欢小写意,《乐逍遥》就是这一类陶塑作品。而《乐逍遥》作品凸显的正是爹哋本身的乐观幽默,正直通达。
一团和气 2011年第十三届中国(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博览会金奖。
作品通过人物满脸灿烂的笑容,配合略带夸张的造型,带给人一种忘忧的喜悦感,也寓意世界大同欢乐祥和。
曾信昌曾为此陶塑即兴写了一首打油诗:乾坤一抖百业兴,逍遥快活进门庭,万事顺景皆昌盛,一团和气笑盈盈。 本文即将成稿时,爹哋一定要让我加一句:“我能有今天的成绩,应该感谢石湾陶塑界的前辈们的引领与提升,更要感谢省工艺美术协会的领导们关心和栽培!”
我的爹哋,就是这样谦虚而懂得感恩的一个人。 0
图片由作者提供
感谢孔昭凤荐稿
编辑 齐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