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孩子们试图解除游戏“防沉迷”丨触乐

孩子们在网上寻找能够帮助他们解除防沉迷系统的人,一步一步踏进为他们设下的陷阱里。

1

我经常想,对于孩子而言,一个游戏账号究竟意味着什么?

根据腾讯2020年间的数据统计,在成长守护平台小助手全年接通的服务电话中,有20%是孩子打进来哭诉,说自己遭遇了诈骗,希望寻求官方帮忙,其中遭遇敲诈勒索的案例数量多达5000余起。

目前,未成年人的游戏时长受到严格限制。一方面,根据2019年国家新闻出版署出台的“防沉迷新规”要求,未成年用户平时每天最多只能玩游戏1.5小时,超出这个时长就会被强制下线。另一方面,家长们也越来越多地通过像腾讯成长守护平台这样的工具对未成年子女的游戏行为进行管理。在健康系统规定的时长外,家长还可以进一步缩短孩子们的游戏时间,或直接禁止孩子的账号登录游戏。

这个时长对一些孩子来说太短了,于是他们开始寻找各种能玩游戏的方法。孩子们可以很容易地在网上找到那些兜售“解除防沉迷”服务的人,这些人向孩子们开出诱人的条件,告诉孩子们只要支付一点点钱——10元、30元或50元,都在普通孩子的承受范围内——就能永久解除防沉迷系统的限制。

骗子们为解除防沉迷的服务标的价格往往不会太超出普通孩子的承受范围

他们对孩子们赌咒发誓,“一定能解”,但被问到用什么样的方法时,他们往往故作神秘或语焉不详,只是一个劲儿地追问:“搞不搞?搞不搞?你还搞不搞了?”

很多孩子选择“搞”一把。

2

我新注册了一个QQ号,并且按照自己对于少女的想象来装扮它:我取了个网名叫“青森酱”,头像是卡通企鹅,年龄填的是15岁,发了几条符合青春期心智水平的文艺说说后,还买了一个小清新的空间皮肤……

一切准备就绪。我很快在B站找到了一个宣称自己能够解开防沉迷系统的人,并扫描了他留下的二维码,顺利添加了一个名叫“乖乖”的人。乖乖向我要游戏账号,我只好交出了自己的微信号——只有那个微信号注册过游戏,有一定的登录记录。我向乖乖谎称这是我17岁的姐姐的账号,他便拍着胸脯保证自己能解开防沉迷系统,开口要价58元,并且需要我提供密码。在与乖乖来回砍价的过程中,我顺手翻了翻他的空间,并且逐一添加了他空间中的几个访客。其中一个叫作“Kaze”的人很快通过了我的好友申请,我便询问他是否从乖乖那里购买了解开防沉迷的服务。

“那个人说的是真的吗?”我问。

“一个小骗子。”Kaze说,“但是我可以给你解,不过要点辛苦费。”

我沉默了几分钟。他问我“人呢”,我又接上了话茬。他问我是不是要解开防沉迷,我说是的,他报了一个远低于乖乖的价格,“20一次,5分钟搞定,先付后解”。

“怎么改的?”我问。

“用链接卡。”

“链接卡是什么?”

“用链接,卡。”他有点不耐烦地向我解释,仿佛这是个常识。

“我要是付了钱你马上把我拉黑怎么办?”

“有必要吗?”他说,“就用链接卡一下就会出现重新实名的窗口,这么简单的东西我拉黑你干嘛?”

在接下来的对话中,我大致理解了Kaze口中宣称的操作方法:用一个链接“卡”掉游戏账号原有的实名信息,换绑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就可以享受“无限时间”。虽然这个用链接“卡”信息的方法听上去就可疑,但Kaze信誓旦旦地向我保证,“我自己都是用别人的,未成年基本都用成年人的身份证”。我又多问一句,“听说防沉迷会弹人脸识别”,他继续向我保证,“弹人脸有可能,包解”。

“怎么说?”他催促道。

3

我遇到的当然是一个骗局。我最后把价格砍到了10元,如约向他转账。他表示“收到,开整,5分钟搞定”,并在几分钟后给我发来一个“成功解绑”的录屏——同样的录屏我在“乖乖”那里也看到过,他在我的反复要求下向我展示了一个成功的先例。实际上,录屏的内容只是实名认证的登录界面,姓名和身份证号上都是空白的,既没有解除原认证信息,更谈不上绑定了另一个成年人的身份证。

我向Kaze表示质疑,他向我解释说,这是因为“登录的时候草率了,没录到”,并且催促我自己登录账号看看。那时候已经是晚上10点以后了,根据健康系统的限制,未成年人在这个时间是不可能登录游戏的。我告诉他,我还是不能登录,而这时Kaze几乎是快乐地告诉我,“买个教训,防沉迷根本不能解,别再信了”。

Kaze告诉我他是个骗子的时候也很坦然

这是个相当典型的骗局。在腾讯面对的骗局求助中,我付出的损失可能是所有案例中相对较小的——对方没有索取我的密码,没有要求太高的金额,也没有后续的连环勒索。这一方面是由于我作为成年人的警惕性较高,在对方向我要密码时便不肯再往前一步;另一方面是,我其实并没有一个急于解除防沉迷的游戏账号,我可以慢条斯理地花时间在不同的骗子间周旋,但对于孩子们而言,解除防沉迷的需求真实且迫切,因而他们更容易掉进骗子的陷阱。

腾讯成长守护平台有个小助手团队专门负责接听孩子们的求助电话。孩子们找到腾讯的时候,基本上都是损失惨重,情绪几乎崩溃。艾莉向我描述经常接到的一种来电,“他们直接在那一头嚎啕大哭,说我知道教训了,下次再也不会了,姐姐可不可以帮我解开?”

成年人很难想象孩子们会为了一个游戏账号在网上遭遇什么。通过孩子们(有时候是他们的家长,但这样的情况很少)打进来的求助电话和网络走访调查,小助手团队逐渐摸清围绕防沉迷系统的诸多诈骗手段。骗子们通过抖音、快手、哔哩哔哩等渠道散布自己能够解除防沉迷系统的信息,并留下联系方式,引诱未成年人上钩。等到未成年人前来询问,骗子们便花样百出地给他们下套。

除了简单粗暴的直接骗钱以外,还有几种套路,包括做出高仿官方平台,实际上是钓鱼网站,骗取未成年人填写账号密码,再将他们的账号盗走,要挟未成年人付钱赎回;或是以小额回报诱骗未成年人帮忙拍摄“可解绑”的短视频,诱导未成年人扫码接受平台绑定,谎称可为未成年人增加游戏时长,实际再对其实施禁玩、要挟。

这些都是很容易被拆穿的套路。账号密码这种信息一旦给出去了,就相当于将账号所绑定的一切虚拟财产置于危险地带。而绑定成长守护平台增加游戏时长更是无稽之谈——根据成长守护平台的规定,家长确实能够控制孩子的游戏时长,但只能将游戏时长在1.5小时的基础上进一步减少。也就是说,哪怕真有家长允许孩子每天畅玩10小时,这也是不可能在平台上实现的。

急于解除防沉迷的孩子们不会考虑这些。只要对方信誓旦旦地许下承诺,账号、密码、钱以及个人信息,无论是什么,孩子们都有可能下意识地交出去。小助手艾莉告诉我,她也经常接到孩子们殷切的请求,“我把账号密码都告诉你,只要你能帮助我”,这令她哭笑不得,只能一遍一遍地向孩子们解释,密码这个东西不能轻易交给别人,哪怕我们是腾讯官方也不可以。

在所有的诈骗案例中,小助手们一致认为最糟糕的诈骗结果并不是骗走了多少钱,而是有一部分骗子在骗钱未果后,试图诱导青春期的少女们向他们展示自己的隐私部位来换回自己的游戏账号。在腾讯提供的用户求助资料里,我看到了一段女孩与骗子的对话。在被恶意绑定平台后,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的女孩希望申请退出,而对方在这个时候提出了要求。

“拍不拍?拍揉胸哦。先穿着内衣然后脱下来,然后揉。”对方催促道,“快去吧,拍两分钟。去吧。”

“但是解了(以后)你还会不让我玩,是吗?”女孩问。

“你发胸,我就直接移除,明白吗?”

“我怎么相信你?”

“随便你。”

“你移,我保证我发,行吗?”女孩哀求道。

“你拍,我保证我移除。”对方又补充一句,“不要拉倒。让我先解不可能,明白吗?”

骗子直接指示女孩怎么做才能要回自己的游戏账号

4

同样的事情每天都在上演。

“最可怕的是有的小孩不信邪。他第一次被骗了,我们帮他处理好了,过几天他又被另外一些人骗了,甚至骗他的人都是来自同一个团伙的。”小助手阿宝说,“我们一直跟他强调,在最初给他处理的时候就一直强调,防沉迷你肯定是解不了的,但他就是不相信,就是继续找各种各样的人,然后又上当受骗。”

对于这些一而再、再而三地来求助的小孩,小助手艾莉第一时间的感受是“恨铁不成钢”。“在通话中我一直跟他说,他也在口头上答应了,结果连续3天都来向我们求助。我真的很不理解,为什么被骗了一次,第二次还会再相信?”艾莉说,“但我后来回头去想,这样的孩子其实很有可能是留守儿童。爸爸妈妈不在身边,他们也不愿意或者不能够跟爷爷奶奶去说这些,缺少陪伴也缺少教育。”

另一方面,一些留守儿童的家长也会打进电话,希望通过成长守护平台绑定孩子的账号,远程管控孩子。“口头上说是想了解孩子游戏的情况,一转头就给孩子禁玩了。一分钟都不愿意给孩子玩。”艾莉告诉我,这样更容易导致孩子们不得已去寻找解除办法,从而落入骗子的圈套。

最容易落入陷阱的小孩往往是那些缺少家长的关注和照顾的小孩——这并不令人意外

同样的问题还常常发生在离异家庭中。阿宝说,他曾经接到过一个孩子妈妈的电话,她在离婚后一个人照看孩子,承受着生活上的巨大压力。“在孩子沉迷游戏的那段时间里,妈妈自己的情绪也同时爆发了。”阿宝说,“妈妈其实是能理解孩子为什么喜欢游戏的。孩子一直缺乏正常的亲子生活,她也没有能力给孩子精神上的支持,只能尽力去工作,先维持基本的物质条件。在这样的情况下,孩子需要游戏去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哪怕只是虚荣心,哪怕只是在别人面前一些炫耀的资本,对孩子来说也是很重要的。”

出于各种各样的理由,这些孩子希望能够在游戏中待上更长的时间。他们有的冒用家长的身份信息进行认证,有的则求助防沉迷解除服务。前者越来越多地遇到绕不开的人脸识别验证,后者根本就是个骗局。“一些心地稍好的骗子,就像你遇到的那种,骗了一次以后就会放过你,告诉你防沉迷是解不了的,但一些骗子就会利用小孩想要拿回账号的心情不断地勒索,这一次要个50,下一次再要个50。”艾莉说,“可是有些小孩真的没有钱了。他们就会一直恳求对方,说自己就这一个账号,玩了很长时间了,求求对方让自己退出绑定。各种各样地求,叫大哥,叫爸爸,叫妈妈,怎么求都行……再往下,如果骗子认为你实在没有钱,又是个女孩子,可能就会要求你拍隐私部位的照片给他。很多小姑娘真的会发,直到发了照片才知道向我们求助。”

这就是孩子。孩子们总是把一些东西看得过分重要——在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也一样。为了一句话或者一本漫画书,为了在朋友面前争一口气,为了吸引喜欢的人的注意,甚至为了捍卫一个虚拟角色的荣誉,孩子好像可以付出所有。

孩子究竟可以为一个游戏账号付出什么?一个游戏账号对他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在求助的电话里,孩子们知道自己被骗去的东西难以追回,只能哀哀地恳求小助手,“防沉迷解不解无所谓,只要账号回来就好”。

5

小助手们希望自己能走近孩子的世界。“我们的团队还是比较年轻的,距离那些孩子的年纪不是特别远。我们家里也有比较小的小孩,他们会给我们提供一些信息……什么“cpdd”之类的缩写,什么颜文字,我们在读书的时候多多少少也有一些这样的流行,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艾莉说,“理解不了的就百度一下,或者请教身边的弟弟妹妹,总能弄懂的。”

艾莉有时候会进一些以未成年人为主的游戏群看看。“他们确实会说一些类似暗号一样的话,你刚进去的时候不懂是什么意思,时间长了以后,你就学会了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话是什么意思了。”艾莉说,“有些群一天到晚都在说话,一刷就是100多条,你不能略过,你要一条一条去看,因为一些黑话可能就夹杂在里面,你要一点一点去学习,一点一点去了解。”

虽然每天都要接到无数的求助电话,虽然有时候也觉得无力和痛心,但小助手赵里并不因此责怪这些孩子。“孩子们会做出这些事情一点也不奇怪,我小时候也是这样的。当时第一次玩网游,账号、密码被盗了,我也在网上发疯似地找办法,也会病急乱投医。”赵里说,“我能理解孩子们想要绕过防沉迷系统的心情。没有人愿意受到别人的限制,特别是在叛逆期的孩子,更不希望在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时受到限制。这样他会觉得自己的人生缺少了什么,觉得受控于人,觉得不完整,对吧?”

“每一代人都是这么长大的,不是吗?我们都有跟父母斗智斗勇的经历,只为了能多上一会儿网,或者多看一会儿电视。”我说,“在我们成长的年代,技术手段的监管还做不到如今这么严格,但我们在小时候快乐地玩了游戏、看了电视,好像最后也没有变成一个差劲的大人。”

“这个问题……特别是在我自己做了父亲以后再回头看这个问题,我觉得每一个时代的东西是不同的,这个时代的未成年人能够通过互联网获取爆炸性的信息资源,所以还是要加以一定的管控,我们也会有一些通过科技手段进行管控的工具。但工具仅仅是工具,核心还是在家长和孩子的关系。不是有了这个工具就可以取代家长的一切监管责任,工具的作用还是取决于家长怎么使用它。”赵里说。

阿宝希望游戏能够成为亲子关系的新起点。“家长可以适当地去了解一下游戏,起码跟孩子有共同点,有交流,而不是只关心孩子的学习,出了什么问题就归结于游戏。”阿宝说,“为什么孩子会沉迷游戏?他的实际需求是什么样的?其实我们了解下来,很多时候孩子之所以沉迷游戏,就是希望家长能够对自己多点关注,不单单是学习上的关注,还有生活中其他方面的关注。”

6

我经常想,这一切对孩子们而言意味着什么。

对于一部分孩子而言,生活也许是相当残酷的。他们住在偏僻的农村,父母一年回来两趟。或许成绩不好,或许与同学们的关系也一般般。没有什么别的兴趣爱好,除了手机以外也没有别的东西可以玩。他们的寄托可能就是那一部小小的手机,那部手机上有几个不错的网友,有几款喜欢的游戏,偶尔刷一刷抖音和贴吧。那就是他们唯一的精神世界。

“我爸妈都不管我了,你管我干嘛?”孩子们有时候会对小助手们这么说

这些孩子试图突破防沉迷系统,为自己换来更长的游戏时间——你能责怪他吗?我不能,小助手们告诉我,他们也不能。但这不是防沉迷系统导致的问题,也不是防沉迷系统能够解决的问题。对于这些小助手们来说,他们能做的只有尝试着跟孩子和父母两头沟通,给出一些建议,尽可能去协调……

他们能做的只有站好这班岗。


编辑池骋

不想当哲学家的游戏设计师不是好的storyteller。

(0)

相关推荐

  • 防沉迷面前,游戏公司与家长能和解吗?

    "我的孩子沉迷游戏,我该去找谁负责?"一位家长茫然地在电话中质问道. 在陆陆续续往游戏里充了1万多元后,她才意识到自己的孩子玩游戏已有三年之久,她们家是做生意的,起初根本没留意到这 ...

  • 玩游戏一定会沉迷?这可能是对孩子的误解

    对于游戏这一热门话题,舆论正在经历从无理由的抵制到允许辩驳,这未尝不是游戏行业最大的改观. 2018年,<我的世界>开发者大会上,奥运冠军田亮意外现身,讲述了他与这款游戏的渊源.起初在得知 ...

  • 游戏大厂花了这么多心思做这件事,为什么还是吃力不讨好?

    已有成效,需要共同协作.文/以撒游戏防沉迷,游戏行业里的头等大事.自2005年以来,它的标准与规则越来越完善,大厂也几乎都在推出相关平台.产品.例如腾讯的成长守护平台.网易的家长关爱平台.米哈游的成长 ...

  • 孩子充钱,家长退款

    腾讯在中间,得罪两拨人 进入 21 世纪的第三个十年,有关部门该做的.能做的已基本定型,游戏的矛盾更多回到了公司和家长上.如今的中国游戏,对未成年用户的限制颇多,至少在制度上拔了「沉迷」的根儿.然而, ...

  • 《王者荣耀》究竟是“娱乐大众”,还是“陷害人生”?!

    我们尚未来得及发明抵御上瘾性新事物的社会抗体. --保罗·格雷厄姆 文丨旧故麻袋 ∨ 不可否认,"游戏"正在成为继文字.图片.视频之后的第四代内容媒介. 近日,人民网一篇质疑&qu ...

  • 不知道该怎么给孩子找游戏玩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临近五一假期,想必不少朋友都要趁这个时间回家见见亲友吧.我这个五一也要回趟老家,顺便见见自己的几个侄子侄女.只是这次要给他们送点什么东西, ...

  • 我终于去了北京最老的游戏店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触乐从前有老师写过一篇文章,<卡姆乐屋:北京第一家游戏店的29年>.我接触主机的时候已经很流行线上购物,再加上觉得碟片和卡带占 ...

  • 和两位制作人谈谈:如何做一款好的国产游戏?丨触乐

    一款优秀的游戏的其他环节也同样重要,不断探索.反复打磨.不害怕重来.以及,为自己找到好的助推者. 4月23日,WeGame举行了一场"游戏之夜"线上发布会.发布会上总共推出了30余 ...

  • CFHD想要展现一个什么样的FPS游戏世界丨触乐

    承载回忆,然后开拓向前. "在通往科学的道路上有两种人.一种为我们拓宽知识的边界,另一种则去开创全新的领域.我们感谢前者的努力,但更希望看到后者出现." --人类对艾萨克·牛顿爵士 ...

  • 一方巨头亚马逊,为什么做不出好游戏?丨触乐

    没有任何资本和人力能确保成功. 有时候,游戏业界的生态看起来很神奇.几人组成的小型工作室也许能做出非常惊艳的作品,而砸钱砸人经营数载的大厂却不一定能收获与之相称的成果.2012年正式成立的亚马逊游戏工 ...

  • 国际象棋是不是单人游戏?丨触乐夜话

    图/小罗 触乐夜话,每天胡侃和游戏有关的屁事.鬼事.新鲜事. 小游和小戏是一对好朋友,他们经常一起玩游戏.有时候,他们也会相互分享一些关于游戏的思考. 小游:小戏,我最近总是在想,我们在和电脑进行游戏 ...

  • “不可思议迷宫”系列:能玩1000次的RPG与日本游戏婆罗门丨触乐

    是时候把那个有5代的系列拿出来讲一讲了. 2020年下半年,日本游戏公司Spike Chunsoft突然宣布要把2010年发行的RPG游戏<不可思议迷宫风来的西林5:命运之塔与命运之骰>( ...

  • 国外开发者怎样利用短视频来推广游戏?丨触乐

    它可能带来一夜成名的机遇,也要求创作者.游戏和品牌足够个性化和接地气. 如今推出一款游戏已经变得比以前更容易,平台多了很多,个人开发者也可以自己上线游戏,但让游戏成功吸引玩家的注意力却变得更加困难.每 ...

  • 一个“女性Only”的游戏社区丨触乐

    小组创始人说,她希望女性玩家拥有更好的交流空间,也希望女性玩家的声音能有更大的影响. 一直以来,女性玩家似乎都处在尴尬和矛盾之中:表明身份之前,她们总被有意无意地漠视,"女性不玩游戏&quo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