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招教泄题,调查应“拔出萝卜带出泥”

正观特约评论员 郁风

对这部分妄图在考卷上动歪脑筋的不法分子,有关机构也应重拳惩治,“拔出萝卜带出泥”,查清上下游利益链条,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案者。

4月12日有媒体曝光了青岛教师招聘泄题事件的幕后细节。“数学8道题7道完全一样”,甚至试题中的错误选项也一模一样。考什么题型,要背哪篇文章,都被名为“半月讲坛”的教培机构“预测”的一清二楚。

名为“预测”,实际上就是不折不扣的泄题。青岛警方于4月2日发布通报:经查,青岛市大面积出现招教笔试泄题,初步查明,受委托命题机构的相关人员泄露试题、涉嫌犯罪,目前已对涉案5名犯罪嫌疑人依法刑事拘留。而本次招教考试也被宣布作废,3.8万名考生不得不择日重考。

泄题,无疑是对考试公正赤裸裸的挑衅攻击,也是对教育公平的否定冲击。招教考试名额有限、竞争激烈,莘莘学子为之连宵达旦苦心准备,“临考前的我们还在尽量多背一道大题”,然而,用考生原话说,“有些人4天前就把可以决定我们一生的卷子做完了,显得我们多么可笑啊”。

当然,认真备考的学子并不可笑,可笑的是那些泄题人员和妄图利用泄题通过考试的考生。从媒体披露的细节来看,有些考生卡点进场,只带铅笔和橡皮,胸有成竹地提前抖腿做好试卷。要知道铅笔只能用来涂答题卡,即便有些考生将信将疑中做了“押题”准备,也不会冒风险不带答主观题的签字笔。那这些笔都不带的考生,显然是提前知道了本次考试不考主观题的“铁内幕”。

坦率地说,考前做一些“押题”“预测”准备,大部分考生都有这样的经历。但这种“预测”是基于往年考试经验和近期热点作出的猜测,亦是需要花大量时间精力做类似试题的。但青岛这次泄题,完全是把原题原原本本地泄露给了考生,甚至不加掩饰地宣称“从内部打探到消息”。

诚然,有些老师或培训机构会在预测时说成“内部消息”,但大多时候是故弄玄虚的宣传策略。但这次这家“半月讲坛”可谓分毫不差地提前获知了原题,气焰甚为嚣张:在泄题被曝光后宣称,“重考我们也会继续押题。”因为这次“神预测”,“半月讲坛”的招生群也涌进了大批考生。

有考生发现,如今有“半月讲坛”的人员换了头像、昵称继续发布教考信息。如果这样一个机构任由其继续招生“预测”下去,不啻为对教育公平的巨大讽刺。

那么,“半月讲坛”是通过何种渠道拿到试题的?通过商业手段泄露试题是否构成违法犯罪?《刑法》第二百八十四条之一规定:在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中,组织作弊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为实施考试作弊行为,向他人非法出售或者提供第一款规定的考试的试题、答案的,依照前述规定处罚。

虽然招教考试不属于“法律规定的国家考试”范畴,但在2019年最高法的相关司法解释中,设立用于实施考试作弊的网站、通讯群组或者发布有关考试作弊的信息,情节严重的,以非法利用信息网络罪定罪处罚。那么如何依法处罚“半月讲坛”涉事人员,青岛有关方面也应向公众交出合理的答卷。

同时,3.8万名考生被迫重考,无论是时间、精力,还是此次泄题引发的心理起伏,对他们都是一笔损失。有关部门也应当出面对他们进行道歉、安抚。如果是外地考生,不得不再度往返青岛进行重考,相关交通费用政府部门也应考虑进行补贴。一小撮人的违法犯罪,不能让广大学子为之买单。

同时,对这部分妄图在考卷上动歪脑筋的不法分子,有关机构也应重拳惩治,“拔出萝卜带出泥”,查清上下游利益链条,不放过任何一个作案者,彰显地方部门维护教育公平的决心,也震慑那些潜在效尤者。唯有这般,才对得起那些考生的辛勤苦读,维护招教考试的权威和公信力,重拾考生们对考试公平、“努力有用”的信心。

(黄河评论信箱:zghhpl@163.com)

编辑:梁冰 马少剑

统筹:王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