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阅读能力厉害的人都怎么读书?
我儿子今年初二,超爱看书。小学期间看过的各种书有1300本左右,至今已有1400多本(家里买了七、八百本,图书馆借看过的有800本左右)。
由于爱看书他成了几个好习惯:
一,不睡懒觉;节假日日里常常早早起床坐床上看书(正常七点左右),几年前有次发现他天没亮就坐床上看书,一本40多万字的《猎魔少年》一天就能看完,全套4本《猎魔少年》沒几天就看完了。三年级时每天书包装着厚厚的《中华上下五千年》带到学校去看,叫他换门薄的就是不听,只到看完。
二,安静,不吵闹;节假日时常看书一看就是2~3小时,有时可以看一天都不觉累。每次带他去书店至少得看完一本书,还得买上十几本书才会同意回来。记得几年前买的《拇指班长》回家差不多一个小时看一本,一个下午能看好几本。在家经常是“爸爸明天你又得要去图书馆了”,我就是他的搬运工。
三,眼睛不近视;平时不玩手机,有书看连电视都看得少。看书得来的快乐还真不少,家里的小老师,不懂的可以问他。发现懂的方方面面还挺多,现在是我们家的“教授”。
四,心态好;偶尔考试考差了还照样和平常一样。
五,不拖欠作业;小学里养成了作业基本学校里完成,多余时间回家看书的习惯。
六,不愿上辅导班;虽没上过辅导班,但成绩方面还是稳定的,特别是自信方面挺自信,另外自觉性挺好的,基本不用管。省下来的时间大多用在看课外书,看他享受看书的乐趣我认为支持他阅读还是正确的!
下图是18年元月9日~18年3月9日少儿图书馆借看的书。
下图是19年6月19日~19年10月8日看过的书。
我今年读了60本书,平均一个月5本,这是我的书单。
我从小就比较喜欢阅读,小学语文课上老师让我们先看一遍课文,我总是第一个看完,一目十行的阅读习惯是那时候养成的。
但可惜的是,小时候我在农村,周围连个书店都没有,经济实力不允许我看很多书,而图书馆里的很多书我又不感兴趣。
读书越多,忘记的也越多,这是一个永恒真理,但最终留下来能影响你的才是真正的财富。
所以我总是提醒自己,要坚持读书,必要时候,一本书要读个好几遍,比如《了不起的盖茨比》这本书和同名电影我看了不下十遍了,每看一遍都有新的认识。
这本书讲的是屌丝逆袭又最终被现实打回原形的故事,爱情只是其中的一段小插曲。
下面分享几个我的看书习惯:
1.我看书第一遍通常非常的快,甚至连目录都没时间看。看完第一遍,如果我觉得这本书不错,我会考虑读精度第二遍,如果觉得食之无味,那可能就会放弃了。
毕竟,真正的好书多如牛毛,我不能吊死在一棵歪脖树上。
2.我看书有个习惯,一般先看kindle版本试试水,看完不错,可能会考虑买纸质书收藏。而且电子书价格通常比较低,如果买了KU会员,那几乎等同于免费看好书。
3.模仿看过的好书、好文章,写一篇自己的东西。
我算是一个写作世界刚入门的作者吧。在今日头条上写过几篇文章,大部分都只有几百阅读,也有几篇阅读过万的。
写作这件事情,既来源于现实世界的启发,也来源你的阅读输入。
只会发牢骚,最后就成了愤青,毫无用处。
但是如果看书足够多,就懂得“茴香豆的好几种写法”,写出来的东西自然不仅有料,而且还挺有趣。
我是江少,一个喜欢读书喜欢分享的新杭州人,欢迎关注。
展开全部
有人说,读书是一件“谋心”的活动,它是非常私密的。我记得,更有学者曾经跟我开玩笑,说文史学者最怕的是让别人看自己的书房。因为转上一圈,别人就马上了解了他的知识结构,了解他的知识来源。
但是,我也想说,虽然每个人阅读兴趣、习惯各有不同,但是就阅读本身来说,它还是有一定规律可循,也有一定方法可以借鉴的。因此,我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优秀的阅读方法,以及我自己的一些经历。
先从我自己的经历说起:第一次了解到美国高校的阅读强度
想当初,我上大学的时候,我有一个非常好的朋友,他曾经在美国留学两年,学的是思想史。
他曾经告诉我一些美国常青藤大学中,教授学者和学生们的阅读强度。
他说,在美国,学生们除了每天上课之外,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进行阅读。平均一天要阅读五六百页,甚至七八百页的书籍。
这对于我们来说简直难以想象,我曾经求教他,怎么可以这么快?他对我说,在美国,学生和老师都有一套速读的方法。
直到后来,我看了几本中国学者写的,回忆他们在美国读书学习经历的书,我不得不对美国的学术训练肃然起敬。
阅读他人的回忆录:在美国高校,不掌握速读根本无法睡觉
印象最深的可能就是现在台湾“中研院”历史语言研究所所长黄进兴(笔名吴咏慧)所写的《哈佛琐记》,他在里面直接就说“哈佛是头脑的炼狱”。
在哈佛,平均学生们的睡眠才三个小时,大部分时间都要用来读书,因为如果你不读完老师布置的阅读材料,你就无法很好的参加讨论,或者写出文章。
而且,作为中国人来说,刚刚进入美国高校,英语都会遇到障碍。
傅佩荣就曾对我回忆过,刚刚进入耶鲁大学的时候,英语表达尚且磕磕绊绊,面对每天几百页英语的阅读材料,就是不睡觉也根本读不完,前半年,傅佩荣多次都有退学的冲动。
就这样,你必须适应半年之后,你的英语才能算得上过关。但是,没有一点阅读技巧,你每天也甭想睡觉。
后来,我上学的时候,也曾尝试了一段这种高强度的阅读,大概坚持了半年多的时间。
如何进行速读:应该有的放矢,在心中提前有个预期
当年阅读得足够多了之后,确实你能掌握一些基本的阅读技巧。下面我就来分享一下我的阅读经验(虽然我也不是阅读能力厉害的人,但以码字为业,或多或少有一些心得)。我主要说两部分,一部分是速读,一部分是精读。
先说速读,对于我而言,速读往往都是功利性的。比如明天要交这本书的书评,我必须今天将其读完等等。
就我来说,由于阅读的往往是相同领域的书籍(比如文史哲),在阅读之前,我往往都会有一个阅读预期。比如,我要通过这本书解决什么样的问题,这本书会讲到哪些东西,我要重点评论这本书中哪些内容。哪些材料将会对我有用等等。
因为我对这本书大部分要写的内容都比较熟,因此,我熟悉或者知道的地方,我都会飞速浏览,心里有个大概其,如果写书评的时候,用到这部分,我到时候在反过头来仔细阅读。
至于书中的一些观点,尤其是论证观点的地方,我往往都会采取精读,了解他论证的方法或者步骤,从中总结出创新和不足的地方。
就我的经验来说,用这种速读方法,最快的一次是一晚上翻完了一本不到三百页的书。
速读不了解的领域:寻找到逻辑线,其余的全部舍弃
当然。如果遇到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但还需要速读怎么办?
我的策略是,放低自己的姿态。我就是个门外汉,我读这本书完全是补充欠缺的常识。这时候,我会边阅读边在大脑中整理一条自己容易理解的逻辑(比如类比法)。
然后用这个逻辑去推进书中的内容。当然,每本书其实都会有一个大逻辑,但是大逻辑之外,也会生出很多枝蔓,比如他要讲B,但是有可能先从A的原理讲起。
那么,我的策略就是速读,读得懂最好,读不懂就跳过,因为我的目的是了解这个B。这样,我也很快可以了解这本书的大概。
精读:苏轼的“八面读书法”给我启发
下面我再来说一下精读。
精读,其实就是仔细阅读,每句话都不放过。
精读其实很多人都会有不同的方法。但是,我觉得苏轼当年的“八面读书法”值得借鉴。什么叫“八面读书法”呢?就是一本书你可能会读八遍。但是,每遍的关注点可能都有所不同。
比如,你看《西游记》,第一遍的时候,你的重点会在孙悟空身上,第二遍就到了猪八戒。这样读书的好处是,你每次都能深刻了解到书中的一个人物。
但是,我们现在大家时间都很紧张,你不可能一本书读八遍(当然,《红楼梦》、《莎士比亚全集》等等是值得多次阅读的)。因此,你不妨在读一遍的时候,将这些人物依次排开,在大脑中进行归类。
之前有个老师曾经给我讲过记忆的方法。你要把大脑的记忆划分成很多个格子,就像我们电脑区隔硬盘一样,每一个格子里面都记着相关的内容,给予它们一套逻辑。
然后,当你以后再次阅读到相关的东西,你就要自动将它归类到相关的格子里,寻找到插入的逻辑链。
这样,你的记忆才会更深刻,阅读的速读也会逐渐加快。
以上就上我的心得,希望对你有所启迪。
展开全部
钱钟书是一个读书很厉害的人,甚至能记得出自哪本书的第几页,很多人都以为他过目不忘,记忆力特别强。读过他写的书的同学都知道,钱老写起文章来旁征博引,文采斐然。杨绛曾经写过一篇文章,专门介绍了钱钟书是如何读书的。
一本书至少要读3~4遍。读第二遍的时候,往往能发现第一次阅读时没有发现的关窍。好书经得起很多次阅读,即使是读过很多次的书,隔段时间再拿起来,又会获得新的感受和知识。
钱钟书特别喜欢做读书笔记。为了撰写《管锥编》,他做的读书札记有几麻袋之多,包括外文笔记、中文笔记、读书心得。
做读书笔记特别费时间,可能要花费读书的好几倍时间。这些笔记常常附带自己的议论,并且激发灵感,互为参考。
钱钟书年轻时就有“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名声,他的同学回忆钱钟书在学校读书的样子:
“他有一个怪癖,看书时喜欢用又黑又粗的笔画下佳句,又在书旁加上他的评语,清华藏书中的画线和评语大多都是出自此君之手笔”。据甘毓津回忆说:“他(钱钟书)起劲时,图书馆库里的书,逐排横扫。他喜欢把书里精彩或重要的部分,在旁边用粗铅笔画上竖线。可惜我当时没有学乖,否则只去找他画有粗黑线的部分读,也可以省事省力多读很多书。”
后来去了牛津之后,学校不允许在图书上做笔记,钱钟书就带一个笔记本、一支笔,在本上写下。他喜读书、好读书,所写下的札记可以用汗牛充栋来形容。
另一个很会读书的是鲁迅,他养成了以下几个阅读习惯:
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不管是什么书,有空的时候随便翻翻,权当休息,也顺便增长见识。
选择自己喜欢的领域,作为专长,要精读,深入地研究下去。
阅读一本书之后,要至少能回答以下几个问题:这本书讲了什么?为什么要这么讲?是用什么思路写的?
遇到难点,暂时跳过去,不要卡住,也许到了后面,就会茅塞顿开了。
多背诵。背诵即积累。
重复阅读。所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这两位应该是读书人的楷模。
我现在平均是一周两本书的节奏,从来不停的。我一直读书很快,别人有说我记性好,其实我有自己的路数,现在我给大家分享下我的读书心路。
这个问题需要两步:第一、要爱上读书;第二、要知道怎么读书。
我觉得首先得要爱读书。常常看到有各种读书会呀,分享会的,生拉硬拽各种人,好像你不去就真没文化似得。但我真感觉是:你永远不可能让一个不爱读书的人通过什么读书会爱上读书,那就是扯!我告诉大家我是怎么喜欢读书的?我原来也不爱读书。后来通过一些事,我的感觉彻底变了。我发现绝大多数人不爱读书都出于一个原因——那就是读的慢,等兴趣点消磨前自己还没读进去呢?所以自然就不想读了。有时候一拿起来就犯困,就是因为绝大多数人的读书热情,连半个小时都不到的。
我原来也是如此的,根本没耐心看下去。还没读几页就累的不行。后来有次我骨折了,刚开始特别烦,也没心思看电视。我记得我拿起了一本特别厚的书,比一般的书都要厚哈,还是外国小说,翻译的特别不好,字句读起来特别费劲。几次读到想吐,看后我也不知道看了什么。这里提醒大家,看外国书真的翻译太重要了,有的翻译的就是晦涩绕口,完全就是能恶心到人。我记得光《飞鸟集》我就买了三本,因为有两版的翻译简直就是糟蹋经典。故事继续,就那本书特别厚的书,我那时真的硬撑着读完了,用了有两周时间吧,因为实在没别的事干了。从那以后,我就继续连着看了几本厚书,重读了《红楼梦》《三国演义》,这些我原来从来没有一口气看完的,都是断断续续看完的,但那次我真的一口气看完了这些。
读了几本特别难读的厚书后,我以后每次看书前,我都会预测下,我多久能把它看完,那样的厚书我想自己都看完了,三四十万字的书根本不在话下。就这样读的越来越快,越快也越爱读。好多电视都是小说改编的,有时真的看电视剧情实在墨迹了,就找来书一口气看完,那是最爽的,因为看电视太费时间了,相比看书反而节省时间。
所有,我建议不爱读书的话,必须强迫自己读几本超级厚书,再难读也要连着啃完,以后就会有心理准备了,也不惧怕读书,在兴趣快没时,可以告诉自己:这我啥时就看完了,再忍忍。这样长期下来,一定会越来越爱读书,并且速度更快。网上什么导师说读书要快的话,让你先看目录、记目录,这些我自己也试过,感觉都是瞎扯,一切都不如对书本身能读完有底气,还有读完可以很快拿出去用来的实际。
再就是第二步怎么读书?
其实就一点,读书要做笔记的。我现在对自己的要求是不做没有意义的事了,读书不做笔记我觉得就没有变成自己的东西,也是没有意义的。我看电视、电影,看个电视节目都会写个读后感,哪怕再短也要梳理下。那么如何读、如何记笔记呢?
我从来不在书上划来写去,看过的书从来都是干净的。也不像别人说的,你要记目录啥的,我觉得都没用。你看过一遍没记住的东西,你再怎么记都会忘记的。要带着问题去读,带着疑问去找,看那些地方我能用上,甚至想象自己在什么场景怎么用,那你以后肯定在那个场景出现时就能用上的,那种感觉才是最美妙的。我是看完之后,集中梳理下知识点,记录下那些我不知道的点,还有哪些是我能用的点。统统1234列出来,先凭自己记忆去写,再有遗漏的,通过查出写上。别想着以后还看这书,笔记写在这书上以后可以随时看,相信我你再没有时间了。一定写在自己统一的笔记本上就行,这书就想着再也别看了,也别给自己指望了。你看第一遍都记不住东西,后面就更会敷衍自己了(除非特别经典的除外)。
做完知识点,这是其一,第二部分就写写读后感,有哪些启发,哪些别样的感受都写下来。这样这件事就有意义了。也就没白读它了。还是那句话,哪怕再短的读后感都要写,哪怕一句话呢?把它写下来。
这就是我的方法,我觉得特别有用,也不说那些大而空的,无用读书方法论了,我见过太多了,也试过太多,都没有用。还是这样实在有用。希望可以帮到您,祝福大家!
展开全部
在我的眼光里,好书就是金钱,六十年的书有,整个保存的书,姐妹上学的书,书店买到的书,从十六岁上城,新华书店常客,去十回进店十,那怕去几分钟,有点时间就看,在头条看新闻,和大家的作品,不分时候的看,一天写几个事,其余都在学习,近七十岁的人,还不觉得老人,尽可能有用的,对自己有好处,健康成长的文,夫妻恩爱的人,家庭教育的事,孩子们成才的,再大了国家的,社会的正能量,团结就是力量。
这两年接触最多的就是阅读方法, 自己做过这方面的主题阅读,也听过很多大咖的阅读方法课程。但其中有一点是共识,那就是那些厉害的人,都是把读书和行动建立起联系的,学以致用。
我认识的不少读书厉害的人,他们几乎把书和吃饭睡觉看成是同等重要的,已经形成习惯注入了生命之中,而且他们从选书到阅读方法到输出都有自己的一套方法和系统。
比如彭小六,他在做主题阅读的时候,首先会从知乎、果壳网、百度谷歌和一些入门书籍中建立对这个领域的初始认知。然后在根据豆瓣读书、百度XX书单、一些读书大神的自媒体平台主页、电子书论坛、亚马逊相关链接和书籍内部链接创建适合自己的书单;接下来用快速阅读的方法,标记与主题相关的章节,最后建立这个领域的知识框架体系。
下面我就推荐一些能够提高阅读基础的入门书籍:
1、高效能阅读
这本《高效能阅读》提炼总结了89条高效的读书技巧,涵盖了养成读书体质、速读构思创意到巧用文具解剖阅读模式、拆解优质素材、构建个人知识库、著书立说等一系列的内容,帮助我们从整体上提升阅读品质,将读到的知识时刻运用到工作和生活中,堪称是任何人都能实践的完全阅读术。
2、《实用性阅读指南》
这本书的作者大岩俊之原来就是一个不读书的人,到后来每年读300本书的阅读狂人,最终开发了各种读书法、思维导图笔记术和记忆术。
这本书主要介绍了四个部分的内容:“如何高效阅读”、“如何边读边记?”、“怎样理解消化读到的内容?”以及“如何将书中的内容转化为行动?符合人的一般认知规律,我们在日常阅读中遇到的问题,在这本书中都能找到相应的答案。
3、《如何阅读一本书》
这本书的书名起的很普通,但全书读下来却是一本经典的好书。这本书讲述了阅读的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和主题阅读,并且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书籍都给了相应的阅读方法,可操作性很强,读完干货满满。
磨刀不误砍材工,如果想把阅读能力提高,不妨先读几本经典的阅读法方法的书籍吧,让自己养成正确的阅读方法和阅读习惯,这样对以后大量读书大有裨益。
作者:梦归秦淮(多平台签约作者,历史硕士,知识管理达人 公众号:恒言读书)
干货 | 思考 |技能 | 2018年,一起成长。
链接有趣的人,相约在字里行间,欢迎关注我的头条号!
读书的过程其实就是和作者交流的过程,读不同的书就犹如和不同的人交流。
选择一本好书来读,就犹如与智者或某方面的专家交流,而能否很好地和他交流对话,吸取别人的经验和智慧,则取决于你自身水平与对话的技巧和艺术,即阅读的方法和艺术。
读书有哪些方法和技巧呢?
有四个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一个人只要熟练这个层次的阅读,就摆脱了文盲的状态,至少已经开始认字了。通常我们在小学期间,就已经掌握了基础阅读的技巧。
检视阅读: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分析阅读:在充分的时间里,最好也最完整的阅读。
主题阅读:最复杂也最系统化的阅读,也是最高层次的阅读。
基础阅读很好理解,我们小学学习语文的一大目标就是为了实现这个目的啊:识文辨字。
检视阅读呢?
当我们不确定这本书是否值得阅读的时候,就可以采用它了。
具体方法有:
先看书名,有序的话读一读序言;
研究下目录,也即是书本的架构;
可以读一读出版者的介绍;
选几个与主题有关的篇章或段落,尝试着读一读。
这样,你就可以花很少的时间判断一本书到底是否值得我们去阅读。
接下来是分析阅读
当我们找到一本值得读的书的时候,就需要仔细地进行分析阅读了。
可以通过回答以下问题来更好地进行分析阅读:
整体来说,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细部说了什么?如何说的?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
这本书跟自己有什么关系?
阅读时越主动,提出和回答问题越多,就读得越好——提问可以让更投入,注意力更集中,回答问题则会让我们更专注于书本内容,同时梳理思路。
此外,我还建议读书的同时,一定要动手做笔记。这里不讲那么多复杂的方法,只建议三点:1.重点内容划线或做标记;2.有任何想法、意见或问题一定要写出来;3.最后可以做一个思维导图和框架,并附上重点摘录或者问题汇集。
读完之后,认认真真写一个书评。一方面是因为写作本就是最好的思考,另一方面,你还能不断地输出和传播自己的观点,长此以往,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最后一个是主题阅读
此时的阅读,重点已经不是书了,而是你关注的主题。
主题阅读的作用在于多角度、全方位地了解某个主题,并把不同书籍的相关知识进行综合与整理,从而形成一个更为全面地认知。
首先,是确认一个主题,针对要研究的主题,设计一份书单。
其次,借鉴这些相关书籍,当然,最重要的是自己思考,梳理出内容框架,也就是目录初稿
再次,针对每一个具体的主题,寻找相关的书籍,并找出最相关的章节。
最后,阅读相关书籍,去伪存真、去粗取精,不断整理和提炼,最好还能写作和输出。
如果你觉得不错,别忘了点赞哦。
有不同看法,也欢迎评论区留言~
展开全部
读书是一种习惯,也是一种对待生活的态度,我女儿8岁了,读了近一百三十本书,每天不管睡多晚,睡觉前都要看一会书,早上起来也是同样如此,只要进超市书店都要看一会书。贵在坚持,从学前班开始到现在,慢慢你会发现你爱上了读书,从中找到了乐趣,不认识的字查字典认识了,好的语句抄录下来,写作能力也好了,没事和我们玩个词语接龙,她比同龄的孩子明显说话表达的方式比较让人喜欢。坚持下去,你会慢慢的体会古人说的书中自有黄金屋
我儿子还小谈不上厉害,只算是热爱。我也问过他这个问题。他说小说和传记类的会先一目七行的粗读一遍,有一个整体了解再一目三行的精度,然后对最经典最喜爱的部分反复的阅读。儿子今年上四年级,他的房间里有两个我能买到的最大的密集型书架,上面摆满了从一年级但现在读过的书,因为孩子识字特别早,一年级时买的都是大几百页的书,到现在还会偶尔翻一翻。床头是带小书架的,但因不够用现在把书架下面的储蓄箱的门也卸了用来放书,除此之外卫生间是重灾区,我把储物柜按在了马桶旁,可把他乐坏了,上厕所看书不出来了!告诉他会得痔疮,也无济于事。不过阅读也有好处的,我儿子是班级唯一不用上补习班的孩子,而且成绩稳居前三。其实没别的,他让我把小学课程的全解都买了一套看完并做完了,不会才怪。我想这就是自学能力的初步提现了。现在买了套奥数书,正在自学中。阅读卡在明朝那些事唐朝那些事宋朝那些事……我定的那些事又到了,要去取快递了。
虽然我不是阅读能力特别厉害的人,但是我是从一个阅读不怎么样的人,做到了每个月能读6本以上,还有良好理解能力的人,所以,我觉得我或许可以说说自己的经历,让你有个参考。另外,也会分享下我看到的厉害的人是怎么读书的哈。
阅读能力厉害,我自己的认知是,阅读速度快,同时理解能力也强。两者缺一不可,不然就没有太大的意义了,你想,如果一个人读书读的特别快,看完书,你问他都有什么收获,讲了什么,对方如果回答不出来,基本上可以判断理解能力没有跟上,这样就失去了读书的意义了。
参加工作后,我也偶尔看下书,但是读书的量很少,工作6年,看的书不到100来本,其中大概有20本书还是我有一年住院几个月时间,无聊的时候看的。就算是平均,一年也没有几本书。按说我读的少,对书本的理解能力应该没有问题吧,关键就是看过的书都过眼云烟呀,记不住不说,也说不出里面重点内容。这和我看的书类型也有一些关系,那时看的书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消遣,对自己的能力提升并没有什么太大的帮助。读书目的,就是要确认我们读书是为了消遣呢,还是为了获得知识呢,还是其他什么目的。不同的阅读目的,要求的读书方法就会不一样。
说这么多就像强调,阅读能力厉害的人,读书速度快,理解能力强,对于读书的目的很清楚。这时三个非常重要的点。对我们来说,只要这三点能做到,基本上阅读方面的能力能上一个质的台阶。
我认识一个一年读300本书,而且大多数还是那种难度很大的书,比如《百年孤独》《十三经注疏》《左转》啥的。我觉着如果读的是难度较低的书,他一年至少读个上千本以上吧,因为有次聊,我说一本20多万字的书,我至少要读4个小时,他说要看什么类型的书,一般的商业书20分钟吧,真就是差距啊。问题是人家读这些书,并不是只是读一读,还会分析透里面含有的逻辑,太厉害,真是仰望。不过像我现在读书的水平来说,也觉得挺满足的,一步步来,基本功练好了就能一点点的提高。
说到这,相信也能知道,阅读能力厉害的人,读书厉害的原因了,就是上面说的三个重点。
下面分享几本能够提高读书速度和理解力的书,可以先从基本的方法上看看有什么问题,有哪里可以提高的地方,掌握一些读书的技巧,是关键。
这本是东尼·博赞的书,可以先用这本书来测试下自己阅读速度和理解力,看看自己目前读书的水平处在什么样的位置。后面的训练也可以先练着。
这本书是原尻淳一的书,里面有89条提高阅读能力的读书技巧,非常实用。可以先根据目录看看自己感兴趣的技巧,或自己需要的技巧,先后就是按照方法实践了。
这本书是大石哲之的书,同样的是一本干货书,提到的读书方法也非常的实用。
后面这两本书,是我开始练习提高阅读能力时,我老师先推荐的书,我买回来看了以后,就一直感慨,原来这世界上还有教人怎么读书的书,而我自己却不知道,就有种我以前都去干嘛的感慨。第一本书,是读了后面的书之后,打开了这方面一些眼界之后,特意留意的,总之这三本书都非常的好。
最后,我想说,阅读能力厉害的人,也不是一口吃成个胖子的,除了极少数天赋异禀的人以外,都是通过学习,通过训练,通过积累才能成为厉害的人。所以,不妨从基本功开始,把地基打好,然后一步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阅读方面有什么问题的话,可以留言一起讨论哈!
展开全部
从小我就很喜欢读书,即使参加工作了,基本上也保持着每天阅读一个小时的习惯。现在因为写作的原因,我需要保持一定的输入输出,因此我的读书速度相对来说是比较快的,工具书的话2到3小时,就可以读完一本。我的阅读方法是这样的:
1.明确快速阅读的步骤:
第一步,提问。读书前,明确为什么要读这本书,以及读这本书之前我有没有了解过同类书?如果没有该怎么办?
第二步,预习。从目录和序言中,让作者这个导游告诉我这本书是这么写的,应该怎么读?
第三步,扫读。快速翻阅,标记重点关键片段。
第四步,寻找和自己的问题有关联的内容,着重阅读关键词部分。
一般阅读致用类书籍的话,我会用一个小时快速读完。有时间的话,我还会提炼书中的重点,并加入一些个人观点,然后分享到豆瓣或者头条。
2.利用碎片化时间回忆
通过练习,我们可以做到快速翻阅完一本书,但这并不意味着这本书的知识就已经被消化掉了。为了提高读书效率,我们还需要利用碎片化的时间进行反刍和理解。
比如说,下班的路上或者晚上睡觉的时候,我们可以试着回忆一下,白天看了什么书,讲了哪些知识,可以用到哪些方面,这些知识和我们以前了解到的知识是否可以联系起来等等。
知识与知识之间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真正会读书的人往往是那些善于在知识之间建立联系的人。
举个例子,当你阅读一本欧洲中世纪的书,如果善于联想的话,你不会仅仅局限于书本身,而是会思考同一时期,中国处于哪个朝代,有哪些著名的人物和历史事件?
当你这样思考的时候,知识无形之中就会得到了很好的理解和消化。
读完书时常进行回忆的人,和读完了书从来不回忆和思考的人,效果一定会大大不同。
3.运用三段引用法
这个方法可以帮助我们将喜欢的内容变成自己的知识。
读书时,先挑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三个段落,无论是一行,还是两行,3行都不是问题。段落选取的方式也不需要那么精准。你可以在和别人交谈时或写散文,写日记时进行引用。
这种读书法的乐趣在于,它不是单纯的找到关键词,而是有意识地寻找自己想要引用的内容,不禁可以达到训练自己速读能力的目的,还能够让书中的信息完全成为你自己的知识。
它的步骤如下,选择三段想要引用的内容——将他们进行排列——消化三段内容,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理清自己该作品的关系。这种效果也可以称为引用能力,一个会引用的人,看到有意思的故事或者概念会很快地用到写作或者说话中。
事实证明,当你经常去引用一个知识的时候,这个知识最终就会变成你自己的。
所以,读完书后,你要不断的去谈论,在这个过程中,你对书的吸收度能够得以提高,也会越来越喜欢读书。
4.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效率低根本原因还是读书太少, 要想提高阅读能力,一定要养成阅读习惯。
比如,随身携带一本书,利用每天空闲的零散时间、等朋友的时间、等车的时间等,都是可以用来读书的。
晚上睡觉前,再继续读一个小时,或者写读书笔记。
当你养成习惯之后,速度就会越来越快,也会越来越专注。久而久之,你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所改善。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是这些,我是笑薇,一个通过读书写作月入过万的姑娘。 微信公众号:笑薇读书。回复“投稿”,送你一份100家公众号投稿资源。
展开全部
我只懂看明白别人写什么东西就行,不知怎么阅读,看电影电视看书小说,都是一样。自己看明白,别人写的由然,不是由奈。
有时感概,感言,情感上的悟道之别误!都是它们人生游途的一面,与文化知识交接的情感抒发,……!
如果看小说这种快销书,
随便怎么读都行。
作为一个研究艺术的,
小玉时常要翻看大量理论书籍。
那为了更好的理解内容,
小玉最经常的方式,
就是记录“结构复述型笔记”,
给大家展示下——
就以这个为例,
给大家提供一种阅读书籍的思路。
1.读书要搞清楚每部分的条理,并建立骨架。
读小说当然是一口气不间断读完最痛快,
不需要耗费太多思辨和理解力,
但是读有一定难度的理论书籍,
一定要有明确的思路和清晰的条理,
否则稍微多读一点就觉得很有难度晦涩难懂了。
所以这个时候,
要把内容的骨架支撑起来,
如果书中细节的表达是骨肉的话,
那脉络就是骨需要我们提炼出来,
这些也是理解全书的关键,
能帮助我们掌握完整清晰的作品内核。
2.读完整本书,回答四个问题。
读完整本书一定要有所收获,
而这个时候我们要从宏观进行掌握。
所以小玉总结了四个问题,
如果能够很清晰简练的用四句话回答出来,
那我们就算掌握了这本书。
第一个:这本书的精髓是什么?
第二个:这本书提供的核心内容,为什么值得讨论?
第三个:本书分为几部分?每部分讲了什么?各部分的关系是什么?
第四个:整本书的学术或现实意义是什么?
小玉一直认为这四个问题可以很好概括整本书,
如果能100字复述出来,
整本书你就吃透了。
以上就是小玉的读书方式,
供大家参考。
感谢你的阅读,喜欢请尽情点赞评论吧!
展开全部
1、读书的时候,懂得抓重点、作标记。也就是在读的过程中要留下记号和批注,这样方便你读完之后有目标的重点阅读和高效的理解。比如:①新东西、印象深刻的地方;②关于“答案、结论”的地方;③不懂的地方;④有新见解或联想的地方。
2、懂得整合阅读。整合阅读可以让更多的知识点留在脑袋里。比如:以知识框架或思维导图的形式来来整理书籍,一般要包括重要内容提炼和自己的理解感悟。
3、懂得选读。也就是依照当下需求阅读学习相应的部分。比如工具类、指导类等的书籍。
4、懂得分析。也就是懂得多角度思考问题,而不仅仅是下意识的思考或跟着作者思考。
5、有经常阅读的习惯。在长期坚持阅读的过程中,你总会找到最适合你的阅读方法。而且读的多、理解的也就会越多,理解的越多又折回来促进你更有效的阅读,这是一个良性的循环。
6、懂得快速阅读。快速阅读训练的是“眼睛快速看、大脑快速处理”的一种阅读吸收信息的方式。快速阅读的时候,不是一眼看一个字,而是一眼看“五个、十个”甚至更多的字,是一种“眼脑直映式”的高效阅读和吸收信息的方法。具体的训练方法可以参考:精英特快速阅读记忆训练软件。
6、知道自己有没有读懂一本书。读懂就是读明白。越明白的事情,越应该可以简明扼要地说出来。讲得出来的意思是,不能看笔记,要能够自然而然地就把这些事情讲得出来,又可以写得出来。
展开全部
首先谢谢邀请老鬼回答此问题。老鬼也算读过几千本书的家伙,可以谈谈个人的一些阅读体会。当然,“阅读能力厉害”的实质是阅读的内容对自己的行动产生价值才是真正的厉害。所以,读的书多不意味着什么。从书里得到什么、能够收获什么才是重点!否则,就是书虫、书呆子喽!还不如不读书的人过的好呢!
下面是老鬼读书的一些思想与方法汇总:
一、保持“实用主义”心态
看书不是为了消磨时光,不是为了自娱自乐,不能像某些人标榜的“滋润心灵”那么单纯!
滋润心灵?自我升华?这些看起来很在理的说法,如果不能让自己的外在、内在产生变化,不能对自己在社会、在职场等等的生存发展产生作用,老鬼认为都是白搭!
我们又不是要成仙儿、成道、成佛、做远离尘世、超凡脱俗的大隐之士!不是为了去做与凡人、俗人隔绝自得起来不在乎尘世的世外高人!
读书不能作用于社会、职场、销售,不能产生实实在在的价值,老鬼不干!
二、要清晰对书籍进行分类
不同书籍门类,我们阅读、使用的目的、方向是不同的。
有些是为了偶尔的放松、自娱自乐。有些是工具书,是必要的时候翻出来进行快速查询、补充即可。而更多的书籍,是为了“用”的。
给书籍进行种类的划分,才能知道看书时候的精力分配与粗精取舍。拿到一本书就想这个吃掉的思想,是要不得的。因为生命有限、精力有限,不可能所有的书籍都花费同样的经历。
另外,虽然读书要有些“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的思想,但所谓的功利、实用,是要分为长期、短期的。很多人功利性太强!造成了只为了短期的某个目的、目标寻找思路、方法、答案。这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还需要为了未来发展的目标,提前储备相应的知识、理念、思想、文化等等。
提前的储备、了解是非常关键的!最简单的例子:别等领导要安排你做管理工作了,你才开始想起来读管理类的书籍。那时候你会发现,管理的东西,不是靠简单的看一本书、掌握几个诀窍就能做好管理的!
三、明确:阅读没什么捷径、耐不住寂寞、无法沉下心来,神仙都帮不了自己!
读书确实有一些方法,但绝对没有捷径可循!什么速度法、思维导图阅读法!虽然老鬼不反对大家去研究这些东西。但老鬼对这些东西没感觉、也没研究过!同时也没听说过有谁是因为学习那些东西之后,阅读的速度、效率、收获大大提升!
要想真正的阅读,就得拒绝浮躁!否则,只会想着如何投机取巧的找到某种方法来快速掌握一本书!这个世界,哪里有那种学问!
正如老鬼经常开玩笑说的一句话:想通过简单的方法让自己的逻辑思维快速提升,想通过今日头条上某人用千八百字的几篇文章就能告诉你提升逻辑思维的方法,简直痴心妄想吗!没有系统的阅读与思考,哪里可能有逻辑思维、系统思维!
自己整天看的都是碎片化、几百字最多上千字、甚至几分钟的视频,这些浅层阅读、碎片化阅读,还想形成系统化思维、逻辑思维,这不是做梦是什么?
四、重复!这是阅读产生效果的根本!
记忆,本身是有科学规律的,重复是形成记忆的最本质要素。任何人如果指望粗读
速读就能快速吸收书籍的内容,甚至还想马上让读书转化为生产了,那一定是自己脑袋出问题了!
太多人想“快”了,想找简单的方法就能如何如何了。没有重复,一切白搭!
所以,从不爱读书逐渐转华为热爱读书,中间一定有一个枯燥的过程。熬不过去,总想找捷径,还是洗洗睡吧!
四、两种截然相反但同样有效的阅读方法
需要深层阅读的很多书籍,要想将其中的精华榨净,有两种方法,老鬼都在用,效果都不错:
1、干干净净的看书!可以配合一些笔记,但不在书上写!
阅读部分书籍的时候,书上不做一个记号,不画任何重点。
有些非常优秀的书籍,里面太多的“好东西”,我们在阅读时,不能保证第一遍阅读就能全部找到其中的精髓、有用之处。因此,认真读,同事往脑子里记忆、消化。
你在重复、第二遍、第三遍阅读的时候,才不会受到之前“划重点”行为的影响。忽然之间又发现了上次所没有注意到的地方。
2、划重点、记录、笔记,但是不被重点所困
当然自己也可以在书籍上做笔记、划重点,这样有利于我们一边阅读、一边将自己的所思、所想直接记录到书籍上。因为,灵感往往来自于一刹那!不记录,怕自己会忘掉。
因此,划重点、做记录、写心得也是可以的。
当然,虽然在每次、每一遍阅读时,都可能这么做,但是不要受到这些行为的影响。每次都保持认真、谦虚的心态。因为,或许很多原来没有注意到的观点、案例、思想,是我们原来所没有注意到的。
五、不能被书困住了!自己是驾驭书籍的主人
阅读的过程,一方面必须全身心沉浸其中,另一方面,要特别注意,别被书籍困住了。那不是宇宙真理!那不是珍馐美味!
我们一定要在阅读过程中进行延伸!延伸到某个观点、某个案例、某个思想与现实中我们的生活、工作、职场之间的启示、促进。
如果阅读过程中,忘记延伸、忘记了“应用”两个字。那看书的意义将大打折扣!
变成了知道,但是办不到。知道,但是不行动!思想的巨人、行动的矮子,很可悲!
老鬼不会笑话不读书的人,只会笑话那些通过看书知道了很多,但是就是懒得动的家伙!
六、分享,是让阅读效力大增的不二法门!
扣扣索索的人、有小心眼儿的人,是无法达到某种高度的。同样,阅读后的分享,是让自己快速收获的法门!
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书籍中的观点、看法等等,结合自己的领悟和身边的好友分享。这个过程你会发现,自己对于书籍的领悟更深。而且也会逼着自己更为条理化的深层储存所学到的内容。
在与朋友互动、交流的过程中,朋友还可能通过提问、质疑等形式,促进自己再次阅读、重新思考与整理。阅读的兴趣也就更强喽!
舍不得、不愿意让朋友知道,这种想法是可悲的!您就放心吧!输出越多的人,越不会被他人超越!因为,一方面自己会有危机意识,让自己继续自己的阅读之路。另一方面,身边百分之八九十的人,是很懒的!你分享给他们,他们吸收的效率、吸收的量,都是可怜的!这并不是你的错!而是中国人读书、思考的人本来就很少!
七、对速读、思维导图法等等学问的个人看法
世界上绝对有一目十行甚至过目不忘的人。这个老鬼不否认。但是,老鬼身边没有看到过通过学习速度、思维导图阅读法等等让自己在读书方面有太大帮助的人。
老鬼也没学过什么速度,阅读的速度、效率,是长期阅读的人慢慢就能掌握的。而且,阅读不怕慢!就怕太多人常年去寻找阅读的方法、捷径,就是不去阅读!
思维导图,老鬼个人也曾经看过类似的东西。后来发现,看见作者教的那些画图的方法、那些图就头疼。老鬼没那么好的绘画能力。自己画出来的图,自己都看着别扭!
人家作者配图那么漂亮,老鬼永远达不到这个水平儿,就放弃了!
看着挺神乎儿,看着挺科学,但太耽误时间,有那个时间,两本书、几遍都看完了。
以上七点供朋友们参考吧!
读书,没有捷径,但有一些方法。阅读是一个从枯燥逐渐注入热爱的过程。没有什么方法让你事半功倍!老鬼也认为任何让你事半功倍读书的方法,只会是偷你流量、让你感觉很在理,但是实际作用不大的东西!
就谈这么多吧。希望给大家些启示。
说到这里,老鬼有些感慨。写真话往往不招待见。谁写“几招如何如何、几个理念让你如何如何”的文章,会让人很舒服,也容易被认可。可那有什么意义呢?人家那些文章本身有生产力——偷了你的点击、偷到了流量。而对你呢?你别只是看着舒服、看着爽!仔细去想:对你真的有帮助吗?
这是个自媒体爆炸的年代,这是个让人无法安心的时代,这是个多数人专注力严重下降的时代,这是个多数人只能承受浅层阅读的时代,这是个让人无法深层思考与系统思维的时代........
就谈这么多吧!
当然欢迎【关注】老鬼。也欢迎私信、留言、提问。老鬼会尽力整理成文章、问答、视频进行分享。
越多分享,越多收获!
展开全部
阅读能力强的人基本上不会毫无目的的看书。完整的阅读流程无非是以下三点:
选书
看书
输出
对于初级阅读者来说,选书尤为重要,这个阶段最重要的不是阅读效率,而是如何坚持阅读。这时我们很容易有读不进去的感觉,不需要对着一本书死磕,人和书之间真的存在机缘,看不懂说明它不适合现在的自己,把它在书架上放一段时间,找一本感兴趣的、更简单的书看就好,过几个月回头再看也许就懂了。
关于阅读方式,我建议尝试两点:
1、主题阅读
首先我们不可能只通过一本书就了解一个领域的知识,其次主题阅读能为你构建更完善的知识体系。
阅读同一领域的五六本书后你就会发现,书与书之间类似数学中的交集,彼此重叠又互为对方的延伸。当你有这种感觉时再去看同类型的书,会发现自己看的又快又好。
2、速读
根据二八定律,一本书的重点内容往往只占全书的20%,所以你要学会找重点。这就要说到速读,速读主张通过快速多次的阅读把握书籍的整体内容,找出重点,再精读重点内容做出笔记。这样做就好比开车去个陌生的地方,事先找到地图,路上就会省时省力,不会迷路。
但很多人有个错觉,认为看的越慢越容易理解和记忆,但事实却恰恰相反。人脑的反应速度是很快的,当眼睛获取信息的速度赶不上人脑时,脑袋无事可做就会开小差,这是看书走神的原因之一,适当的提高阅读速度反而能提高理解能力。
最后说到输出,这个词有些抽象,简单来说就是把看过的书想明白,讲明白,写明白。阅读时,我们常常有种自己已经完全掌握了一本书的错觉,但你把书合上,试着谈谈这本书都说了什么,除非在阅读过程中很认真的记笔记,否则说不清楚。
所以读完一本书,我们要想办法产出些什么。可以画思维导图,记笔记,也可以向别人口述书中精华,甚至是写一篇文章让读者来反馈。
完成选书、看书、输出这三个部分后,就算是高质量的阅读完一本书。
推荐题主几本阅读类的书籍:
原尻淳一《高效能阅读》
《高效能阅读》是原尻淳一通读了百余册阅读类书籍后整理的高效阅读术,可以说是集众人之所长。
这本书针对阅读能力不同的读者,分别归纳了初级、中级和高级共89个读书技巧,是以产出为目的方法论,实用性强,无论你的阅读能力如何,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其中速读和主题阅读的部分值得细读。
大岩俊之《实用性阅读指南》
我们所追求的阅读效率一方面是指阅读速度,另一方面是指吸收书中知识的能力,读多少书不是重点,重点是读书有用。
大岩俊之的《实用性阅读指南》告诉你如何做笔记,如何制作思维导图以及如何将知识用于实践。更有很多作者经验总结而来的阅读和记忆技巧,帮你提高阅读和输出效率,彻底把一本书内化成知识,帮你解决一本书看完就忘的困境。
尼基·斯坦顿《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
如书名所示,《沟通圣经:听说读写全方位沟通技巧》是一本比较全面的书,书中关于阅读的部分能帮你找到影响阅读速读的原因,并通过“提高视觉宽度”以及“根据不同内容使用不同的阅读速读”提高阅读效率,对增进阅读能力很有帮助,可以重点阅读这一部分。
奥野宣之《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超实用笔记读书法》
奥野宣之是日本有名的笔记本作家,《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重点讲解了如何系统的做笔记,里面提供了许多简单实用性强的方法,“葱鲔火锅式”笔记法是我现在阅读不可少的流程之一。
孟子说,尽信书,不如无书。书中的方法言论不一定都要采纳,而是都试一下,看看那种更适合自己。就拿我最近看的虚拟写作类书籍来说,有些作家认为大纲是写小说是基础,而另一些却认为大纲会限制灵感。实践后我觉得提纲写作更适合我,但我不会说不写提纲的作者就是错的。
展开全部
我认为并没有所谓天生阅读能力厉害的人,只不过是他们付出了比寻常人多数倍的精力与努力,才成为他人眼中的厉害人。
01
一直坚信,再小的努力乘以365天,都是非常可观的收获。
谁都不是天生具备超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皆是后天养成。
若说读书,我小时候就喜欢阅读,现在看来也是从小父母不止要求我学好课本知识,还会每个假期要求我完成一定量的阅读,《格林童话》、《伊索寓言》、《一千零一夜》等都是我的枕边读物。而且我还有一个习惯,就是对于任何一本书,我都不止读一遍,因为只看一次,我会很快忘记书中的思想内容,别说能复述概括主旨了,就连书中的人物名字恐怕都记不全。
02
读书越多,越能感受自己的无知。
晋·陈寿所著《三国志·魏志·王肃传》中提到“读书百遍而义自现”,说的就是要让我们阅读时一定要深刻并领会熟知书中的内容,读上百遍才能真正的心领神会。
当我们所遇到未涉及的领域时,通常都会去查阅各类相关的书籍资料来解答心中的困惑与疑虑,了解的越多反而越觉得自己无知,想更深层得剖析理解,就更需要积累大量的阅读来充实自己的大脑,开阔自己的眼界。
03
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在我看来,或许有一目十行、过目不忘这种天赋异禀的人,但大多数人我想还是对于阅读都是主动摄取的。
那些所谓阅读能力强的人,应该都是“手眼并用”的吧,再好的记忆与理解力都会产生曲线遗忘,不妨像我一样身边常备笔记本,无需过于精致,只需将自己所摄取的优质内容随时记录,融入自己的理解,很大程度上也会加深了对阅读的兴趣。
04
高质量的输出必然需要等价的输入。
若想自己口出金句,出口成章必然就需要肚子里有墨水。
自己的学识交际,若看作是一定程度上的高质量输出,那么此刻必不可缺的便是优质输入。所谓的优质输入,就不得不要求我们平时多看书,多阅读,保证自己的知识在不断更新,与时进步。
阅读能力的养成不是三两日可完成的,毕竟罗马不是一天建成。
苏东坡的“八面读书法”便是反复阅读的最好例子;很多人以为钱钟书对于阅读过目不忘,可曾想他也是边读书边记录来加深记忆,才有了后来“横扫清华图书馆”的美誉;而弃武从文的鲁迅则更是博览群书,又印证了“书读百遍,其义自现”的道理,阅读能力强的人还有很多,他人眼中看到的辉煌,哪个不是背后付出了数倍的努力。
学会读书、接受阅读,习惯读书、感受阅读。
愿每一位爱读书的人都能找到书海中的“黄金屋”与“颜如玉”。
🍊我是大漠小柚子,很荣幸回答您的问题。个人拙见,还请指教。
展开全部
阅读能力厉害的人,毛主席是个很好的例子。
专心
有一个小故事,对我很有启发:
1911年---1918年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期间,每天故意让自己坐在闹市口看书。什么是闹市,也就是街上最热闹的地主,譬如说长沙成章街头的菜市场,他每天都坐在那看书,以培养自己看书的静心、恒心。
无法确定故事真假,但是道理是正确的。读书很专注时,外界的动静几乎不存在。而如果能够如此用心,那么才是真正的看进去了。
苦读
仍然是关于毛主席的故事:
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在长沙读书时,在湖南图书馆他是常客,每天早上五点钟第一个到图书馆,天天、月月如此,遇到刮风下雨、大雪纷飞也不例外。长征时,生活异常艰苦,他却带着一箱书随行。他病了骑在马上,稍清醒就在马背上读书,列宁的《国家与革命》就是在马背上读完的。他的床铺上、饭桌上、厕所里都放着书,随时可以拿来阅读。他出差带不少他需要读的书,火车上颠簸,他就一手扶着桌子,一手拿放大镜读书。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此句出自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读书学习没有捷径可走,别人的知识,不经过苦学,无法成为自己的东西。读得多了,自然不再觉得辛苦,会体会到其中乐趣。
活用
书上的知识再多,如果不理解,做不到学以致用,那都是死的。最好的方法,是便学便用。比如说一本讲绘画的书,照着书上的技巧练习,不但可以提高技能,更有助于理解书上的语句,作者的意图。
小结
毛主席善于读书,据不完全统计,一生读书在9万册以上,而且有的书反复读,如《资本论》读了3遍,,4000万字的史学巨著《二十四史》读了3遍。《资治通鉴》读了17遍。他的读书精神值得学习,读书方法是很好的参考。
展开全部
我是一名青年教师,当学生的时候喜欢读小说,一本挨着一本读下去,遇到喜欢的作家就把这个作家的作品一个个翻出来读。
去年开始阅读一些非虚构类读物,这些读物和消遣类小说不同,消遣类读物大多数时候是在享受故事带来的刺激,以及读后带给我们的启发和反思。
非虚构类读物有着自己的一定的阅读规则,不需要像阅读小说一样,从第一个字读到最后一个字,这样的阅读方式不容易真正的掌握书中精髓,我来分享一下我的阅读方式。
一、快速浏览全书。
1.阅读封面和封底。
一般拿到一本书,我会先仔细阅读封面和封底。
封面除了书名之外,还会有副标题,副标题往往是对书名的进一步补充和解释。像《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的副标题就是“超实用笔记读书法”一下子就解释清楚了这本书具体在说什么。
此外,封面和封底还会有一些编者介绍,或者名家推荐之类的,也能够帮助我们了解一本书。
打开封面,封面折进去的部分(勒口)一般会有作者简介,这一部分也会优先阅读。
2.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
正文之前,会仔细阅读前言、后记和目录,这三个部分会进一步的帮助我们了解整本书的结构和内容,通过阅读这几个部分能够掌握这本书值不值得读,值得花多长时间阅读。
3.随意浏览全书,重点阅读每个章节的第一段和最后一段,跳跃性的阅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
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的做一些标记,为后面的精读做准备。
二、精读书籍。
这个阶段可以根据刚刚做的标记,进行精读,对于重要的内容就慢读,不重要的内容就跳读,阅读的过程不要停。
遇到需要做笔记的,可以简单的写几笔,防止后面忘记,但不要写太多,用标签纸做标记,待会再写,不要干扰阅读的整体性。
三、记笔记,梳理书的结构。
这个阶段就相当于第三遍阅读了。
通过第二遍阅读,基本上能够对书籍有了自己的结构梳理,在写读书笔记之前,我会写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将书本的思路整理出来之后,我会根据之前做的标签,记录读书笔记,一方面在书本上写一些内容,同时会在网页版读书笔记上做记录。
四、写书评
基本上经过以上三遍的阅读,就已经完成了我对书籍的阅读,最后,我会根据自己阅读的情况,写成一篇书评,一方面是检验自己的阅读效果,另一方面在写书评的过程中可以加深对书的印象,记忆会更加深刻。
以上四步就是我阅读一本书的顺序,特别是对非虚构类书籍来说,这种方法对我而言特别管用,希望对你们有用。欢迎你们在评论区和我沟通和交流。谢谢。
展开全部
我每天阅读一小时,一本书。
分为:
快速阅读、主题阅读、加深度阅读。
一般快速阅读就用洋葱笔记法,每天做一张笔记。
现在对我来说,阅读已经变成了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不会觉得它艰难,反而觉得它是我的一个好朋友。
当我想要了解什么、学习什么的时候,我自然而然地就会想到通过阅读图书来获得帮助。
过去的五年里,我的阅读能力是一个不断升级的状态:先发现一个东西有趣的地方,比如手绘、时间管理、认知心理学等;然后基于“有趣味”再往上提高一下,看看通过阅读能找到什么有料的点。
比如,你想知道这个东西是怎么做出来的,想知道这里边究竟有什么门道……通过阅读这种方式使自己变成有料的人。
一旦你变成了一个有料的人,就会水到渠成地发现:我是不是可以再有勇气一点儿?我是不是可以在下班后去做一些新的尝试?当你变成一个有料的人之后,你就可以试着把你的“料”分享给别人,去帮助更多的人。这个时候,你的个人品牌就已经成功地塑造出来了。
展开全部
作者:HI木易子杨
我现在每周读2-3本书,速度已经非常快了,我简单讲讲如何读书。
阅读是学习的最快速途径,阅读也是一门科学,更是技巧。
没有认真学习阅读科学方法的人,自然就是逐字逐句,一页一页的读。
阅读有好多方法,但最常用的方法就是“略读、精读、再略读、再精读”。
最好的阅读方法是每次读完有总结提炼,只有经过总结提炼,书写阅读笔记的人,才是最快的将知识变为自己的人。
如果要详细给你讲阅读技巧,至少需要3个小时,今天抽时间,简单概括的给你讲一下如何阅读。
如何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一、在提高阅读能力之前,你必须要首先提高“筛选书籍”的能力。
这也是能力,也分“入门、熟悉、精通、运用自如”四个层次。
举例:你想学习“社群营销”,你怎么知道书店哪本书是适合你的,符合你的特征和要求?
答案是:如果有塑封,就看封面,看是实战派还是学院理论派。一般来说,实战派的作者书里更有“秘诀”。如果没有塑封,有样本,直接看序言和目录,看自己对书里的核心内容是否感兴趣。是否感觉合作者有交集,感觉能看懂。
我选书,直接看作者,看目录,有惊喜的地方,直接翻书到感兴趣的地方,略读看核心重点,直接用眼睛和脑子“偷走”。反之,这本书就不是我们的菜,重新找。
二、你要知道书籍的种类,更要知道通常写书人的“套路”
现在人们“一言不合就写书”,其实就是提纲+总分总+案例故事+序言+收尾,这就是一本书的格局。十本书中有七本都是垃圾书,得学会识别优劣。
书籍分很多种,每种书籍的阅读心态和方法都不一样。
历史书籍:带着批判的眼光去读,且同一段历史要找几个不同作者写的书去对比真伪。
宗教书籍:得像教徒一样,怀着信仰的心态去阅读,才能感悟书籍里的真谛。
我只是举两个例子,金融书籍、互联网书籍等等,各有不同,方法就不同。小说就简单了,就像看电视一样,边读边在脑海构建电影画面就好了。
三、读书,最关键的是边读边总结
读书不总结的人,和没读一样。
一本书读完第一次,写一次读书笔记。各一周,再看看笔记,精彩的内容,感觉记得不清楚了,就再把书打开看看。一般重复3次左右,这本书的80%精华应该就基本读懂了。但举例掌握还有举例。懂和掌握是两个层级,一个是理论,一个是实战。而只有实战是检验学会没有的唯一途径。
我录制了一个专辑,告诉大家如何阅读一本书籍,完全公益免费,只要关注就可随时阅读!
我是“HI木易子杨”,每周保持2-3本书籍阅读习惯,这对我来说也是挑战,但成长是很明显的。
展开全部
所谓读书厉害。一是读书时专心。二是做读书笔记。
我从2004年研读诸子经典。读书最疯狂的是2011——2015年。每天读书、写札记的时间达六个小时。
通常每本书读三遍。最多的是《韩非子》,读了八遍。耗时最长的是《左传》读了三遍。耗时五个月。【假如你每天读书一个小时。像我这样读完《左传》。需要两年半】
我读过的诸子经典有《论语》、《孟子》、《荀子》、《孔丛子》、《孔子家语》、《左传》、《礼记》、《周易》、《尚书》、《诗经》、《老子》、《庄子》、《列子》、《公孙龙子》、《韩非子》、《尹文子》《商君书》、《吕氏春秋》、《晏子春秋》、《墨子》、《尸子》、《鬼谷子》、《战国策》、《孙子》、《尉缭子》、《山海经》、《孝经》、《竹书纪年》、《世本》,《黄帝四经》、《淮南子》、《史记》、《楚辞》、《管子》等。 在我的众多书籍中,叶蓓卿先生译注的《列子》最为经典。 黄克剑译注的公孙龙子同样经典。 由于俺文化程度低,基础差。为了提高古文阅读能力,专门读了王力版的《古代汉语》。
下面就分享一下俺读书时,作读书笔记的心得。
从形式上,俺作的读书笔记分篇章内笔记和整理归类后总结的笔记。 篇章内的读书笔记就是对篇章内的重点和核心内容作标记。
读第一遍时作篇内笔记。读第二遍时,就补充篇内笔记,又对读书笔记整理归类。 大多数典籍俺都读三遍,最重要的是第二遍。
任何一本书,俺作的笔记中都有一项叫关联。以《孔丛子》为例。 在《孔丛子·刑论》篇中,有孔子之言:民之所以生者,衣食也。上不教民,民匮其生,饥寒至于身而不为非者,寡矣。 将此归类与“关联”项后,→1、《论语·子路》中,孔子回答弟子,若能治理卫国:先富之,再教之。2、《孟子·滕文公上》: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而有恒心者,唯士能为。3、《管子·牧民》:仓廪实则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这体现了孔子的务实之处。
再分享一下《左传》中读书笔记的整理归类。
第一项:诗经(即左传中引用的诗经)
第二项:尚书
第三项:逸诗(即没有被孔子收入教科书的诗篇) ……
第七项:占卜
第八项:儒家思想(共有29条)……
第十二项:孔子之言
第十四项:微言大义,即春秋笔法
第十六项:弑君
第十七项:诛大夫
第二十七项:文学常识
第二十八项:史料价值
此外,还有“成语”、“关联”、“历史故事”、“重要战争”、“天文历法”、“列国形势”、“历史人物”等等。
如:历史人物的大项中,第16条是重耳。重耳的事迹有13项,分别是:出逃,乐不思晋,欲鞭野人,受食还璧,约定退避三舍,勤王,请遂弗许,弃原守信等。
作读书笔记,进行整理归类时。最容易的是《老子》和《诗经》。
《老子》整理归类项目非常明晰:世界观、方法论、认识论、政治论、军事论、辩证法等。此外还有关联项。
《诗经》的笔记整理归类时也非常明晰,有爱情、性爱、家庭生活、劳动、战争、离别等,当然,还有必不可少的关联。
比较难做的读书笔记就是《左传》,归类起来比较麻烦,需要用心整理方可。 作了读书笔记之后,写读经札记就非常容易。
例如:俺的文章《左传》札记——占卜篇,就是对第七项归类整理后的笔记“占卜”稍微整理,再修饰以文辞。并在文章最后一段写出自己的心得,就OK了。
鄙人对占卜的观点是:我相信其不是迷信。但却从来不占卜。下面就举一个例子,来阐明其原因:多年前,中国队与新西兰队有场足球比赛。比赛于下午进行,但央视并未直播。直到晚上才播出比赛的实况录像。在上半场结束后,插播了体育新闻。新闻中称,在今天下午进行的比赛中,中国队2:0战胜了新西兰队。之后我立即关掉电视。因为已经知道了比赛结果,再看下去已无悬念和乐趣。人生亦是如此。”
还有俺的文章《诗经》札记——云雨篇。就是依据《诗经》第八条笔记“性爱之诗”整理而成。在文章最后亦有自己的心得:“由上可知,孔子是提倡人性自由与爱情自由的。两性之间有了爱情,才使性交升华为性爱。这也是人类与禽兽的区别之一。将大量的饮食男女之诗选入儒家教书可谓上承天道,下合人性。孔子谓之“男女媾精,万物化生”,“一阴一阳之谓道。”
读书笔记虽不是文章。但文笔修饰之后的读书笔记+自己的心得=文章。
附录:最近两年事情太多。没时间读书。2019年,准备泛读《汉书》、《大戴礼记》《法言》、《资治通鉴》、《文子》、《慎子》。只读一两遍。从2020年开始。所有诸子经典我再读第四篇。《韩非子》再读第九遍之后。以后我再也不读其他书,只读一本:一遍又一遍的读《诗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