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白宠儿——维生素C及其衍生物

作者:英诺皮肤世家(中国)研发中心 郭家宏、张翌


夏天一到,烈日晒的人心慌慌。即使出门前多了三步曲:防晒霜、防晒衣和太阳伞,也害怕短短几月,自己就比别人黑了八度。除了紫外线的强大破坏力外,随着年龄的增长,皮肤也难免出现暗沉和色斑等问题。对于变白,很多人一直在努力,但是往往成效不大。

想要使皮肤美白,一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控制源头——减少外界刺激;

控制过程——抑制黑色素形成所需要的酶(其中酪氨酸为关键酶);

控制终端——加速代谢排出黑色素。

除了利用物理防晒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黑色素的生成外,我们的日常护肤就可以抑制黑色素的生存和促进黑色素的代谢。现在市面上很多化妆品中都宣称有美白、抗氧化的功效。那么,到底是什么成分的存在才能焕发出这种功效呢?

这就要提及美白界的前辈

左旋维生素C

左旋维生素C

又称左旋抗坏血酸,通过还原作用将皮肤中的黑色素还原,进而减少深色的斑点。具体的美白机制,主要分为以下两个方面:

■ 对生成黑色素的路径进行还原,将多巴醌还原为多巴,使黑色素不再增加;

■ 增强皮肤修复和再生能力,延缓衰老。

维生素C的化学结构特性导致其对热、光、氧、金属离子等比较敏感且不稳定。在外界刺激作用下,维生素C的性能会发生变化,不仅外观颜色会逐渐加深,还会产生一定的毒性和刺激性。因此,更多情况下,在化妆品中添加的是维生素C的衍生物。

图1 左旋维生素C的结构与功能变化

抗坏血酸葡糖苷(AA2G)

AA2G在合适的配方中稳定存在,并可长期存在于尿液和皮肤中,发挥长效抑制黑色素、抗紫外线、抗自由基的活性。

3-O-乙基抗坏血酸/抗坏血酸乙基醚(EAC)

EAC在众多VC衍生物中独树一帜,是最接近原型的一种衍生物。通过VC化学结构的改变,大大提高其在氧化和光照条件下的稳定性。与水溶性的VC相比,EAC的渗透性更好,且不会染黄角质层,美白效果和稳定性也比原型VC强。因此,添加有EAC成分的护肤品更适合于害怕皮肤发黄的小伙伴们。

维生素C磷酸钠(SAP)和维生素C磷酸镁(MAP)

SAP、MAP克服了VC怕光、怕热、易氧化的缺点,在40℃下照射半年仍能保持90%的活性。此外,和VC相比,透皮性更好,刺激性更弱。这两款VC衍生物更适合于有痘痘困扰,同时又想美白抗氧化的小姐姐们。不仅能够缓解痤疮问题,还能有效地抵抗紫外线侵袭,阻止自由基和光老化。

抗坏血酸棕榈酸酯(AA-Pal)

由于AA-Pal油溶性结构的存在,提升了产品的透皮性,且活性基本不受影响,因此更适合油性皮肤、干性皮肤等,且对痤疮的愈后有一定作用。

抗坏血酸四异棕榈酸酯(VC-IP)

VC-IP是当下流行的网红美白成分,皮肤渗透性和吸收率比VC强。对于追求滋润度的干性皮肤,或者对抗坏血酸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尝试这种VC衍生物的美白效果。

虽然各种VC衍生物可以很大程度的改善皮肤暗沉的问题,但是,很多美白成分的功效是在一定的浓度范围内随着浓度増加而増加,一旦超过这个浓度范围,美白效果的増加趋势会放缓。对于敏感性肌肤的消费者来说,高浓度的美白产品或许成为肌肤敏感的主要成因,损伤皮肤屏障功能。因此,各位爱美的宝宝们,对于护肤,我们要科学理智,毕竟有理有据,科学亮白抗斑才是我们的正确追求。


审稿专家:上海市皮肤病医院/同济大学附属皮肤病医院 朱全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