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来袭,需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
冠心病和低蛋白血症之间有什么联系?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指由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管腔狭窄或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坏死而引发的心脏病,简称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1]。
冠心病多发于中老年人群,据统计,中国人群冠心病死亡在总死亡中的比例已由1990年的8.6%增加至2013年的15.2%,同期,冠心病死亡在所有心血管疾病死亡中的比例由29%增加至37%[1]。
许多因素会影响到冠心病的预后,有研究显示,低蛋白血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2],较低水平的血清白蛋白(ALB)可增加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风险[3],并增加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4]。
低蛋白血症和冠心病有怎样的关系呢?
研究表明,ALB水平与冠心病的发生存在明显相关,ALB水平降低时,即使还在正常范围内,也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低蛋白血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和死亡发生率[2]。
一项针对ALB与老年冠心病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关系研究显示,基线ALB水平降低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危险因素(HR:1.071,96%CI:1.012~1.133),结论认为ALB是老年冠心病患者PCI术后长期预后的影响因素,早期预防及纠正低ALB水平有助于降低其PCI术后心源性死亡的风险[6]。
此外,低ALB水平还可增加冠心病患者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3],或者增加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影响疾病预后[4]。
另一项针对ALB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显示,ALB水平与初发急性心肌梗死风险呈现负相关,并表现为剂量-效应关系。研究纳入医院收治的初发心肌梗死患者共2172例为观察组,非冠心病患者3395例作为对照组,统计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相比白蛋白水平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logistic回归分析单因素和多因素模型均显示,ALB水平与初发心肌梗死风险呈负相关性,ALB每降低1个标准差(约4 g/L),发生急性心肌梗死的OR值为1.87[3]。
此外,较低水平的ALB还会增加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主要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从而影响预后。有研究显示,ALB<35 g/L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的预后较差。研究入选院内已确诊稳定型冠心病患者734例,分为低白蛋白组(n=98,平均白蛋白浓度32.0±3 g/L)和正常白蛋白组(n=636,平均白蛋白浓度41.0±3 g/L),所有患者均随访18个月,统计两组心血管事件比例,低白蛋白组在全因死亡率(10.2% vs 0.5%,P<0.01)和主要心血管事件(7.1% vs 1.4%,P<0.01)方面有着明显更高的风险。应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校准后单独分析,发现低ALB浓度是心源性死亡的独立预测因子(HR:17.65,95%CI:1.18~263.40,P=0.037)[4]。
ALB水平降低可促进动脉的粥样硬化,从而促进冠心病的发生。当ALB水平降低时,即使还在正常范围内,也可明显增加心血管病事件的发生风险。低蛋白血症可显著增加冠心病死亡和全因死亡风险,也显著增加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住院期间心源性休克和死亡发生率。
此外,伴有较低ALB水平的冠心病患者发生初次急性心肌梗死风险更高,伴有较低ALB水平的稳定型冠心病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概率也更高,拥有更差的预后。
因此,临床上在面对冠心病患者时,医生需考虑患者低ALB水平对疾病的影响,及时纠正低蛋白血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