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视觉思维
一、采取有效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视觉思维
数学教学课堂就是激发学生思维能力,提高其数学探究意识,掌握数学知识与技能。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思维特点,利用学生的形象思维,激发其视觉思维,通过视觉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探究积极性。如:在乘法相关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首先为学生展示一幅图片,并提问:大家从图中都看到有几只小鸡、几只小兔子、几只母鸡?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方法得出小鸡、小兔子和母鸡的数量?这种教学方式就是通过提问调动学生的视觉感官,使其在听、看的过程中调动自身的思维,展开自主探究学习。这种教学方式得以调动学生的视觉意象,并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话语权,促使学生在观察、思维的过程中得出探究结果。
二、在教学中如何培养视觉思维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使其快速理解和掌握各抽象的数学概念及数学计算,仅仅依靠教师的口头讲述,难以调动起学生的感官体验,不利于激活学生的思维。这种被动的学习模式会限制学生的想象力和思维能力,需要教师借助多媒体及数学教具等方式,引导学生学会观察,找到重点,把握联系,有效推理,通过这一系列的视觉活动激发学生的灵活思维及探究动力。同时,为学生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观察、思考和探究,使学生由被动地学,转化为主动的想学和乐学,并展开主动的知识建构。
1.调动学生视觉思维提高学习积极性
在一节数学课教学开始阶段,教师需要为学生提供视觉意象,以利于学生调动以往的知识经验,展开新知识的思考和探究。这种视觉意向可以是图片,也可以是视频动画或教具等。数学教学是一个调动、运用思维的过程,学生从思考、讲述及思辨均是一个严谨的思维过程。小学生因其年龄及心理特点,他们对外界事物的认知主要通过形象思维来实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学习特点及教学内容借助数学题图,或微课动态呈现、PPT等方式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调动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借助视觉意象在教学中呈现出有助于学生展开自主探究的空间,使学生真实感知到由视觉意象而始的整个知识探究过程,继而增进对知识的理解。如:在关于乘法知识点的教学中,教师可为学生展示一幅生动的三只小猴子送桃子的图画,并设计教学导向问题,以激发学生的视觉意象,现在请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美丽的图画,看一看,指一指,图中共有多少只小猴子?共有多少个托盘?每只托盘上有几颗桃子?大家想一想可以用什么有效的方法求出总共有多少颗桃子?哪位同学说说自己是如何求出桃子总数的?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就借助题图创设情境、设计导向问题的模式充分激发学生对视觉意象的感知,提高了学生的自主观察、思考和判断能力,优化了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在享受数学探究快乐的同时掌握了教学知识点。
2.调动学生视觉思维提高探究意识
要培养学生良好的视觉思维,需要设立有效的思维媒介,使学生借助思维媒介展开联想和探究,进行深度思维,从而快速完成教学目标。在日常学习活动中,学生更习惯于使用形象思维来展开学习活动,而且也会对自己亲自看到、触到、闻到和听到的事物感兴趣,也更容易理解,但对于抽象的事物和概念,他们缺乏良好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需要借助于之前对具体事物的直接体验及经验来实现对抽象事物的了解。如,在图形变化章节的教学中,教师可借助多媒体呈现一个由红、绿、蓝不同色彩组成的正方体,并以三维立体动画的形式进行旋转和翻转,让学生观察不同颜色的平面在旋转过程中位置的变化,增强其对旋转与翻转的感性认知。教师还可要求学生准备一个魔方,并自行操作旋转与翻转,对两种方式下的物体变化形成更深刻的认知。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通过强化学生的视觉意象,由此展开创新思维训练,以使学生在反复的思维训练中具备良好的视觉意象能力,并在学习中养成自主探究的学习习惯,这一点对于优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非常重要。可见,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转变传统课堂教学中的主讲者身份,而是做好引导和启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视觉思维探究数学题目,从而获得深刻的数学探究体验,在此基础上获得的知识相比于教师的讲解后获得的知识更有积极意义。
3.调动学生视觉思维提高学习效率
数学知识的巩固需要进行强化练习,学生往往认为数学练习过程是枯燥乏味的,且对于那一类形式单一的题目往往缺乏思考的耐心。为了培养学生的耐心、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细致的思维能力,教师可展开有针对性的听题训练,以通过听题训练提高学生的专注度并激发其抽象思维。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之初为学生提供视觉意象,帮助学生由新知识联想到旧知识,以视觉意向激發学生的学习欲望。如,在学习认识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过程中,如果直接引入三角形、四边形的概念,学生会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借助多媒体,为学生呈现出学生在生活中随处可见的运动场馆、三角板、魔方、五星红旗等很多外形符合这两种图形特点的物体,引导学生观察每一种物体各有几条边?使学生在大脑中建立起这两种图形是由几条相等或不相等的边相互连接而形成的。在此基础上,要求学生用手指点一点,数一数,确定每种图形有三条边或四条边,由此引入三角形和四边形的教学知识点,从而使学习很快建立起关于两种图形的认知,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4.调动学生视觉思维提高学习有效性
数学是一个严谨的思维过程,在课堂教学中,面对教师的提问,有时学生不能用严密而准确的话语将自己的思维过程表达出来。这体现了学生在逻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方面的不足。针对这种现象,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思维训练,利用视觉思维调动学生的数学思维,推动学生在积极的思维活动中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对题目进行设计,尝试变题为图,以引导和利用好学生的视觉思维,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综上所述,新课改背景下,教师需要创新教学模式,以不断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及数学素养。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教师需要根据小学生的思维特点,创设生动直观的教学情境,并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经验,在教学中化抽象思维为具象思维,通过利用学生的认知特点,借助视觉具象展开视觉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有效的数学学习技能与思维方式,使学生在积极的问题探究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带动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