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老行业之七十五】清粪工
清粪,也称“倒马桶”。上世纪我们的居住环境中没有抽水马桶和化粪池等卫生设施,而人们都采用蹲马桶的方式拉屎撒尿,然后农民将自家的粪便挑到田间给庄稼施肥,而城镇居民家的粪便则由农民来城里买去运到乡下给庄稼施肥。后来由于卫生的需要,城镇由环卫部门对每家每户居民的粪便进行了统一管理,专门安排人员对居民家的粪便进行按时清理,这些清理粪便的人员就叫清粪工。
清粪工大多由城关的农民和城镇中没有固定工作的居民组成。清粪工的工具有类似于手拉车的马桶车,即车架上放置一只椭圆形的装粪的大木桶,圆桶的上方有个倒粪的进口,桶口上还加有桶盖以防粪便满时外溢。粪桶的尾部有个排粪口,用于粪便排出时用。另有一个木制小提桶和一根扁担及两只木便桶,它是用来挑水洗马桶用。还有刷马桶的扫帚、洗抺布及铜制的摇铃。
环卫部门将城镇中的住户按人口多少划分成若干个清粪区,每个清粪区由两位清粪工为一组,他们既分工又合作,其中一人体力稍强的拉车,并将马桶提起把粪便倒入车上的粪桶中;另一人则将倒了粪便的马桶清洗干净。当粪车中的粪便倒满了后,他俩就将车一人拉一人推地送往环卫生部门指定的地点倒入大粪池并返回继续清理。随后,环卫部门将这些粪便有偿地供给农村的各生产队。那时在环卫部门对粪便实行管理前,城镇居民可将自己的粪便自行卖给来城里“掏便”的农民,自实行管理后不但不能卖,而每户还要付给环卫部门清粪的卫生管理费。
那时每家的粪便隔日清理一次,即今天粪便倒了则明天就不倒了。轮到清粪的日子,拂晓时街巷中就响起了清粪工摇着“当当”响的铜铃声,并喊着“倒马桶啊”,通知各户将马桶拿出来倒。这时睡梦中的人被铃声催醒,即便是在那严寒的冬天也要急匆匆地将马桶拿出来,不然就无法清理。但也有好多人怕冷,提前一天的夜里就将马桶拿出来放在街上等待清理,免得次日清早寒冷“受苦”。也有的人家记错了隔日清粪的时间,提前一天的夜里就将马桶拿出来放在街上,结果不是清粪时间,因此,次日上午又将露天放置一夜“原封未动”的马桶提回家中。
清粪工每天很早就起床出来干活。夏天天气闷热,粪便臭气熏天,非常难受;冬天寒风刺骨,双手浸在冰冷彻骨的冰水里洗刷,寒冷难忍。他们一年365天基本上没有休息时间,连大雪纷飞的日子也要“上岗”。因此,清粪工的辛勤劳动受到了人们的尊敬和赞扬。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最著名的清粪工时传祥曾受到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生动阐释了“劳动光荣”的深刻道理和清粪工“宁愿一人脏,换来万家净”的崇高品德。
随着时代的发展,老百姓的生活环境不断改善,尤其改革开放以后一排排高楼鳞次栉比,人们都不断地搬进了新房,居住环境今非昔比,抽水马桶等卫生设施进入了住房。因此,蹲马桶的年代一去不复返,那传统清粪工的行当也已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环卫部门购置的现代化设施设备完成这项任务,而从事这项工作的环卫工人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清粪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