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沁园春.雪》中“腊”改“蜡”是个错误
毛主席的词《沁园春·雪》作于1936年2月,毛泽东等率领红军东征抗日先锋军东渡黄河、突破阎锡山防线后,踏雪沿官道山行进,顺利到达山西省石楼县留村,并在此写下了著名诗篇《沁园春·雪》。在原作中“原驱腊象”后改为“原弛腊象”。1964年,《诗刊》主编、诗人臧克家与毛主席探讨毛主席诗词时问《沁园春.雪》中“原驰腊象”的“腊”怎么讲?毛主席没有回答,反问臧克家的意见。臧克家说:“'腊’可能是指'真腊’,也就是柬埔寨的古城,古柬埔寨出产白象。”他紧接着又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原驰腊象’中的'腊象’是否可以改成'蜡象’?'蜡’字一表示白色,二又可与上句'山舞银蛇’中的'银蛇’相对,而且也更通俗。”毛主席同意了这一建议,并说:“好,你就替我改过来吧。”从此便有了现在的“原弛蜡象”。
其实这个字是不应该改的!“蜡”字指的是某一个种类的“物品”,如蜡烛、石蜡等,只是因为它们大都呈现白色,象冬天里白色的雪,再加上臧克家老先生把“蜡象”连起来想象成高原上一只只白色的大象,所以向毛主席提出此建议。但诗词是“用以言志”的,以毛主席的文字功底,不可能不知道“腊”字的原意,只不过为了所谓的“通俗易懂”才同意了臧克家的建议罢了。“蜡”字单指单一物品的物象和颜色,所以用在诗词里面太固化,有点死气沉沉。而“腊”有以下几种主要意思:
1.“腊(臘)” (形声。从肉,巤( liè)声。本义:年终祭祀) 祭名。古代阴历十二月的一种祭祀。冬至后第三个戌日祭祀众神。
冬至后三戌,腊祭百神。——《说文》。
腊先祖五祀。——《礼记·月令》
虞不腊矣。——《左传·僖公五年》
又如:腊日(古时腊祭之日。农历十二月初八);腊祭(古时岁终祭祀);腊会(古代腊祭时的集会)。
2.“腊”又指农历十二月。
腊后花期知渐近,寒梅已作东风信。——晏殊《蝶恋花》。
又如:腊尽春初;腊八会(佛家于腊八开的诵经法会);腊底(年底,农历十二月底)。泛指冬月,尚与「伏」相对。
∴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炮羔,斗酒自劳。——汉· 杨恽《报孙会宗书》
3.冬季腌制、烟熏而成的食品。如:腊肉;腊鸡。
因此,“原驰腊象”的“腊”字在《沁园春.雪》中应该表达了三个主要意境:一是指寒冬“腊月”美丽的高原雪景,借以赞美祖国的大好河山;二是毛主席率领红军抗日先锋军刚刚突破阎锡山封锁线取得胜利,意味着寒冬即将过去,春天即将到来,代表着已经看到了革命胜利的曙光;三是“腊月”因祭祀而来,是祭祀先人和众神的时间,虽然雪后一片美丽的白色世界,但想到白雪下无数红军战士撒下的鲜血,这里应该也有祭奠无数红军牺牲烈士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