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历史上最璀璨的元宵节
我的故乡邢台,虽然历史悠久,文化悠长,但在更多时间内仍是以普通州县(如汉唐)或边关重镇(如北宋)的面貌出现。其“武功”大于“文治”,防御意义大于生活功能。相应地,它的“元宵节”在绝大多数时间内与《东京梦华录》中的开封,《西湖老人繁盛录》中的临安都相差甚远。但在一段特殊的历史时期内,邢台的元宵节却一枝独秀,其精彩程度远超过其他任何大都市。这就是在十六国时期统一了北方的后赵。
其中原因还要从元宵节的来源说起。史上关于这个璀璨节日的诞生向来有多种说法,很值得我们去玩味和推敲。最早的元宵节出现在汉代应无异议,因为秦代及汉初颁行《颛顼历》,其设定的“正月”是在农历十月,与“一月十五“无缘。
可接下来就有意思了,首先有传说是汉文帝平定“诸吕“叛乱、正位九五后,为纪念这个伟大的日子而普天同庆、设立佳节。且不说刘恒即位的时间是在前179年的农历10月末,和现在的“正月”相距甚远。
就当时的政治形势而言,他有没有这个心情去与民同乐还是个未知数。要知道刘恒入京只带了6个跟班,要去接管一个刚经历过政权更迭的泱泱大国,实行军管禁夜还来不及,哪还会开放灯火管制,允许百姓上街狂欢。他难道就不怕吕后的残余势力趁机制造动乱、进行反扑吗?事实证明,汉文帝没这么愚蠢。“汉文帝设元宵节“的说法来自最喜欢杜撰的宋儒,其时代距汉朝可称久远,可信度不高。
第二个说法是汉武帝得了场怪病,渐渐不省人事之时梦到”太一之神“(就是那个白胡子”太乙真人“)光降,许诺说只要”燃灯三日“便会保佑皇帝重获健康。笃信黄老的汉武帝在照做之后果然起死回生,于是将该日定为”元宵节“并”燃灯“纪念。
跳过这里面的”怪力乱神“因素,仅就其中的一点便可将这种说法驳倒——道教最初的斋醮仪式十分简单,到东汉时还只有祈祷者“黄土涂面,反缚悬头”或“书病人姓字”埋于山川的简单步骤,根本没有“燃灯敬神”这一项。这可能是中国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方式决定的了(后来的繁琐仪式及咒语法术多是隋唐后从佛教密宗中借鉴的)。
至于老百姓,直到南北朝初期,有明文记录的民间娱乐方式也只有“祭门”(《荆楚岁时记》)、“登高”(不可思议吧,和“9月9”相同呦!《荆楚岁时记》)、“角抵百戏”(《隋书》)几项。“火树银花不夜天”的盛况并没有在神州大地上蔚然成风。
那么,“元宵灯节”真正的来源又是什么呢?答案是外来的和尚——“佛教”。很多人都听说过“燃灯上古佛”的名号,但很少人知道他便是释迦牟尼的老师,是位尊权重的过去佛。“燃灯”在佛教中也就有了特殊的意义。诸如“传法”、“破障”、“觉迷”、“敬佛”等等。
佛前要点“长明灯”,寓意“佛法不灭”;佛诞要点“莲花灯”,寓意“佛法常兴”。在佛教信仰极端狂热的年代,甚至有人用“剜肉燃灯”、“烧指香”的方式来表达敬意,祈求福田。这可能和古印度多雨、多荫的自然环境有关,但据此衍生出的文化现象却被整个东方佛教界所接受。
据佛经所云,释迦佛曾于农历1月15日于“眉间放慧光千道,降服外道天魔”。此日一干信众要点燃香花明烛,举办“法会”来为释迦“增光助威”。正是在这个风俗在传入中土后促成了邢台历史上“最璀璨的元宵节”。
话说后赵在建立了“南逾淮海,东滨于海,西至河西,北尽燕代”的大帝国后定都于“邢”。在此后的十五年内为巩固统治地位,消除剑拔弩张的民族矛盾,石勒和石虎都把目光锁定在极能“和光同尘“、”圆融众生“的佛教上。
他们把西域高僧佛澄图封为“国师”(史上第一僧),上朝时”侍中以下抬辇,太子诸王扶持上殿“,”呼为'大和尚'而不名,位在百僚之上“。其尊荣一时无两。佛澄图也充分利用了石氏叔侄的虔诚,广兴大法,普度众生。在他长达117年的人生中,以襄国为中心,修建了多达893座的宏丽寺庙,让”南朝四百八十寺“的盛况也相形见绌。
佛澄图
直到今天邢台还保留着”净土“、“白塔”等多处寺院和遗址。更主要的是他信众众多,受戒弟子多达数千,每次出行总有上万名“粉丝”争相礼拜。很长时间内襄国居民都不愿意向建有寺院的方向吐痰(当时寺院林立,要做到这点可不容易)!可以想象,当“元宵节“莅临十六国时期的中原大地时,一片黑暗的夜晚只有邢台方圆数百里里内被佛寺的璀璨灯光赵如白昼。那种效果一定比卫星照片中的”纽约之夜“还要旖旎动人。
后来,统治者的一个决策使这如梦如幻的”元宵之夜“规模空前扩大起来。有名汉族士大夫从维护民族文化正统性出发,向后赵皇帝石虎建议精简僧员,裁撤寺庙。没想到他将佛祖斥为”戎神“的说法大大激怒了羯族出身的石虎。石虎声称”朕本戎人,合敬’戎神'!“不仅更加一心向佛,还打破了从东汉以来的一大禁忌——”汉族人不许出家“,剃度了大量汉人僧众。这样一来,佛教信仰连同”元宵燃灯“的风俗算是真正走向了千家万户。
可惜,后赵政权因为其穷兵黩武的国策和民族压迫的政策仅仅存在了十多年便烟消云散。邢台曾经最璀璨的“元宵之夜“也如一现的昙花消失在历史的真空中,并未衍射全国,形成一种特殊的地域文化现象。
我们意在文化传播和分享
若您有异议,请联系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