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鹄这首诗写夏天的云,是咏物,还是另有寄托
唐诗的题材非常广泛,日月星辰、风云雨雪等都是诗人们的写作对象。其中写春花和冬雪的诗歌特别多,至于写云彩,写风云变幻的诗也不少。
我们非常熟悉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就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的诗句,诗圣杜甫的“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也非常有名。诗中的云或轻淡,或厚重,都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还有写沉闷的乌云雷雨的诗歌,如黑云压城城欲摧,如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等。这些诗歌历经时间的考验,有的已经成了千古名句。
今天我们要讲的是晚唐诗人来鹄的一首诗歌。这首诗歌是写夏天的云,但它与别的诗歌不同。这首诗中的云,它虽然也变幻莫测,但它高高在上,总是不下雨。
《云》来鹄
千形万象竟还空,映水藏山片复重。
无限旱苗枯欲尽,悠悠闲处作奇峰。
我们先来看诗的第一句,千形万象,是说这夏天的云变化无穷,它在风的驱使下,幻化出各种造型,白云苍狗,真是气象万千。但是不管怎样变化,它总是空的,就是徒有其表,只起云不下雨。
第二句进一步写云的映水藏山,说它的行踪诡秘,飘忽不定,时而倒映在水面,时而隐藏在深山老林里头。而且那形状也是千变万化,一会儿是一丝丝一片片,一会儿又层层叠叠,翻滚奔腾。
第三句先抛开云朵不说,而是去写无限的旱苗,写出广阔的田野上禾苗干枯的情形。枯欲尽,就是说禾苗缺乏雨水浇灌,在夏日的酷暑炎热里,生命岌岌可危。
这里借写禾苗的枯萎交代了季节时间,从侧面表达了人们渴望乌云带来雨水的期盼心情。可现实就是无论旱情多么紧急,尽管乌云变来变去,就是不肯下雨。
来看第四句,乌云不但是不肯下雨来挽救这些即将逝去的庄稼,它还要悠闲自得,变幻成一座座奇异的山峰,显示出一种高高在上、自命不凡、孤芳自赏的神情。
古来的诗人写咏物诗,有的是单纯的摹景状物,如骆宾王年少时的《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它就是属于这一类。
但更多的咏物诗是有所寄托的。他们把自己对社会政治的见解、个人的前途命运,或羁旅离愁等,融汇在叙事描写当中,以抒发自己的感慨。正所谓借他人的酒杯,浇自己的块垒。
这首诗的作者来鹄就是属于后者。他生活在晚唐的没落时期。这个时候藩镇割据,军阀混战,再加上连年大旱,禾苗枯死,庄稼颗粒无收,人们啼饥号寒,苦不堪言。来鹄的这首《云》虽然是咏物诗,但它是有所寄托的。
诗歌采取拟人的手法,把云写成统治者,即那些不管底层人民死活的腐朽官僚,他们无所事事,高高在上,还作威作福,自视清高。就像那云一样,始终不肯给干枯的禾苗降下一点雨水。
而那些酷暑炎热里的禾苗就是社会底层普通的老百姓。他们在动荡不安的末世里衣食无着,流离失所,可以说就像旱情里的禾苗一样,挣扎在水深火热的死亡线上。
总的来说,诗人来鹄通过《云》的描写,通过云和禾苗的对比,通过对云雨的盼望和失望,托物讽刺,抨击了晚唐没落的社会现实和那些虚伪腐朽的官僚,表达了对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古人写云的诗词可以说是随处可见,但像来鹄这样在云的写作中,寄寓着对国家命运的强烈关心,对清明吏治的深刻期盼,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样的写法确实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