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心生怜悯的杀手,后来怎么样了?
Chapter 1: Exit, pursued by a bear
一位嫉妒冲心的国王,认为才出生的小公主,不是自己的骨肉。
一位正直劝谏的大臣,因为力保小公主,被国王命令,必须亲手将小公主丢到冰天雪地。
大臣照做了,乘船到国境边界,将小公主的襁褓遗弃在冰雪之中:
小宝贝,愿你平安!(将小儿放下)躺着吧;这儿放着你的一张字条;这些东西,(放下一个包裹)要是你运气好的话,小宝贝,可以供给你安身立命。风雨起来了。可怜的东西!为了你母亲的错处,被弃在荒郊,不知道要落得怎样一场结果!我不能哭泣,可是我的心头的热血在流;为了立过誓,不得不干这种事,我真是倒霉!别了!天色越变越坏,你多半要听到一阕太粗暴的催眠歌。我从不曾见过白昼的天色会这么阴暗。哪里来的怕人的喧声!但愿我平安上了船!一头野兽给人赶到这儿来了;我这回准活不成!(被大熊追下。)
朱生豪译
“Exit, pursued by a bear”就是这位善良大臣的下场。目击者说,大熊咬着他的肩胛骨,把它撕得粉碎,他乘的船,也在海湾中,被风暴击翻,无人幸存。
这一个场景出自我们正在读的莎翁晚期传奇剧《冬天的故事》。大臣是善良无辜的人,但莎翁的笔,并没有饶恕他。为什么呢?看看历史上其他文学作品中杀手的生命,如何才能逃过谴责。
Chapter 2: 《俄狄浦斯王》
俄狄浦斯才被生下来,就遭到诅咒,神谕因为他父亲的过失,诅咒他父亲会被自己儿子杀死。
于是婴儿的俄狄浦斯被父亲刺伤脚踝,并命令人将他丢到野外等死。
将婴儿扔到野外,除了死路一条,还是死路一条。《冬天》的国王和大臣都明白,在浓冬把婴儿扔到荒郊野外意味着什么。
但是在《俄狄浦斯王》里,执行命令的“杀手”,动了恻隐之心,将婴儿俄狄浦斯送给了山里的人家抚养。这家人呢,又把俄狄浦斯送给了对面王国的国王夫妇,俄狄浦斯得以长大成人。
在有机会“杀死”婴儿的时候,执行人并没有完全按照命令这么做,而是给了婴儿一条生路。
这则古希腊神话,给了莎士比亚一个标准——既然不认为命令是正确的,那么执行命令只是愚忠。
《冬天》里的大臣,确实在自己力所能及的时候,选择了抛弃女婴。于是莎翁的笔给了这位善良的人,一个悲剧结尾。
Chapter 3: 意识流似的情感迸发
毕萨尼奥 怎么!犯了奸淫!你为什么不写明这是哪一个鬼东西捏造她的谣言?......啊,主人!什么毒药把你的耳朵麻醉了?......不忠实!不!她是因为忠贞不二而受尽折磨,像一个女神一般......嘿!我必须杀死她,是因为我曾经立誓尽忠于你的命令吗?我,她?她的血?要是必须这样才算尽了一个仆人的责任,那么我宁愿永远不要做人家的忠仆。我的脸上难道竟是这样冷酷无情,会动手干这种没有人心的事吗?......瞧!她来了。我必须把主人命令我做的事隐瞒起来。
朱生豪译
莎翁晚期传奇剧《辛柏林》,这位仆人也被主人命令,去杀死主人的妻子。仆人非常愤怒,表示这些指控全是无稽之谈,自己绝不会做这样的事情。
最后呢,仆人就像白雪公主里的那位杀手一样,不仅挡住了主人那边来的杀心,还挡住了王后那边的杀意,仆人及时让公主逃命去,公主呢,虽然流落荒野,也保住了命。不然,这出传奇剧,就会变成悲剧。
莎翁在这部剧中写出了仆人内心意识流般的情感迸发,这和当时人们基因里的“服从主人命令”截然相反。仆人经受的痛苦,跃然纸上,最后他做出了非常了不起的抉择。
同样了不起的还有《冬天》里的另一位大臣。自己国王下令让他毒死另一位无辜的国王,这位大臣选择带着无辜国王连夜逃走。
卡密罗 唉,不幸的娘娘!可是我在什么一种处境中呢?我必须去毒死善良的波力克希尼斯,理由只是因为服从我的主人,他自己发了疯,硬要叫他手下的人也跟着他干发疯的事。我做了这件事,便有升官发财的希望。即使我能够在几千件谋害人君的前例中找得出后来会有好结果的人,我也不愿去做;既然碑版卷籍上从来不曾记载过这样一个例子,那么为了不干这种罪恶的事,我也顾不得尽忠了。我必须离开朝廷;做与不做,都是一样地为难。但愿我有好运气!
朱生豪译
在他的头脑风暴里,我们也能看到内心的无限纠结和痛苦。忠心于暴君,然后得到赏赐,还是做正确的事情,自己摆脱罪恶的困扰,要很勇敢的人才能选择后者。
在《冬天》里,这位大臣也活到了剧终,命运比遗弃女婴的善良大臣好多了。
Chapter 4: 逃过命运,也逃不过良心的陷阱
杀手乙 血腥的暴行,绝情的杀戮。 我多么想也能像彼拉多一样 , 洗干净这沾染谋杀罪恶的双手。.....杀手乙 宁愿他知道我救了他的兄长。 你领赏去吧,把我的话也告诉他,因为我为公爵被害痛悔不已。下
朱生豪译
理查三世被伊丽莎白一世的爷爷打败,英国王朝也改朝换代,从金雀花王朝,变成都铎王朝。作为伊丽莎白一世的臣民,莎士比亚不会放过污蔑理查三世的机会。
《理查三世》里,理查为了王位,派出杀手杀的第一个人,是他前面的王位顺位继承人,他的二哥。
杀手乙在杀死理查的二哥时,非常后悔,心里埋葬着愧疚和罪过,没有领赏就消失了。
在理查夺得王位时,也不忘把未成年的小王子们杀掉。在另外两位职业杀手,杀死两位小王子时,他们的心碎,让任何人也不能不为之动容:
提瑞尔 暴虐而血腥的勾当已经得手,
这场屠杀罪大恶极,
惨绝人寰,国内罕见。
戴登和福列司特是受我唆使
去从事这场无情屠杀的人,
虽然他们久谙杀人之道,
恶狗般穷凶极恶,
说起死者的惨状,
也不由心软情伤,珠泪淋淋。
孟凡君译 “啊,”戴登说,“两个可爱的孩子就这样躺着。”
“这样,这样,”福列司特说,“他们用
白玉般光洁的臂膀相互拥抱。
他们互相亲吻,红艳的嘴唇像一根茎上的
四瓣红玫瑰,在夏天绽放。
一本祈祷书在他们枕上放着,
这本书,”福列司特说,“几乎让我改了主意。
啊!作孽呀”—这个恶棍停下不说了。
这时戴登接着说:“我们扼杀了
造物主创世纪以来所造的
最完美、最可爱的杰作。”
因此,这两人为良心所谴,悔恨不已。
他们伤恸难言,我就离开了二人,
来将这一消息告知血腥的国王。
孟凡君译
杀手,作为一个边缘群体,承载了最极端的事件,直面生死。那些心生怜悯的杀手,也许是动手前心生怜悯,也许是动手后,才承受不住。
莎翁如何看待改邪归正的杀手?——光有怜悯是不够的,关键是有没有动手,有没有去拯救。
行为,是对杀手判刑的唯一标准。哈姆雷特痛恨行为,所以也落了悲剧下场。但是善和恶的发扬,绝不是止于哈姆雷特式的哲学沉思,而是正确的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