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虐待,这里有一部残酷得几百年都不敢上演的莎剧

这部剧,有一个家喻户晓的名字,但是在十八世纪十九世纪,人们总要改它的情节和结尾,要不然就绝不上演。原因很简单:它太残酷了,没人敢读它。读过它的很多大作家,发誓不再读第二遍。
有次楼里一个莎剧演员伯伯问Bunny认为最悲的莎剧是哪个,Bunny毫不犹豫说出了它的名字,说出了选它的原因,说完之后话音都在颤抖,对方点着头,眼睛里有点泪花。前两天写作,不得不重复去翻一个这部剧的段落,翻得Bunny眼睛里又包着泪,把男票吓得一比。
现代批评家L.C.Knights说这部剧是facing of ultimate cruety of things(直面事物最残酷的一面)。Frank Whitehead说,我读这部剧的时候总是感到作者特别急需地要展示他的存在中体会最深的问题,这些问题大到让他无法承受。
跟我们才读完的最血腥的戏剧Titus不同,这部剧真正血腥的场面只有一个,是一个虐待场景。而且最让人感到灵魂深处悲凉的,是被无辜虐待之后,并没有正义出现。
在这个虐待的场景里,一位老人(葛罗斯特),被他的次子告发,并被次子情人(里根)和丈夫(康华尔)挖出了眼珠:
康华尔 你再也不会见到那样一天。来,按住这椅子。我要把你这一双眼睛放在我的脚底下践踏。
葛罗斯特 谁要是希望他自己平安活到老年的,帮帮我吧!啊,好惨!天啊!(葛罗斯特一眼被挖出。)
……
康华尔 哼,看他再瞧得见一些什么报应!出来,可恶的浆块!现在你还会发光吗?(葛罗斯特另一眼被挖出。)
葛罗斯特 一切都是黑暗和痛苦。我的儿子爱德蒙呢?爱德蒙,燃起你天性中的怒火,替我报复这一场暗无天日的暴行吧!
里 根 哼,万恶的奸贼!你在呼唤一个憎恨你的人;你对我们反叛的阴谋,就是他出首告发的,他是一个深明大义的人,决不会对你发一点怜悯。
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在他双眼被挖掉之后,他呼喊着次子的名字,希望次子赶来相救。然后被告知,他的次子恨他入骨,就是次子告发的他、导致他的双眼被挖掉。身体的伤痛,在这时,应该根本比不上这一记对灵魂的重拳。
做好事的一方失去双眼,众叛亲离。做坏事的一方一直得逞。
这位老人和他保护的国王,叫天天不灵,叫地地不应,他们在暴风雨中,衣衫褴褛,呼喊着正义的到来,但什么都没来,这位老人说了一句痛彻心扉的话:
As Flies to wanton Boyes, are we to th'Gods,
They kill us for their sport.
天神掌握着我们的命运,正像顽童捉到飞虫一样,为了戏弄的缘故而把我们杀害。
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

为什么坏人逍遥法外,被虐待的好人承受无尽的痛苦?天地不仅不仁,还偏向恶人?
剧中另一位老人,抱着来救自己的女儿的尸体,对命运发出了诘问,这是随时随地都需要读到的人准备抹眼泪的经典段落:
我的可怜的傻瓜给他们缢死了!不,不,没有命了!为什么一条狗、一匹马、一只耗子,都有它们的生命,你却没有一丝呼吸?你是永不回来的了,永不,永不,永不,永不,永不!……(死。)
And my poor fool is hanged. No, no, no life?
Why should a dog, a horse, a rat have life, 280
And thou no breath at all? Thou'lt come no more,
Never, never, never, never, never.
……(dies)
莎士比亚 朱生豪译
18、19世纪的剧院,总会把这一段改成老头儿的女儿没有死,夺回了王位。
但是在原文中,她就是死了。莎士比亚就是这么设置的。在他借鉴而来的故事中,小女儿没有死,但是莎士比亚就是故意把她写死了。
她是一个集真善美位为一身的法国王后,李尔王最爱的公主,她摒弃前嫌,归来救父,最终被好人和好事并没有受到命运的好脸色,她死了,她爹也在肝肠寸断中伤心而死。
这部剧从头到尾都那么残酷,不仅充满了角色遭受的虐待,还不停鞭笞着观戏者/读者,撬开人们的双眼和心扉,拖出最不愿意面对的话题:为什么无辜的人会遭受不公正的对待?为什么行凶者没有报应?
在部莎剧里,生活的残酷撕碎了文学梦幻的面纱,也撕碎了人们的心。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