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人有这四颗心,人生更美好,更能行稳致远
如果说人生是一场修行,那么“修心”则是必修课。
为人有这四颗心,人生更美好,更能行稳致远。
1
有恒心,一切皆有可能。
持之以恒,方得始终。
曾国藩有言:人贵在有恒心。
曾国藩,绝非天资聪颖之人,智力甚至可以说是中下水平。但为何唯独他能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为师为将为相一完人”呢?
曾国藩在给弟弟的信里面曾经说他“每日楷书写日记,每日读史十页,每日记《茶余偶谈》一则,此三事未尝一日间断。”
曾国藩每天做好三件事的背后,是持之以恒。
曾国藩关于坚持的事例,并不只有“做好三件事”,而是贯穿在他整个人生历程的方方面面,扎实地反映着他的人生态度。比如,曾国藩在军中要求自己早起,不论是什么样的天气,不论是什么样的环境,他一定会“闻鸡起舞”,练兵督训,办理各项事务。
莎士比亚也说:“凡事皆需尽力而为,半途而废者永无成就。”
李时珍放弃仕途坚持医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积累经验,花了近30年,终于完成《本草纲目》。
达尔文毫不吝啬的称赞这本著作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
从来没有一蹴而就的成功,“书圣”王羲之也不例外。
王羲之每天练完字就在池水里洗笔,用了无数瓶墨水,写烂无数支笔头,久而久之,池水尽墨,人称“墨池”,他也练出了“入木三分”的笔力。
欲速而不达,成功源于坚持。
有恒,才造就了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壮举,也才有了世界文学史上不朽的名著《红楼梦》。
世间万物持之以恒,时间会给予最应有的回报。
春秋战国,是人才辈出的时期,除了诸子百家外,各行各业都有众多佼佼者。
这一时期,被称为木匠始祖的鲁班,创造了木匠领域的辉煌。
他可谓是土木建筑的鼻祖,一生创造无数,《事物绀珠》《物原》中记载:木工使用的不少工具都是他创造的。
鲁班出身于一个世代工匠的家族——公输族。
虽说他的父亲是远近闻名的工匠好手,但家庭状况并不富裕,可以称得上是贫困之境。
为此,年幼的鲁班常常要跟随着父亲去参加营造工程的劳动,一方面用以补贴家用,另一方面则是学习父亲的经验。
许是天赋使然,六七岁就能勒弓射箭,八九岁就能把圆木砍成方木,等到十几岁时他便习得了父亲的技艺,甚至还自己造出了些新东西。
祖辈们的技艺已经没什么好传授给他的了,于是鲁班便启程前去终南山拜师,也就是著名的传说——鲁班学艺。
鲁班打马上路,扬鞭五十里,落鞭百里遥,三千里过后,迎面而来一座万丈高山。
山道弯弯,坡陡路险,一阵山歌传来,出现了一位白发苍苍的樵夫,鲁班上前深施一礼问道:“老大爷,此去终南山还有多少路程?”
老樵夫一捋银须答道:“直去六千里,弯走一万八,要寻便道去,须把此山爬”,紧接着他又说了一句“一年半载爬到半山腰又半途而废的人多了”。
虽说这个传说的神话色彩居多,但也在告知世人:
有恒心者方成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到达彼岸。
万事贵有恒,能做出一番成就的人做事绝不半途而废,哪怕明知前方道路险阻,仍不畏艰险,一路向前。
此后,鲁班历经百转千折,在山上度过了无数个日夜,最终拜师成功。
拜师之后的鲁班,跟随师傅勤学苦练,不过三载便得到了真传。
学艺归来后,他的技艺愈发精湛,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可谓是声名远播。
成事往往不在于力量的大小,而在于能坚持多久,当选定了方向,就义不容辞地坚持下去。
无论工作还是生活,拥有一颗恒心,才有成功的无限可能。
2
有善心,福气自来。
人最基本的美德是善良。善良就是善心和善行,善良就是正能量,它的传播对人们和社会有着积极、有益的影响。
一个人不经意的善行,或许就帮助了他人。今天在自己心里种下善良的种子,明天就会开出善良的花朵;明天别人心里也种下善良的种子,后天善良的花儿就会竞相开放;如果人人心里都种下善良的种子,善良的花儿就会满园芬芳。
不管何时何地,无论你做何事,只要坚守住你的善良,好运就会不期而遇。当善心和善行暂时不能被人理解甚至误会时,不要着急,不要纠结,不要抱怨,人在做,天在看,只管做好你自己。
什么时候都不要忘记,积德行善是好人,怀揣善心人人尊。
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捡破烂的老人,不时向热气腾腾的小吃店内张望,显然是饿了。
一个年轻人,带着女儿准备要吃面条。
年轻人随意往外看了一下,准备动筷子的他叫服务员拿来一只大碗,挑出了大半碗面条。
吃着面条的女儿不解地问:爸爸,你不是说自己要吃完一大碗的吗?
年轻人微微一笑说:爸爸今天胃口不好。
餐毕,父女俩离去,那大半碗面条却留了下来,迟迟没有人来收。
老人勾着头进店,落座,拿筷端碗,风卷残云般吃掉了那碗面条,然后用手抹抹嘴巴,笑着走了。
这期间,老板埋头算账,食客低头用餐。
服务员静静地收拾碗筷,好像老人根本没有进来过。
有个新来的伙计忍不住想追出去,被老板使眼色拦住了。
老板低声说:这样他会很没自尊,以后就不会来了。明早,你就坐那个位置,给你煮双倍的面条。
真正善良的人,哪怕是对于身份卑微的弱者,也能做到足够的尊重,这才是对他人最大的善心和善行。
一个有善心的人,运气永远不会差。
正所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
也许善举只是一点耐心,一个拥抱,一抹微笑,一句关怀,一把及时伸出的援手......
而这,将会成为照亮他人心房的灿烂阳光。
善良是一盏明灯,你不知道它在什么时候照亮别人的路,也照亮了自己的前程。
著名作曲家聂耳,曾经在火车站遇到一个贫苦无依的小女孩。
她每天只能靠着卖报纸得到微薄的收入,沉重的生活使她身躯瘦弱,却还常常吃不上饭。
那天,拥挤的人群将她挤倒在地,报纸散落一地,其中不少还被踩了几脚。
聂耳看见了,立即将所有报纸买了下来,后来还为女孩写了一首歌。
这便是后来闻名世界的《卖报歌》。
聂耳的侄女在回忆自己的音乐生涯时,曾这样深情地怀念叔叔:
“他将真诚、善良、对苦难的同情和慈悲都谱写成了乐曲,深深影响着后来的人。”
善良是美好心灵的表现形式,在周围陷入黑暗的时候,自己仍是一道光。
有人说,“灵魂是能互相影响的。”
行善之人,总有善缘。你若心存善念,就会引来心存善念之人。
一个善良的灵魂,总在不经意间,散发芬芳。
别怕善良受委屈,别怕善良被人欺。
种下一段善因,收获的也会是一个善果。
人在做,天在看,你的善良兜兜转转终有一天会回到你的身上。
3
有平常心,人生更美好。
王小波曾说过:“人生在世,会遇到一些好事,还会遇上些坏事,好事承担得起,坏事也承受得住,就这样坦荡荡做个寻常人也不坏。”
生活没有一帆风顺,总是有起有落,鲜花与泥沙俱下。
无论境遇如何,始终保持一份平常心,才是真正的聪明人。
遇到幸事,不得意忘形,才承受得住命运的馈赠;
碰见坏事,不轻言放弃,方走得出生活的困境。
世事无常,人生多变,一个人只有好事承得住,坏事挺得住,事事以一颗平常心看待,才能活得通透。
小和尚问师父:“师父,为什么我越想要的东西越是得不到呢?”
师父答:“大概是因为太在乎吧,因为在乎所以难免左支右绌、进退失据,反而得不到。”
“那我该怎么做呢?”小和尚不解。
师父笑了笑:“以平常心视之,该是你的总会是你的,跑也跑不掉。”
其实,每天的日子是一样的,但日子里的故事是变化的,人生最宝贵的,就是有一颗平常心,不为世间五色所惑,不被人生百味所迷。
那什么才是平常心呢?
庄子言:“得而不喜,失而不忧。”
王阳明说:“得财不喜是平常心;失利不忧是平常心;享誉不骄是平常心;受谤不恼是平常心。”
人这一生,都会经历成败,顺境与逆流都是命运的安排,没人知道,生活的拐角处是鲜花还是荆棘,是坦途还是深谷。
我们唯一可以做的,就是掌控好自己的心态,以一颗平常心来面对一切。
许多事情的成败都取决于心态。一碗水端得稳不稳,不是看你力量大不大,而是看你的心平不平。
1965年,棋手林海峰获得了日本围棋名人的挑战权,挑战传奇大师坂田荣男。
林海峰在赛前对记者说,希望能先胜一局,可增加一点安全感。但事与愿违,两人即使实力相差无几,林海峰却一直无法赢下来,最后输掉第一局。
林海峰焦灼又沮丧,“名人”宝座对于他好像近在眼前,然而却又远在天边,他失去自信,于是找老师吴清源请教。
吴清源微笑着送给他三个字:'平常心'。
吴老师劝慰道:“你今天不过二十二三岁年纪,就有了这样的成就,老天对你已经很厚很厚了,你还急什么呢?
今天失败一次,只要懂得从失败中吸取教训,明天便多一分取胜把握,何必怕失败呢?
希望你不要患得患失,保持平常心情。”
林海峰听了老师的话,放下杂念,最终以四比二的成绩赢了比赛,成为当时棋坛最年轻的棋士。
人这一生,名利得失,其实都只是云烟过眼,太过执着在意,只会乱了心境,变得脆弱。
不如放下浮躁忧惧,少一些得失心,少一些胜负心,平常心做人,进取心做事,认认真真地做好能所能及的每一件事。
学会以平常心看世事,不骄不馁,不疾不徐,步履从容。
有一个故事:有一位禅师有三个弟子,有一天,师父问三人: “门前有两棵树,荣一棵,枯一棵,你们说是枯的好、还是荣的好”?大徒弟说: “荣的好”。二徒弟说: “枯的好”。三徒弟说:“枯也由它,荣也由它”。
我想无论你选择前两者中的哪一种,得失心都很重,当然也会喜忧掺杂。而若学第三个人,枯也由它,荣也由它,则无论世事如何变化, 皆可泰然处之。
只有怀着一颗平常心、抱着一种平常态,才是人活在世间的至高境界。
4
有静心,才能行稳致远。
诸葛亮的《诫子书》记载: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
意思就是说,德才兼备人的品行,是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的。
看清自己,需要静心;好的人生,需要静养。
静,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力量。
有一个木匠,在自己家的院子里干活。
工作的时候,他的手表表带突然断了,因为地上堆满了刨花和锯末,手表淹没在都是刨花的地上。
木匠立即慌张了,因为手表对他而言,是十分贵重的物品。
他赶紧停下手中的工作,一边抱怨自己倒霉,一边着急地寻找自己心爱的手表。
可是地上的刨花太多了,怎么都找不到。
天色逐渐变暗,他的几个徒弟也赶过来打着灯帮他一起找,可是他们找来找去,依然一无所获。
工匠看大家刚干完活都累了,便说道算了,不找了,等明天白天再找。
随后大家便散了,去吃饭休息。
等他们都去吃饭了,木匠的儿子自己在院子里玩耍,一下子就找到了手表。
木匠高兴又惊奇问道:“我们这么多人,打着灯都找不到,你是这么找到的?”
他的儿子说:“你们都走了,周围很宁静,我安静地坐在地上,便听到手表嘀嗒、嘀嗒、嘀嗒的声音,顺着声音,就找到手表了。”
遇到让人心烦的事情,不满的时候,唯有静下心来,才能更好思考,更快解决问题。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很多意料之外的状况,这时心中若是被打乱节奏,不能静下心来处理,结果可能就会越来越乱。
静下心来,才可以沉淀浮躁,才不会冲动。
心烦意乱的时候,不妨让自己静下来,多听听自己的内心,认真观察身边的点点滴滴。
心静则清,心清则明,静下来,或许一切就会豁然开朗了。
清朝三代帝师翁同龢说过:
“每临大事有静气,不信今时无古贤。”
每临大事,唯有心静,方能从容。
司马光砸缸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
有一次,大人们都出门了,司马光和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捉迷藏。
院子里有一口大水缸,缸里面装满了水。
有一个调皮的小孩爬到缸沿上玩,一不小心,整个人掉到缸里面去。
一见出了事,孩子们都吓傻了,慌乱地在水缸周围绕开绕去,依然想不出什么办法。
于是纷纷边哭边喊,跑去找大人求救。
缸大水深,眼看那孩子快要没顶了。看到此情景,司马光提醒自己要保持冷静。
他静下心来,急中生智,赶紧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砸去。
水缸被砸破了,缸里的水喷出来,里面被淹在水里的小孩终于得救了。
幸亏在危难之时,司马光没有像别的孩子那般,被吓得慌乱阵脚,而能够让自己静下心来,沉着应对,才没有酿成大祸。
遇到越是紧急的情况,越是要心静如水,沉着应对。
正如有句话说的:“水静极则形象明,心静极则智慧生。”
宁静才能致远,平心才能静气,静气才能干事,干事才能成事。
唯有放慢节奏,静下心来,才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陶渊明是东晋大将陶侃之孙,他也曾想继承祖父遗志荡平天下。
他做过江州祭酒,镇军参军。
可惜时不我与,老天没有实现他的志向。
直到他做彭泽县令,再也忍受不了官场上的奴颜婢膝。
在任八十天,便辞官归隐。
当他静下心来,才懂得人生不只有达则兼济天下一条路,穷则独善其身,也不失为一种选择。
历史从不缺能征善战的将领,但文坛永远需这位“田园诗”的祖师。
有一种修行,叫:“山中习静观朝槿,松下清斋折露葵。”
人在静中,心在定中,智慧才能熄灭烦恼。
有一种境界,叫:“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淡泊于心,宁静处世,人生才能行稳致远。
一个人唯有不断修炼心境,才能成为更好的自己,过上更美好的生活。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