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侨乡恩平“三老” 红色基因薪火传承
冯燊
禤荣
吴有恒
说到恩平“三老”,恩平人乃至江门人,很多人都听说过。在恩平市恩城街道鳌峰山,青松翠柏簇拥着一座造型独特的亭子,这是恩平人民为了纪念冯燊、禤荣、吴有恒这三位恩平籍革命前辈而建的“三老”纪念亭。
冯燊:恩平市第一位共产党员
曾是恩平市第一个共产党员,建立恩平市第一个党支部,五邑地区唯一参加长征的干部,首任广东省交通厅厅长。
冯燊(1898-1970),恩平市圣堂镇天村人,恩平“三老”革命家之一。1922年参加香港海员大罢工,1925年参加省港大罢工,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是恩平第一个共产党员。
曾作为中国职工代表团成员之一,先后出席了1930年8月在莫斯科召开的赤色职工国际第五次代表大会,1931年2月在德国汉堡召开的国际海员码头工人代表会议。1933年,被委任为全国海员总工会组织部部长,同年5月进入江西瑞金苏区,任全国总工会苏区执行局社会救济部副部长。
1934年10月,跟随中央红军开始长征,途中由于在战斗中负伤,留在地方养伤。其间,曾被国民党军队抓捕,谎称伙夫被囚禁一年后,被遣送至上海,脱身后联系上党组织。1938年,被中共广东省委委派到恩平重建恩平党组织,开展抗日斗争。先后担任中共西南特委副书记、中共西江特委书记、中共香港市委书记、中共中央广南分委书记、粤中纵队政委等职。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委员、广东省人民政府委员会委员、省交通厅厅长、省监察厅厅长、省总工会主席、省政协副主席等职。
禤荣:曾接待安置白求恩大夫
“做一个有益于国家、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句由禤荣立下的20字家训,至今激励着后人不忘初心,勇往直前。
禤荣(1893-1986),原名禤全光,恩平市圣堂镇隔巷村人,出生于香港一个木工家庭,恩平农民运动领袖。分别于1922年、1925年参加了香港海员大罢工和省港大罢工。1926年6月,参与组织建立了恩平最早的农民协会——长安村农民协会,并组建了恩平第一支党领导的农民武装。1927年9月,组织、领导了恩平县农民武装暴动。10月,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2月,参加了广州起义。
1938年,在香港接待安置来华支援中国人民抗日的加拿大著名医生白求恩大夫。1940年,接受党组织的派遣,赴上海开展党的地下交通联络站工作。1948年6月30日,由于叛徒出卖,被国民党逮捕。他在狱中坚贞不屈,后经党组织营救出狱。1949年,被调任中国海员工会筹委。新中国成立后,曾任华南区海员工会副主席、珠江航运管理局及广东省航运局工会主席、广州市海员工会主席、广东省政协委员等职。
吴有恒:为党和人民奋斗一生
在纪念《羊城晚报》创刊三十五周年时,吴有恒写下一首诗:摘去乌纱不做官,老来报社编新闻;此生此事应无悔,我是《羊城晚报》人。
吴有恒(1913-1994),恩平市沙湖镇上凯岗村人。学生时期就在广州积极投身抗日救亡运动,因遭当局追捕转移到香港活动。1936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先后担任中共香港市工委、市委书记,中共广州市委学生工委书记,中共粤东南特委委员、组织部部长,中共广东省委港澳地区特派员等职。
1939年冬,被推选为中共七大代表,赴延安参加会议。1946年5月,被调派到广东南路地区搞武装斗争,先后担任中共南路副特派员、特派员,中共粤桂边地委副书记,粤桂边人民解放军代司令员。1948年3月底,任中共广南分委常务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粤中纵队司令员等职。
新中国成立后,历任中共粤中地委书记、广州市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文联副主席、羊城晚报社党委书记兼总编辑、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吴有恒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奋斗了一生,对自己的生活却毫不追求,乐于满足。直到1994年去世,他也没有一套属于自己的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