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英軍:《一代明儒呂涇野》
一代明儒呂涇野
作者:王英軍
高陸鴻儒震宇寰,著書修業氣如山。
潛心窮理通天地,尊禮傳經束亮綸。
品直行廉拋利祿,詞嚴義正斥劉奸。
身居陋室懷虛穀,涇渭分明難折彎。
明嘉靖年間,王陽明學說盛行天下,惟呂涇野可與王陽明“中分其盛”,聽講者多達幾千人,許多篤實好學之士都出自呂涇野門下。
呂涇野,名呂柟(楠),字仲木,號涇野,明代著名理學家、關學代表人,西安府高陵(今陝西省高陵區)人。史書記載,呂涇野自幼“篤志好學”,雖寒冬酷暑,亦端坐誦讀於書舍。14歲應童子試,補廩生。正德三年(1508年)殿試進士第一,中狀元,授翰林院修撰。在翰林院充任經筵講官、考官、史官期間,講授義理,盡心竭力;考核官吏,不徇私情;主持修史,秉筆直書。
呂涇野步入仕途後,正值宦官劉瑾當道。劉瑾以同鄉名義拉攏呂涇野,遭嚴詞拒絕,遂懷恨在心,伺機報復。呂涇野覺察後憤然稱病辭職。
1510年,劉瑾案發被處死,朝廷名臣王廷相等紛紛上書,建議武宗起用呂涇野。呂涇野官復原職後,一如既往地仗義執言,規勸皇帝納諫勤學,得到武宗讚賞和採納。正德九年(1514年),乾清宮遭火災,呂涇野陳言六事,指出武宗荒政。他在諫言中,要求武宗“逐日臨朝親政”、“遣去義子番僧”、“取回鎮守太監”等,皆為常人所不敢言者。是年秋,呂涇野因父親病故返鄉。居家時,築東郭別墅講學,提倡仁心,重視禮教。
1522年,明世宗繼位,改元“嘉靖”。此時呂涇野應召參與修撰《武宗實錄》,並上疏世宗勸他勤學以實行新政,大意說:“克己慎獨,上對天心,親賢遠讒,下通民志,庶太平之業可致。”
嘉靖三年(1524年) 呂涇野又以“十三事自陳”。因他的主張違背皇帝的意願,明英宗遂藉口呂涇野所陳“十三事”屬宰相職責,是越權,因而將其治罪下獄。
不久,呂涇野被貶謫為解州(今山西運城縣南)判官,攝行州事。在任三年,撫鰥寡、恤孤獨,減丁役、勸農桑、興水利、築堤護鹽池,政績卓著。代理知州三年後,因禦史盧煥等人累薦,呂涇野升南京宗人府經歷,曆官尚寶司卿。臨行時,解州士民千餘人哭送至黃河邊,立碑刻記他的政績。呂涇野到南京後又升為南京太僕寺少卿,選國子監祭酒,後晉升為禮部右侍郎,署吏部事。呂涇野為官三十餘年,官至三品,但為人正直清廉,以直言極諫著稱,平時生活節儉,“家無長物,室無妾媵,生平不以私幹人,亦不受人私幹”,“門人相守數十年者,未嘗見有媮語惰容”。
嘉靖二十年(1541年),呂涇野辭官返回故里,講學於北泉精舍,並著書立說。呂涇野是享有盛譽的理學大家、關學大師,他初受業於渭南薛敬之,以河東理學家薛瑄為宗。
呂涇野在南京為官的九年中先後與王陽明、湛若水、鄒守益等人講學於柳灣精舍、鷲峰東所、太常南所,風動江南,吳、楚、越、閩東南等地的學者盡出其門。當時,王陽明學說盛行天下,惟呂涇野可與王陽明“中分其盛”,聽講者多達幾千人,當時的許多篤實好學之士都出自呂涇野門下。
呂涇野一生株守程、朱理學不變,主張“窮理”,提倡以立志為先,慎獨為要,忠信為本,格致為功,先後著有《四書因問》《周易說翼》《尚書說要》《毛詩說序》《春秋說志》《宋四子用鈔釋》《禮問內外篇》《史館獻綱》《南省奏稿》《詩樂圖譜》《史約》,以及《高陵縣誌》《解州志》《涇野文集》等。
呂涇野的文章寫得特別的好,當時朝鮮國曾向嘉靖皇帝奏稱其為“中國人才第一”,“乞頒賜其文,使本國為式”,請求將呂涇野的文章賜給他們,作為朝鮮國學習的樣板。不僅如此,當時學人還稱讚呂涇野的學說是“真醇道學”,認為“在關中可繼張橫渠者,涇野一人,在我朝可繼薛文清者,亦涇野一人”,呂涇野“乃家之孝子,鄉之善人,國之忠臣,天下之先覺先民也”,人們尊稱他為“海內碩士”、“當代師表”。
嘉靖二十一年(1542年) 呂涇野因病去世,享年64歲。得知其死訊後,高陵人為他罷市(停工)三日,解州及四方學者聞之,“皆設位,持心喪”,甚至就連世宗皇帝也要為他停止朝事一天,並賜祭葬,足見其在全國的影響。
(关注ID:wang2050164243)
(书香雅韵欢迎您)
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激发民族奋进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