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老人伊莎白

国际在线

发布时间:2021-02-23 15:47:02

世纪老人伊莎白:每一次选择,都是中国

“哪怕时空交错,总有引力连通你我”

伊莎白柯鲁克,加拿大人,今年106岁,在中国居住了90多年,全家有六代人都在中国生活和工作过。她是人类学家、新中国外语教育事业的拓荒者和奠基人、中国国家对外最高荣誉勋章“友谊勋章”获得者……她还是一名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见证中国共产党的成长,见证中国革命在艰难中走向胜利。

当我们谈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她已历经百年;当我们寻路“变局”中的“新局”,她相信“中国有能力处理好”。央视新闻《相对论》之《新局开论》,第二期对话伊莎白和她的次子柯马凯。

1921年,6岁的伊莎白,从加拿大回到她的出生地成都,儿时印象中的中国,什么样?

1938年,在加拿大求学的伊莎白,青春正好,为什么选择回到硝烟四起的中国?

1947年,伊莎白夫妇二人,为什么带着英国共产党的介绍信和中国共产党的邀请信,再次来到中国,并就此留了下来?

……

要不要回中国?这道选择题,曾多次摆在伊莎白和家人面前。而他们的每一次选择,都是中国。新年伊始,在北京外国语大学的老家属楼中,央视新闻《相对论》记者庄胜春见到了今年106岁的伊莎白老人和她的次子柯马凯。

Q:还记得吗?1949年2月,解放军进北京城,你在前门楼子上,第一次看共产党的阅兵式;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你在天安门参加开国大典,每隔几个小时就要穿过欢庆的队伍,到马路另一边的巷子里给卡尔(伊莎白长子)喂奶。

A:我还记得呢。

Q:1921年,正是中国共产党成立那年。那时的中国,用最简单的词来形容是什么样?

A:情况很糟糕。传教士家庭相对而言条件已经比较优越了,但仍然缺医少药,小妹妹三岁就患脑膜炎夭折了。那个时候,四川山多路少,没有硬路面,也没有宽的路,出门要靠鸡公车(独轮车)或者滑竿,小孩子坐在背篓里。

Q:当时伊莎白青春年少,而中国正是硝烟四起,为什么她选择回到中国?

A:小时候跟父母在中国的经历,让伊莎白对中国的农村产生了兴趣。父母一开始让她继承教育事业,劝她从事幼教,攻读儿童心理学。但伊莎白自己想研究“人”,辅修了人类学。1938年伊莎白回中国后的第一件事,不是跟着父母搞教育,而是去农村了解农民,了解少数民族的生活状况。

Q:照片上的伊莎白笑得很开心,但实际上这样渡河很危险。后来她又回去过这里吗?

A:那时,村里的藏族老百姓很多事都靠牦牛。伊莎白发现村民们用手捻的办法把牦牛的毛纺成线,效率特别低,她就特意从成都背了个纺车送到村里。几年前她回到过这个地方。那时沿着大渡河一路都是平坦的马路,大渡河上,桥替代了铁索。伊莎白当时还兴奋大喊:停一下,我要走那个桥过去!

Q:大卫为什么选择在泸定桥求婚?那时,伊莎白还没有加入共产党。不一样的信仰,对他们有没有阻碍?

A:1938年,大卫在西班牙看了《红星照耀中国》,对中国共产党感人的事迹产生了兴趣。来到中国以后,一直就想看看红军经过的泸定桥。伊莎白1938年回中国以后住的村子里也有红军,对共产党也有了一定了解。他们的理想,都是真心想改善人民的生活、让经济社会发展。为了人民的福祉,这份信念其实是相通的。

Q:当时中国有很多变化正在发生,为什么如此关注农村,一再选择去农村?那一次再来中国,与之前感受有什么不同?

A:1938年到1940年间,大卫在中国经常会看到无家可归的人睡在街头。在上海这样的大城市,都有市政的卡车在清晨沿街把夜间冻死的尸体拉走。可是当夫妻二人1947年来到解放区后,发现那里虽然穷,但没有饿死人的情况。从1921年到1949年,中国共产党只用了二十多年,一个新的中国即将建立。这个发展速度让人惊讶。中国曾经是个农业国家,中国共产党干革命是农村包围城市,土地改革重视农民利益,也是革命成功的重要因素。两人读研,就是为来中国研究做准备。回到中国后,两人把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的经验记录下来,提供给其他发展中国家借鉴。

Q:从1921年伊莎白随家人回到中国算起,已经整整100年了。这100年里的中国,最大的变化是什么?

A:没有战争了。以前伊莎白还在农村教村民们识字,现在在中国,不管城市还是乡村都是义务教育,人们都能去上学。新中国成立前人均预期寿命只有三四十岁,现在已经是七十多岁了,几乎翻倍,了不起!(编者注:国家统计局数字显示,1949年我国人口平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2018年人均预期寿命达77岁。)

Q: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伊莎白106岁的心愿是什么?

A:想有更多的交流,还有很多事情可以做,并且能看到已经有进展。早上听到广播里说,埃及已经开始使用中国生产的疫苗,中国开始帮助其他国家了。希望疫情能快点被控制住,如果控制住了,住在国外的孩子们就能回来团聚了。

(0)

相关推荐

  • 童心向党

    我是一名五年级的小学生,虽然还小,但我深切地知道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幸福美好的生活,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强大的中国.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 ...

  • 入党誓词百年来几经变化,这一条却从未改变!

    在这块已经褪色的破旧红布上 用毛笔书写着24个字: "牺牲个人,严守秘密, 阶级斗争,努力革命, 服从党纪,永不叛党." 落款时间1931年1月25日 这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 现存早 ...

  • 唱支赞歌给党听

    唱支赞歌给党听 作者:尹永美 嘉兴的水啊,南湖的风! 蕴育了中国革命的新生命! 十二位 代表 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它给疮痍满目的神州 带来了希望! 带来了光明! 革命的火啊,革命的种! 燎原的烈 ...

  • 500余件珍贵红色档案浓缩中国共产党在湖北光辉历程凤凰网湖北

    原标题:英雄土地上的凯歌前行--500余件红色档案浓缩党在湖北光辉历程 ▲1920年秋,中国共产党武汉早期组织成立.图为成立地点原武昌抚院街97号. ▲1947年,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 ▲1949 ...

  • 百年家史,看得见的历史巨变

    ☛本阁作者文集:崔桂忠  杨德振  曹旭 易书生  彭化义  师利国 赵萍 - 文丨师利国 听老人讲过,解放前,我大伯为了躲壮丁,自己把右手食指剁掉.我父亲在大年初一晚上拉去当壮丁,我爷爷为了保护我父 ...

  • 众志成城同筑梦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之际,本号推出系列作品,讴歌中国共产党的丰功伟绩,缅怀先烈为革命抛头颅.洒热血的伟大壮举,凝聚力量,同心同德,去书写更加辉煌的壮丽华章! 众志成城同筑梦 --庆祝中国共产党 ...

  • 【方志四川•散文】向素珍 ‖ 一位世纪老人的传奇人生——104岁的伊莎白回家之旅(三)

    题记 必须表达一下笔者的心情.本文初稿发给了伊莎白老人的儿子,请他们审定.没想到,他们一字一句地念给伊莎白听,104岁的老人认真地订正事实.提出修改.我们被深深地感动,也把这感动传递给大家. 一位世纪 ...

  • 红船,从南湖起航

    1921年7月底,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由上海转移到嘉兴南湖一艘画舫上继续举行并闭幕,庄严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艘画舫因而获得了一个永载中国革命史册的名字--红船,成为中国革命源头的象征.

  • 三句半 《世纪赞歌》

    甲:锣鼓喧天号子响, 乙:我们四位走上场, 丙:说上几段三句半. 丁:开场 甲:我们几个水平低, 乙:只怪平时没努力, 丙:说的不好别笑话. 丁:多鼓励 甲:神州大地风云涌, 乙:嘉兴南湖红半空, 丙 ...

  • 百岁抗战老兵为何要入党?

    昨天上午,细雨菲菲,在常德会战纪念公园内,1917年出生的抗战老兵周广田老人,向常德抗战文化研究会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递交申请书后,对支部何书记郑重表示:"如果这次不能批准我入党,请党 ...

  • 【颂党恩歌盛世应征作品选】贺向东:党啊,我亲爱的中国共产党

    不遗余力地去做你热爱的事情,别总为一些零碎的声音而去质疑自己.你很好,会越来越好.请坚定不移! 党啊,我亲爱的中国共产党 --写给中国共产党百岁华诞 贺向东 望志路106号的点点灯光 那是您梦想起航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