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看待疫情,重视自我防护——看看飞机怎么消毒
发生在武汉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近两日似乎变得严重,确诊病例昨日大幅上升,东亚和东南亚各地纷纷报告确认病例。马上就是春节假期,大量的人员流动可能会推波助澜,很多人甚至准备放弃出行。
图:武汉现在是疫区 摄影:拉上窗帘
怎么科学地看待这个事情?飞机到底还能不能坐?飞机上是怎么消毒的呢?今天我们来简单说一说。拉总不是医学专家,水平有限,文章只代表个人观点。若有错误,概不负责。
人类从诞生之日起就与病毒共同生活,大部分病毒并不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人体的免疫系统,尤其是皮肤,可以阻挡绝大多数的细菌与病毒。但是口、鼻、眼这几个地方对外界算是“暴露”的,有一定的风险。
图:皮肤是很好的防线(这次不行) 摄影:拉上窗帘
眼睛感染病毒的几率比较低,因为它暴露的部分没有血管,而且拥有一套自净系统。除了沙眼(衣原体)等传染病,不需要太过担心。嘴巴的问题就大一些,虽然胃酸很厉害,但是很多病毒对胃酸不敏感,所以肠道病毒、肝炎病毒甚至脊髓灰质炎病毒,都能通过口腔进入人体。
此次武汉发现的病毒已确定是冠状病毒,与2003年的SARS类似。这东西主要是通过呼吸道(注意:呼吸道包括口腔!)进入人体的,这一点已经比较明确。无论它从哪儿来,一旦被吸到了肺里,与呼吸道细胞的某些蛋白质结合,就能完成自身复制。冠状病毒大量复制时侵占肺部,导致人发烧甚至死亡。同时,病人体内的病毒通过唾液飞沫和粪便、体液等进入环境,继续去感染别人。
图:病毒无处不在 摄影:拉上窗帘
冠状病毒离开人体后能存活一段时间。有报道说导致此次武汉疫情的冠状病毒(n-Cov)在人类尿液中能存活10天,在低温时存活的时间更长。所以,这种直径100纳米的小东西,说不定现在正躲在哪个角落里准备害你!
要完全避开没有病毒的环境非常困难。一个办法是隔离确诊和疑似的病人,让他们在痊愈前缩小活动范围;另一个办法是自己不出门,减少遇到冠状病毒的几率。但时值春节,人员往来频繁。在病人坐过的飞机、地铁和公交上,在他去过的医院,在他走过的街道,在他拉过的扶手,在他触摸过的电梯按钮,甚至在大风刮来的他身边空气……都有可能存在病毒。
图:客舱不是无菌环境 摄影:拉上窗帘
但是不小心吸进一个病毒颗粒,就会得病么?
这个可以参考上次非典的经验。在2003年的3月15日,曾有SARS病人乘机造成112人中16人感染。虽然当时戴口罩的人还不多,但也并非每个人都被传染。在疫情公开之后,几乎所有人都戴上了口罩。因此在5月2日北京至广州的HU7801航班上,虽然有两例后来确诊的SARS病人,但没有一个乘客被感染——口罩的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飞机上是有空气过滤系统的,它是“环境控制系统”的组成部分。飞机飞行时一边从空中引气,一边循环过滤使用客舱里的空气。这套系统从头顶向乘客送气,从地板将空气抽回管道中。拉总没查到飞机上的空气过滤级别是多少,但唾液飞沫这么大的东西,应该是能过滤掉的。
图:飞机多由顶部送气 摄影:拉上窗帘
但既然有多达16人被感染的例子,我们还是不要把希望寄托在飞机的空气过滤系统上。毕竟飞机上的座位那么紧凑,邻座的飞沫还来不及过滤就会进入你的鼻腔。更何况,病人接触过的座椅套,卫生间门把手,那上面的病毒很难被吸进过滤系统——事实上,非典期间确实有因为“飞机邻座”被感染的例子,推测大概率是由于唾液飞沫。
要防止被唾液飞沫传染,最有效的手段是戴口罩。拉总上周从香港返京,发现香港航空的空乘早已戴上了口罩。今天有消息传来,国内有些航空公司已为空乘配发口罩,这是比较人性化的举措。在上次非典中,有空乘人员被感染,这次一定要引以为鉴。
图:空乘在进行客舱消毒 摄影:拉上窗帘
要避免被前次航班的残余病毒感染,需要靠自觉洗手,也要靠飞机消毒。
那么飞机上怎么消毒呢?
在飞行中能见到的“消毒”大多是国际航线。因为目的地国家的要求,一些航班会在下降前进行客舱消毒。由乘务员手举消毒喷雾,从前舱走到后舱,气味稍有刺鼻,但是效果如何,能不能杀死冠状病毒,并不十分清楚。
图:国泰航班在消毒 摄影:拉上窗帘
在国内航班上,很少进行客舱消毒。上次非典时期,有很多航空公司进行客舱消毒。但是喷喷药水很容易,如果每次都换一遍座套,擦一遍地板和行李架的话,估计没那么多人手。这次疫情变得严重,航空公司是不是会恢复“客舱消毒”?有待观察。
吉人各有天命,每个人的免疫力不同,被病毒感染的几率也不一样。因此无论是否出行,都应该想办法提高免疫力。避免熬夜,避免长时间玩手机,吃好喝好,充分休息。
图:做好防护,出行不怕 摄影:拉上窗帘
做好防护,病毒其实也不可怕,怕的是自己乱了方寸。拉总觉得没有必要因此放弃出行。总之,只要你吃饭前洗手(以前都给湿巾,现在很多航空公司不给了),就可以避免大多数的胃肠道传染病。只要你戴上口罩,就能避免大多数的呼吸道传染病。万一真的发烧,赶紧去医院,这种病不至于丢掉性命。
喜欢拉,拉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