泪痕春雨漫评明朝历史(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七十二)易储再起风波

上一节,我们说到,皇帝的儿子命小福薄,爬上太子之位后,仅仅一年时间,就死了。
太子死了。
围绕储君之位,马上就又起风波了。
因为,太子死了,应该让谁当太子呢?
有两个官员提议,应该让前太子复位,也就是太上皇的儿子继续当太子。
看到他们的奏章,皇帝马上把他们交给锦衣卫。总而言之,你们这样做,幕后的主使是谁啊?关键是,是不是从某种渠道,得到了太上皇的授意?
这种罪名,那两个官员,哪敢招认啊?所以,都是一副打死也不招的架式。
当然了,锦衣卫老大办这个案子的时候,也是吓得两腿发软。
因为皇帝没有儿子。皇帝突然挂了,新皇帝会是谁呢?大概率上,肯定是前太子啊!
如果皇帝突然挂了,关键是,在大家的支持下,前太子上了位了。
你说,你今天非常卖力的办这个案子。前太子会不会收拾你?我估计,前太子肯定杀你全家的心也有!
所以,锦衣卫老大在办这个案子的时候,内心肯定也在天堂地狱之间不断往返。
不卖力替皇帝办这案子,皇帝肯定会觉得,你和他有二心;问题是,卖力替皇帝办这种案子,你敢保证太上皇、前太子再无翻身之日吗?
于是,锦衣卫把这两个官员,那是一顿毒打。
然后,据说,突然刮起了一阵大风,这阵风好大!
这阵风,到底因何而起呢?
皇帝一心让自己儿子当太子,结果呢,他儿子很快死了!现在,皇帝要往死收拾,支持前太子的官员,突然刮起一阵,让人感觉害怕的大风,这预示着什么呢?
锦衣卫老大就以此为借口,终止了这个案件的调查。现在,他对皇帝也有交待了,因为他把那两个官员一顿毒打;他对支持前太子的人,也有了交待,毕竟,他主动终止这个案件的调查。
站在这种绝顶之上,遇到这种事,大家都会小心而又小心。
因为,一着不慎,交出自己一颗脑袋,那就是小事,它有可能会牵连全家啊!
几个月后,又有官员提出这种建议。总而言之,我们应该让前太子,也就是太上皇的儿子复位。
皇帝一看,你真是不知死活啊。
但是,皇帝终于不敢因为这种原因,继续严惩官员了,于是就暂时放了这个官员一马。
问题是,过了一时间,皇帝突然发现,这个官员进门时,竟然是先迈了左脚。当时就火了,因为,谁让你进门先迈左脚的?这个官员当时就蒙X了,因为先迈左腿怎么了?
怎么了?!就是你该挨打啊!
于是,这个官员被皇帝一顿胖揍,然后连降十八级,扔到了边远地区改造 。
当然了,顺着这件事,皇帝又让人,把前面那两个官员,也都打了一百大板。一个官员当场被打死;另一个官员活了下来,但是也只能重伤躺在监狱,一直不予释放。
这一通折腾之后,暂时没人敢提这件事了。
问题是,命小福薄这句话,有时候,你不信都不行。
皇帝一心让自己儿子当太子,但是他的儿子当了太子,没一年就挂了。
皇帝借土木堡之变上位了,结果不到30岁时,就病得要死了;关键是,他还没有儿子。
相比而言,明英宗可真够命硬的。
他弟弟如果能活到四十岁,就没他啥事了?问题是,他弟弟29岁就挂了。
如果他侄子,能活到20岁,估计也没他啥事了。问题是,他侄子11岁就挂了。
当然了,如果他弟弟送他一张毒馅饼,肯定也没他什么事了。
当然了,如果他死在自己弟弟前面,也没他什么什么事。
问题是,所有的如果,都没有变成现实 。
面对这一切,难免会让人感觉,冥冥中,一切自有天意。
代宗皇帝借土木堡之变,拿走了明英宗的皇位。但是,不是有一首歌唱的好吗?拿了我的,给我送回来;吃了我的,给我吐出来!
代宗皇帝消受不了这一切,于是他不到30岁就挂了;他儿子爬上太子之位,仅一年时间就挂了。
然后呢,皇位想不回到明英宗一系,好像也有些太难了!
公元1457年,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马上就要来临了。
皇帝竟然没有流露出,要和大家一块欢度春节的意思,相反一直躺在病床上。
春节那一天,皇帝依然躺在病床上。
转眼,正月十五也快要到了;按惯例,每年的正月十五,皇帝都需要率领大家,举行一个盛大的典礼活动。
但是,皇帝依然表示,自己无法出席这个典礼。
怎么看,皇帝这也是要玩完的节奏啊!
在这种背景下,立太子的事,再次被人提起。
但是,因为皇帝前面一系列残酷打压,显然没人敢公然组织类似的活动了。
最后,皇帝的亲信太监,就出面说,皇帝病的要死呀!皇帝也没有儿子,万一皇帝死了,那可怎么办啊?你们都是国家的重臣,对此,怎么可以无动于衷呢?
大家终于发现,这是皇帝在暗示他们,可以讨论皇位继承人的事了!
问题是,应该让谁当皇位继承呢?
人们的第一个念头,自然是让前太子,也就是太上皇的儿子,当皇位继承人。
事实上,大家也都是表示,应该让前太子复位。
但是,好死不死。在这个关键的时候,吏部尚书突然提出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把这个建议递交上去,皇帝会同意吗?
这句话,直接把大家都问傻了。
因为,不用问,皇帝肯定不会同意啊!
皇帝和太上皇、太上皇的儿子(前太子),现在虽然不敢说势如水火,但是显然早已撕破脸了。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让太上皇的儿子当皇位继承人,皇帝肯定不会同意啊!
关键是,关起来门来,咱们再说句大逆不道的话。
你们觉得,皇帝一定会死吗?
皇帝才29岁!一场重感冒,能不能扛过去?大概率上,皇帝是扛不过去的。但是,你敢说,皇帝一定会交待在这里?
我们把这个种建议递上去,皇帝突然缓过来,会怎么想呢?肯定会觉得,这是我们认为他死定了,甚至是盼着他死了,所以才敢递交这种,百分之百分让他不高兴的建议。
这个话题一起,所有的官员都傻了。
吏部尚书就建议大家说,我们不如写一个奏章,只是建议皇帝早立太子。至于,应该立谁当太子,就让皇帝作主吧!
换而言之,皇帝想让谁当皇位继承人,咱们就支持谁。
大家一听,都感觉,这个建议没有问题。
这种玩法,从情理上,它就没有毛病;而且从操作上看,显然也非常稳妥。而且这样玩,也有利于保证帝国最高权力的平稳交接。
所以,大家对此,就都没有提出异议。当然了,既然是大家都没有提出异义,于谦自然也没有提出异议。
但是,大家在不知不觉中,都已犯了大逆不道的罪行。因为他们这样玩,就等于把太上皇、太上皇的儿子都出卖了。
一切是显然的,让皇帝选择皇位继承人,皇帝肯定不会选择太上皇的儿子,更不会选择太上皇。
而大家让皇帝指定皇位继承人的态度,也等于明确表示,他们在这个问题上,完全就看皇帝的态度。
如果这样发展下去,谁会成为大明帝国新一代皇帝呢?
肯定是不是前太子,更不是太上皇。那他会是谁呢?显然是某个藩王!
对于这件事,史书一直云遮雾罩,因为大明帝国,后来处死于谦的罪名,就是于谦意欲迎立外藩上位!
这个罪名,显然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词。但是,这个事实本身,显然不是凭空栽赃出来。
换而言之,当时的政府高级文职官员,就是计划放弃太上皇、太上皇之子,而从外面的藩王之中,挑选一个皇位继承人。
这个事实,绝不是凭空栽赃出来的。
但是,用这种罪名杀于谦,显然是非常牵强的。因为,这种事,在当时就是集体行为;并不是于谦的个人行为。
但是,我们不得不说,政府高级文职官员的这种行为,给军方大佬们,留下了一个的反杀他们的机会。
我们知道,大明帝国的权力中枢,一直不允许军方大佬介入;对此,军方大佬难免耿耿于怀;现在,权力中枢的高级文职官员,竟然集体犯下这种大逆不道的错误。
你说军方大佬,会是什么想法?难免会认为,这是一个借机,控制帝国权力中枢的好机会。
皇帝后来要杀于谦,于谦竟然没做任何反抗,许多人都难免会感觉奇怪。
其实呢,这有什么好奇怪的?
要知道,夺门之变的本质,就是军方大佬抓住机会,想要抢占帝国权力中枢;在这种背景下,不要说于谦无法反抗了。就是刚刚复辟的明英宗,也只能任由他们摆布!
欢迎大家关注下一节 一再与皇位擦肩而过的襄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