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光先|把爱国做成了生意

杨光先(1597—1669)

在中国爱国肯定没有错,所以聪明的就把它当做一门生意做,这是保赚不赔的买卖,也是中国特有的买卖。

杨光先可以说是这些“爱国者”中的极品,也是后来的“爱国者”的祖师爷。现在爱国愤青打出的这类爱国口号“宁可大陆不长草,也要收复钓鱼岛,哪怕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日本人”“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其滥觞都出于杨光先的这句话中,“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想在北京混个一官半职的杨光先,十分爱国。当时清兵经常进犯,崇祯皇帝被弄得焦头烂额,山海关时时吃紧。

1636年,给谏陈启新在后方留守北京城。

杨光先觉得他表现爱国的时候到了,赶到城楼去质问陈启新,你为什么不能去边关,非要留在京城,你这不是贪生怕死吗?老实的陈启新被杨光先大义凛然的指责,感觉很惭愧,不好意思说:“一死无益。”

陈启新是检察官,不是职业军人,这守北京城也是临时调来救急。但在杨光先的爱国精神面前,陈启新自己都觉得没有了底气。这让杨光先更来劲了,继续说道:“你仅凭口舌就做了高官,皇上待你这么好,你就应该更争气,怎么能怕死?”

这意思,陈启新如果不杀入清军,让自己碎尸万段那就不爱国。

杨光先本来想通过沽名钓誉,在崇祯朝当个官,没想到弄巧成拙,反而被判了流放。到了流放地辽西的杨光先,开始学了一门混饭吃的手艺,看天象给人算命。没多久,大清把明朝灭了,崇祯也吊死了煤山,这个原来爱大明的杨光先,居然在清朝混了个官,混进了北京城。

此时如果陈启新看到杨光先,估计立马就被气倒,原来人家的爱国只是表演,他的爱国却压上了身价性命。

进了北京城的杨光先,又要找个地方表现他的爱国了。

对于杨光先,爱国的理由必须天然正确,爱国的结果还要对自己有好处,生意的目的就是对自己有益。

这种生意本来不好找,但对于杨光先这样的聪明人似乎不难找,他一下把眼光聚焦到了北京的天文台。

中国的天文不只是一门科学,它还牵涉到国家的命运,所谓天人感应,没想到那个时候的天文台居然用了洋人,这洋人就是外国人,外国人怎么能掌握中国的天文呢?

所以才有了一开始杨光先的那句名言:

“宁可使中夏无好历法,不可使中夏有西洋人”。

之所以要和天文过不去,是因为杨光先学过替人看相,知道看天象,把老外弄倒了,自己这爱国就有好处了。

当时主管天文历法的是德国传教士汤若望,杨光先首先发难,他觉得汤若望这些洋人很荒唐,居然说地球是圆的。

杨光先质问道:“果大地如圆球,则四旁与在下国土洼处之海水,不知何故得以不倾?试问若望,彼教好奇,曾见有圆水、壁立之水,浮于上而不下滴之水否?”真如西人所言,那么“四旁与在下之国”就会居于水中,“则西洋皆为鱼鳖,而若望不得为人矣”。

他的意思,如果地球是圆的,那海水怎么就不倾出去呢,你们洋人不都要生活在水里,你汤若望不就是鱼鳖,怎么能是人呢?

无知者无畏,质问的也是语气铿锵。

总之,杨光先认为,中国的历法是不能让外国人参与的,我们可以没有历法,也不需要有外国人。

至于在汉人眼里,当时的满清实际也是异族,也是外国人,杨光先就忘记了,爱国也是选择性爱国,不和当朝皇帝过不去,这是这类爱国者的策略和底线。

康熙刚坐上皇位没几年,原来没人理睬的杨光先的提案,被鳌拜等人从新审理。

审理结果,判处汤若望等人死刑,汤若望还被处以凌迟。被判死刑的汤若望和窦娥有着一样的好运气,没想到这年天象异常,汤若望遇到了北京的地震,窦娥是遇到了六月大雪,都一样得以赦免,可惜其他几个钦天监信教的官员被杀了头。

爱国者杨光先赶跑了洋人,但这个不学无术的混混,自己其实不懂天文,只得请了两个回回吴氏兄弟来帮忙。汤若望他们定的“时宪历”自然不能用了,自己的又没定出来,干脆把以前废止的“大统历”拿出来再用。这大统历是回历,本来已被汤若望他们制定的更精准的“时宪历”所取代,但为了证明洋人不好,杨光先这样的爱国者,宁愿采用更落后的技术,也要把洋人更先进的废了。只是他们自己也没想到这大统历,也是外国人定的历法,不过这个时候的杨光先已经顾不到这么多了。

“……要先进或不退步,总须时时自出新裁,至少也必取材异域,倘若各种顾忌,各种小心,各种唠叨,这么做即违了祖宗,那么做又像了夷狄,终生惴惴如在薄冰上,发抖尚且来不及,怎么会做出好东西来。”

鲁迅《坟,看镜有感》

鲁迅的这段话用在杨光先身上是最贴切不过的了,这个一手造成康熙历狱大案的杨光先开始执掌钦天监了。

杨光先执政的钦天监,最终终于露出了马脚,节候也乱了,连闰月都没找准。接下来在和汤若望的学生南怀仁等的历算推演中,杨光先团队彻底败北。经清廷专家团队对这两支团队的考评,杨光先的爱国团队对天文的推算,没一个是对的,洋人对天文的推算,没一个是错的。

被颠倒了几年的中国天文科学,这才又回复了正常,只是几年前被冤杀的几个天文学家再难复生。

这个中国历史上的极品爱国者,因康熙考虑他的年龄,没有判他死刑,而把他赶出了北京城。

这个以爱国名义混了一辈子的杨光先,病死在回家的路上。这样一个卑劣的生命,本不足以让人同情,但这些人对中国走向现代化所起到的阻碍作用,却影响深远。

此公号不错,值得关注。

绍兴东西

相同的绍兴,不同的解读。人文视角,民间立场。
647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夏家少爷

真相都不复杂,复杂的只是人性。
600篇原创内容
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中国农历发明者,最准确预测日食,却被判凌迟,康熙帝亲自为他平反

    这是ChrisQu的第17篇历史小故事 353年前,北京紫禁城里,一个老人躺在床上,因为中风已经全身瘫痪的他,手脚却被铁链锁住.他的呼吸有点急促,因为这个老人在等待一场能决定他生死的比赛的结果:预测日 ...

  • 如何定节气(二):平气、定气之争

    前文我们已经介绍了平气法和定气法. 平气法和定气法在我国自古有之.只是人们为了方便,在精确的计算方面用定气法,而在历书编写时,在二十四节气的确定上用平气法. 那么我们是从什么开始使用定气法的呢?这还要 ...

  • 文史 | 汤若望的跌宕人生

    汤若望,一位外国传教士,能够在大清朝中官居一品,而且皇太后认他作"义父".皇帝尊他作"玛法"(满语"爷爷").他究竟是何方神圣,竟能使至高无 ...

  • 中国历代编历工作漫谈

    一.封建朝廷对历算工作的垄断 历书,作为一种日常工具书,在现代的辞书中大都定义为"按一定历法排列月.日.节气等以供查考的书."只是定义的措词稍有区别.由专门机构编纂的历书基本上也是 ...

  • 汤若望和中国农历:中国的农历竟是是传教士编著的!

    一直惊叹于我国现行的农历,觉得很精确.曾经以为这是几千年朴素的劳动人民在劳动耕作过程中对地球运行.气候变迁的经验总结,现在才知道目前现行的农历是一位德国传教士(耶稣会士)汤若望神父编著的. 汤若望(J ...

  • 不要把爱国做成一门生意 !爱国是最朴素、最干净的感情

    你在其他国家很难看到这样的现象--一个造型轻浮.表情夸张的无业外国人士,在社交平台上极尽谄媚地歌颂这个国家的一切.一句毫无营养的马屁,便能引来无数拥趸,赚的大腹便便.而这拙劣表演的背后,是一个具有专业 ...

  • 生意人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必须具备的十大思维方式

    生意人做生意要赚钱,就必须具有独特的思维方式,不能与打工人的思维一样.打工人的思维是常常是老板给我工资,我给老板干活,老板给我多少工资,我给老板干多少活.打工人干活不主动,只希望把活干到老板满意,而不 ...

  • 生意人把小生意做成大生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只松鼠是由一个没有背景的创始人章燎原于2012年创办,短短7年时间,市值已达到300亿左右. 涪陵榨菜是选用涪陵特有的青菜头作为原料,经独特的加工工艺制成的鲜嫩香脆的风味产品.与法国酸黄瓜.德国甜酸 ...

  • 预制菜是风口,但很难做成大生意

    "做饭"的涵义正在发生改变. 以前长辈说的做饭,很可能是指从买菜.洗菜.切菜到炒菜的全过程,做一顿饭可能要耗时两三个小时.但现在不管是餐厅还是年轻人,做饭的方式已经不一样了. 天猫 ...

  • 如何把期货做成一门生意

    让期货成为一门生意 交易者在交易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各种苦恼,其核心在于仓位. 因为动用了过高的杠杆,交易者无法承受高杠杆带来的风险,超出了交易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导致了各种负面情绪的接连爆发,贪婪,恐惧 ...

  • 将小生意做成大生意,需要生意人找到生意发展的捷径

    生意人做生意到底有没有捷径?老老实实做生意.单凭自己的能力和资源.单凭经验做生意.靠小点子做生意.靠玩点小技巧做生意是很难做大生意的.做生意还是有诀窍和技巧的,如果生意人运用得好,生意可以快速得到提升 ...

  • 生意人将小生意做成大生意需要有六大独特的眼光

    生意人有生意眼光与缺乏生意眼光,直接关系到生意人能不能把生意做大.缺乏生意眼光的生意人,只看到价格战.活动战等各种商战,看到很多生意人都在说生意难做,从而做生意就缩手缩脚,不敢放手做生意. 有生意眼光 ...

  • 生意不分大小,会经营才能成就好生意,小生意也能做成大生意

    中国有一名俗语:36行,行行出状元.只要是顾客需要的产品,只要是合法经营的产品,做什么生意不重要,重要的是善于经营生意.会经营.懂经营.善经营,小生意也能做成大生意. 一.不会经营生意的表现 1.等客 ...

  • 延时放学成“鸡肋”?家长:学校把延时做成了生意

    学习的路上,让我们一起努力! 让更多孩子受益,是我的最大动力! 延时放学,实行有一段时间了. 效果如何呢? 先来看看家长们的反馈吧: 家长A--孩子在小学二年级,延时放学后,似乎没有感觉到多大的变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