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
《攻媿先生文集》,南宋楼鑰撰。楼鑰(1137-1213),字大防,号攻媿主人,鄞县(今浙江宁波)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为温州教授,后知温州。光宗时累迁中书舍人,兼直学士院、给事中。宁宗时为吏部尚书,以忤逆权臣韩侂胄,告老家居十数年。韩侂胄诛,起为翰林学士,历吏部尚书、签书枢密院事、同知枢密院事,进参知政事,位两府者5年。嘉定六年卒,年77。
楼氏家族为南宋四明望族,楼鑰27岁举进士,以文采辞义为考官激赏,被列为第一名。只因策试文章中不慎触犯庙讳,经知贡举洪遵奏请,遂置于末等之首。平生历孝宗、光宗、宁宗三朝,位高名重,又博极群书,文章淹雅。尤以制诰奏议为人所称,光宗内禅诏书即出自其手。真德秀称楼鑰为“一代文宗”,为其文集作序称:“方淳、绍间,鸿硕满朝,毎一奏篇出,其援据该洽,义理条达者,学士大夫读之,必曰楼公之文也。一诏令下,其词气雄浑,笔力雅健者,亦必曰楼公之文也。”所著诗文,集为一百二十卷,即《攻媿先生文集》。所谓“攻媿”,为楼鑰自命斋室之名,“媿”即“愧怍”、“惭愧”之义。本集开篇第一首诗即《攻媿斋》诗,记斋名命名之由:“学者多自贤,鲜肯事师友。颠冥声利中,悔吝皆自取。动言无媿怍,未知果然否。……每思攻所媿,扁榜铭座右。”
《攻媿先生文集》由楼鑰季子楼治编集印行,收罗楼氏生平诗文,按文体编排。卷一至十为诗,卷十一至四十七为表笺、状札、奏议、制诰文字,卷四十八以下为记、序、题跋、墓铭等类。末二卷《北行日录》,为乾道间楼鑰随舅父汪大猷出使金朝一路所记日记文字。楼集宋代仅此一刻,传世极为稀见。今北京大学图书馆所藏宋楼氏家刻本《攻媿先生文集》,为天壤间仅存之孤本。全书一百二十卷,此本有少量残缺,今存一百零三卷。框高22.3厘米,宽15.5厘米。每半叶10行,行18字,白口,左右双边。版心下有刻工,如金滋、马祖、宋琚、方至、丁松年等,都是南宋中叶浙江地区刻本中常见的刻工姓名。全书避讳严谨,宋代帝后称号及“主上”、“陛下”、“大宋”、“本朝”等字样,皆前空一格以示尊崇。书中钤有“徐健庵”、“乾学”,“楝亭曹氏藏书”等藏书印,表明此本曾经清代著名藏书家徐乾学及曹寅珍藏。全书欧体大字,纸墨莹洁,写刻精湛,堪称南宋浙江地区刻本的代表之作。
《攻媿先生文集》在《直斋书录解题》、《宋史·艺文志》中都有著录,皆为一百二十卷。宋以后此集未再重刻,除宋本外,仅以抄本流传。今国家图书馆尚存有数种抄本,包括明代及清代抄本,其内容皆不出今北大图书馆所藏的这部宋刻本的范围,宋本所缺的内容,抄本亦缺。有的抄本名为全本,实际上是将宋本阙卷相邻各卷的内容分拆开来,补足一百二十卷之数,给人完整无缺的假象。这些抄本的情况说明,明清时期藏书家所能见到的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只有今存北大图书馆的这一部,而且此本在明代即已有残缺,可见此本传世之珍稀程度。
清代乾隆时编修《四库全书》,收入楼鑰《攻媿集》,底本为“两淮盐政采进本”,应该也是一部旧抄本。编修《四库全书》的同时,又选取其中罕见之书,编辑《武英殿聚珍版丛书》,用木活字排印行世。因宋刻楼集传世极稀见,宋以后又再无刻本行世,楼集遂被编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这是自南宋楼氏家刻本以来,相隔五百多年后第一次将楼集付梓,此后武英殿本遂成为楼集通行版本。《四库全书》本、武英殿本《攻媿集》的底本也有缺卷,宋本所缺的卷七七、七八、七九等,《四库全书》本、武英殿本也缺。据《四库全书总目》所说,当时馆臣搜集了好几种楼集抄本,都无法补足这些缺卷,只能阙如。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实际上《四库全书》本、武英殿本所根据的旧抄本,也是从今存北大的这部宋刻本《攻媿先生文集》抄出来的。也就是说,今天我们能见到的楼鑰文集各种版本,源头都是一个,即今藏北大的宋刻《攻媿先生文集》。
四库馆臣在编修《四库全书》过程中,对原本进行了改编,删削了大量篇章文字,改变了宋本的卷次,将原书的一百二十卷编为一百一十二卷。楼鑰活跃于南宋中期政坛,奏议状札等文多有关于宋金和战之文字,《北行日录》更是记叙使金沿途所见,颇有清廷违碍文字。四库馆臣对这些文字进行了大量删削改动。比如卷二十四《论内外之治》一篇,将“国家御夷狄之道”改为“国家驭外之道”,删去“盖天设之险,以限华夷”、“所以控制夷狄者”、“虏未灭也”等句,有的文章甚至整篇删除。宋本中收入的大量青词、朱表、斋文、疏文等类文字,亦概不收入。不过,虽然武英殿本有种种问题,但因宋刻本实在珍秘难得,学者只能据武英殿本研读楼集。民国间张元济先生广结藏家,影印善本,于楼鑰集亦未能觅得宋本,《四部丛刊》仅用武英殿本影印。今《中华再造善本》已将宋刻《攻媿先生文集》影印出版,我们可以很方便地使用这部数百年来唯一传存的宋刻楼集了。
宋刻《攻媿先生文集》卷帙庞大,刊刻精良,开版宏朗,纸墨皆精。写手书法既有秀丽之姿,兼具挺劲之气,而刻工刀法纯熟,一丝不苟,可以完美呈现书法的风貌。展现在读者面前的,堪称是一件写、刻、印俱佳的艺术品。当年毛泽东主席70寿诞,为出版《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集字本,文物出版社曾请专家遍选善本古籍,《攻媿先生文集》以其优美挺拔的字体成为首选,《毛主席诗词三十七首》即从《攻媿先生文集》中集字而成。正因为规模宏大,刻印精工,当时花费恐怕不少,印刷数量不会很多,所以明清以来独此一部宋本流传下来。(张丽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