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志愿者管理的反思总结
参与志愿服务的重要前提是,有意愿参与服务的志愿者能够有一个操作简单、普遍能够接受的报名平台。
结合党建工作要求以及志愿者建议,目前使用的报名平台主要有智慧党建、腾讯文档小程序以及微信接龙。
三种报名方式各有利弊,其中微信接龙操作最为简单,但是只适用于日常活动的报名;智慧党建平台操作稍微繁琐,而这一报名方式最为恰当,可以很好的记录每一场的志愿服务,也有助于后台统计;腾讯文档有助于志愿者自主选择服务时间,以word文档的形式也便于进行志愿信息登记。
每一种报名方式各有利弊,因此在实际志愿报名时需要根据志愿服务性质进行选择。实践表明,参与服务的志愿者中有很大一部分比例对智慧党建和腾讯文档不熟悉,报名时需要他人帮助,长此以往,不利于提升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因此,针对招募时出现的问题,社工也需要及时应对,多听取志愿者建议,开展志愿者培训活动,帮助社区志愿者使用智能手机熟练地进行志愿报名。
二、志愿者管理之信息登记
工作很简单, 说白了就是数据的录入,而这些小小的数据丝毫马虎不得,志愿者对于自己的义工时长是很关注的,因而每次登记之后都要再三进行核对,不能错漏少漏哪怕半个小时的义工时长。
三、志愿者管理之伦理反思
这一问题,不仅是智能手机操作问题,还涉及到社工使用哪种招募工具的问题,而在这一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个小的困境,是为了方便社工工作选择招募工具,还是为了提升志愿服务的公平性而选择招募工具。
两个群体都有参与服务的需求,但是志愿名额有限的情况下,优先满足谁的需求呢?社工是否有权利选择服务群体,是否有权利将志愿名额向某一群体倾斜。
长者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一是因为空闲时间多,二也是因为经常参与社区活动,较为活跃;青少年群体参与志愿服务主要因为学校要求在学期间累积一定志愿服务时长。
从这两个角度来看,青少年参与志愿服务是刚性需求,但是也不能为了满足青少年志愿需求而忽视了长者群体参与志愿服务的积极性。
但是接受了的话,是否会被看做一个人情呢?是否会有这样一种心理,即社工在志愿招募时给与其照顾?也许是想多了,也许就是很简单的一个心意的表示,但是多少还是有一些伦理的困惑。
一般来说,社区志愿者工作会由社工管理,相应的,社工具备录入义工时长的权限,可这种权限目前并没有很明确的管控渠道进行监督。
四、志愿者管理之个体影响
一方面,协助疫苗接种比较辛苦,志愿者参与意愿低,这也说明社区志愿服务有一些短板,大家习惯了值班、交通劝导等志愿工作,而对于一些特殊性志愿服务没有积极性。
不过在这过程中,也看到了真正愿意帮助别人,积极参与疫苗协助工作的“年轻”志愿者出现,一位刚注册为志愿者的企业员工,看到招募信息马上报了名,一下班便马上从工作地点赶往执勤地点,自己的晚饭也因此耽搁了。很好奇他为什么大老远参加这次义工服务,他说只是想参加志愿工作,就这么简单。
这名志愿者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简单,想做一件事情就去做,不为名利,不问过往;认真,对志愿服务负责,因为下班时间晚,担心自己迟到,也一再进行解释,因而也显得纯粹。
两个小时的义工服务,来回的车程,或许从报名那一刻起就为之做准备了吧!
志愿者工作需要的是仔细认真,避免出现错误,既要公平,也要顾及人情,了解志愿者每个个体,才知道他们想要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