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7】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何凤茹作品

我的母亲是小脚

何凤茹(内蒙古)

历史上曾经有过“三寸金莲为美”,以现在人的眼光看,那害得女人一步三摇蹒跚而行的“小脚”究竟美在哪里?

我的母亲就是这样一个小脚女人。

母亲四五岁时就被裹上了小脚,据母亲后来和我们讲:裹脚布里三层、外三层,硬邦邦、紧绷绷的硬是把一双嫩白的孩儿脚除大脚趾外折弯断压在足底,形成尖尖的“粽子脚”。每次裹脚母亲都要哭喊挣扎,但外祖母还是“狠心”的不松手。

母亲十七岁时就和城里的父亲定亲了,母亲大父亲五岁。乡下的外祖父一辈子面朝黄土、背朝天地在田里劳作,带领几个舅舅没日没夜地伺候庄稼,成了远近闻名的殷实人家,土改时被划为“中农”。母亲是家里最小的孩子备受宠爱,外祖父母一心盼着“老闺女”能嫁个好人家,所以母亲的脚比几个姨母的脚都小,这让母亲吃了更多的苦。父亲是城里一个“富足人家”的“少爷”,我的老曾祖父也是逃荒要饭来到这个小县城的,由于吃苦耐劳善于经营,逐渐打拼出一份家业,在城里开了一间杂货铺,后来又加工些土特产品,铺面也扩大了。那时认为土地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赚些钱就买了田地,因人手不够雇了一名长工,土改时被划为“富农”。父亲读过私塾、上过学堂,稍大些被送到县城一家有名的商铺学徒学做生意。父亲对家里给订的这门亲是不满意的,但又不敢多言。家里正准备给父亲娶亲时,老曾祖父突然病故,婚期又推迟了三年。母亲嫁到婆家时,我曾祖母、祖母拐着小脚颤巍巍地来验看母亲的脚,他们满意地连连点头,却都忘了自己所受的裹脚之苦。

母亲毕竟是农家孩子,从小就踮着一双小脚在家里地里跟着干活。母亲地里的活样样精通,家里的女工活也件件出众,纺线、织布、裁剪、浆洗、缝补全都拿得起来,是旧中国典型的劳动妇女形象。祖母是县城北关一户地主家的“小姐”,“事”特别多,母亲嫁过来时她还不到四十岁,就摆上了当婆婆的谱,曾祖母将家务事都交给她打理,每天母亲干什么活、做什么饭都是她说了算。母亲天不亮就要起来忙活一大家子的饭食,还要时不时为上房开小灶做细粮面食,还要喂猪喂鸡,等到曾祖母、祖母起来后还要去各屋倒尿盆,洒扫擦拭,连铺床叠被的活也要母亲干,母亲名义上是“少奶奶”实际上成了不拿工钱的“使唤丫头”。逢年过节做点好吃得也不让母亲上桌和他们吃一样的饭。有一次过节包饺子,祖母要母亲包两样,他们吃白面的,要母亲和婶母吃小米面的,今天看来小米面营养可能更高些,但那时一年到头也吃不上几顿白面,据母亲后来说:那天曾祖父正好在家,曾祖父是慈祥的老人,总在铺面上忙活从不过问家里的事。母亲和婶母一气之下将小米面饺子端到了上房,曾祖父一见摔了筷子连问:谁的主意,过个节还要吃两样,祖母一见撒泼地哭骂着“反了、反了,这日子没法过了”。

婶母嫁过来后,母亲有了帮手也有了说话的人。婶母是贫苦人家的女儿没有裹脚,一双大脚板很不令曾祖母、祖母待见,但叔叔从小耳聋,人又有些呆笨能说上媳妇就不错了。叔叔每天跟着长工下地干活,但他很知道“护媳妇”,有时为了婶母还敢和祖母顶撞几句,不像我的父亲一点不体谅母亲,母亲受了委屈想和他说两句,但刚一张口,父亲便不耐烦地拉长了脸。

母亲生了六个孩子,活下来的只有我们兄妹四人。母亲的第一个孩子如果能活着应该是我们的大哥,那一年日本鬼子进犯全家去逃难,当地人叫“跑反”,大哥刚生下不久,曾祖父为大哥起名叫“全来”,意思是逃难后全家能平安归来,后来家里人是回来了,但襁褓中的大哥却死在“跑反”的路上。

失去儿子的母亲回来后看到家里被洗劫一空,母亲屋里的衣柜、炕琴等家具都被小鬼子给烧了,那是外祖父倾其所有为母亲置办的“嫁妆”,母亲大病一场,后来我们看到母亲腰上有一个小碗口大的疤,母亲说就是那一年生“恶疮”落下的,差一点要了母亲的命。

父亲对我们兄妹四人态度截然不同,对哥哥十分疼爱,从小就教他读书识字,给哥哥起了很有文采的名字,对我们姐妹三人不管不问,从小就“丫丫”地叫着,等到上学了,“大号”还是哥哥给起的,但母亲对每个孩子都疼爱有加,我小时候出麻疹落下了“哮喘”的病根,常常犯病,一喘上来,小脸憋得通红连路都走不了,母亲拐着一双小脚去池塘下水挖芦根给我熬水喝,抱着我用手掐着我脖子下的窝窝轻轻揉搓(后来才知道那是“天突穴”平喘的),用顶针给我刮前胸后背手心脚心……那时家里没钱请医生买药,母亲用这些土方法解除我的病痛。

后来人口多了,土改时村里给我家每人留下一亩地其余的都分掉了,铺面也给没收了。多年后我才知道土改时是保护工商业的,但不知道当时是什么情况,分家单过了,我家分到六亩地,两间土坯房。父亲根本不会干农活,他和几个老乡结伴“闯关东”辗转来到大兴安岭林区,从伐木工人做起,后来成了林业局办公室干部。我一直都搞不懂,父亲单薄的“大少爷”的身子骨是如何担起又苦又累的伐木工作的?人的生存能力、适应能力真是太强了。

母亲在老家经营着六亩薄田,抚养着尚未成年的四个孩子。哥哥上学了,我们女孩子也陆续到了上学的年龄,母亲先后将我们送进学校。有人劝母亲:女孩子上学有什么用啊!将来还不是嫁人,你一个人太辛苦了让她们帮你干点活吧!但母亲不为所动,再苦再累她一个人扛,坚持让我们上学读书。我们非常感谢母亲,那时刚刚解放,女孩子上学的不多,如果不是母亲的坚持我们也不会成为有知识、有文化、自食其力的新女性。但母亲太难了,家里地里永远有干不完的活。母亲放开了脚,虽然脚又长了些,但折断的脚骨再也不能“复原”了,母亲一双小脚磨出了厚厚的茧子,双手冬天常常裂开口子,母亲下地干活回来还要背一大捆捡来的苞米叶子,高粱楂子,扎手的野蒺藜棵子等晒干了当柴火,母亲弓着腰,头快挨到膝盖了,肩膀勒出了一道道血印子,我们特别心疼,放学后也去挖野菜,搂树叶子等帮衬家里。农忙时舅舅们轮流到我家帮忙,分担母亲的辛劳。就这样,地里的收成也填不饱我们的肚子,母亲在晚上给人纺线织布做针线活挣点手工钱,晚上我有时一觉醒来还看见母亲在如豆的油灯下忙活着,母亲纺的线又细又匀,织的布又密又结实,当时镇上的人们还是以“家织布”为主要被服衣料,“洋布”还没进入寻常百姓家。

我们的日子虽然苦,但母亲用勤劳的双手让一家人不至挨饿受冻。糠菜窝头,高粱面大饼子我们吃得十分香甜,穿的是母亲用家织布染成各种颜色缝成的衣服,红的、绿的、紫的、青的……漂亮极了,脚上穿的是母亲飞针走线做成的鞋子,棉的,单的四季不缺。衣服大的穿小了给小的,破了母亲就用彩线布头补上各种花样的补丁。过年时母亲总要给每个孩子缝制一套新衣服,邻居大娘们都夸我们有一个心灵手巧的“好娘”,母亲不好意思地笑笑,我们心里也甜甜的。

母亲对曾祖母、祖母非常孝敬,分家单过后母亲好像忘了曾受的“气”,做点好吃的总要端过去一碗,她们的针线活也是母亲做。

那一年,婶母生孩子难产,连请来的接生婆也说“不好了”,但母亲细心照料,煎汤熬药硬是把婶母从死神手里抢了回来。婶母后来一提起来就掉泪,对母亲感激不尽,母亲总是淡淡的说:“妹妹别往心里去,应该的,应该的”。但母亲生了六个孩子,却连一个月子也没养上,第二天就下地做饭干活。

农村每隔五天有一个“大集”,四村八乡的人们都赶来县城进行农产品交易买卖,卖蔬菜水果的,卖鸡鸭鱼肉的,粮食布匹衣服的……五花八门十分热闹,母亲常把做好的鞋袜拿到集上去卖,卖些钱贴补家用。

有一次,一位来赶集的老人来到我家,进门就叫“少奶奶”,母亲先是一愣,接着热情地把来人让到屋里。老人已经很苍老了,满脸皱纹褶子,驼着背,一双树皮样的老手不时擦着眼泪。母亲打发哥哥去集上割肉,还一个劲地让我们叫“爷爷”,原来是我家曾经雇的长工“崔爷爷”。他感谢母亲对他的照顾,老人在我家那些年,母亲总给他拆拆洗洗,缝缝补补的,有时还要做鞋袜送给他。农忙时,母亲把做好的“烙饼炒鸡蛋”等硬饭食,熬好的绿豆汤送到地里,让崔爷爷他们吃了饭在地头凉快地方歇歇,免得来回跑,而母亲一双小脚来回要走上十几里路,常常是汗流浃背,气喘吁吁的。祖母不让婶母去送饭,说是“大脚片子出去丢人”。崔爷爷回到乡下后,时常捎些晒好的干辣椒、茄子干果青菜给我们。多年后读到鲁迅先生的“故乡”,我常常把文中的闰土看成当年的崔爷爷,多么善良纯朴的老人啊!

在我童年的记忆里,父亲是缺位的,我不记得他管过我们什么,甚至不记得他的样子。

祖父去世的那一年,父亲奔丧回来了,算起来父亲那年也就四十出头,高高瘦瘦的一个人,戴着眼镜,文质彬彬的。母亲那些日子做事更有劲头,把父亲带回来的脏被褥拆洗一新,还做了新棉衣怕父亲在北方受冻,那年哥哥初中毕业,父亲把哥哥带走了,哥哥后来在林区参加了工作。每次想起哥哥母亲都会流泪,从小被当作“命根子”的儿子从未离开她半步,但母亲识大体,对哥哥离家北上并没有说什么。

三年自然灾害时期,家里实在过不下去了,生产队里没有口粮分给大家,地里光秃秃的野菜都挖光了,母亲把能吃的让给我们,自己胡乱对付着,脸、腿、脚都肿了,父亲这才把我们从老家接出来,一家人总算团聚了。在那个“票证”时代物质十分缺乏,母亲依然忙忙碌碌,种菜养鸡,春天挖野菜,秋天拣麦穗,溜土豆等,总想让一家人吃的饱些,过的好些。这样安稳的日子仅过了几年,父亲因家庭成分被打成“黑五类”历史反革命,哥哥在林场小学当校长被打成“走资派”现形反革命,母亲整日泪水涟涟,那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人,她得了严重的失眠症,整夜整夜合上不眼!

父亲被遣返回原籍劳动改造,哥哥遭受批斗,哥哥的腰部被木头砸成重伤,后虽多方医治仍然落下严重的腰疼病。父亲和母亲回原籍后住在自家的老房子里,父亲每天和社员一起下地干活挣工分,反而躲过了一连串的武斗。父亲对这段生活颇有感慨,他后来对我们说:乡亲们没把他当阶级敌人反而给予他很大帮助,他学会了很多农活。我当时在外地上学没有受到多大影响,只是没当上“红卫兵”。再后来我毕业了,被分配参加了工作,哥哥也恢复了工作,母亲后来又来到我们身边帮着看孩子,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五六个孩子都是母亲一手带大的,等到我们的孩子都上小学幼儿园了,母亲到底放不下父亲又回到了老家。可是,好日子还未到来,母亲因积劳成疾一病不起,等到我们急匆匆地赶回家时母亲只剩下一口气了,硬撑着为的是再看儿女最后一眼。母亲走了,我们竟买不到一双为母亲送终的寿鞋,母亲奔波了一生的“小脚”最终还是穿着自己早先做的“尖头鞋”上了路。

在母亲的灵前,我们一个个哭成了泪人,没想到的是父亲竟也泪流不止,哭了个声咽气短。

母亲走后不久,父亲被落实了政策,补发了工资,父亲用补发的工资将两间土坯房翻盖成铮明瓦亮的的三间大北房。那年我回乡探望父亲,见母亲的遗像被端端正正地挂在新房的堂屋里,我禁不住嚎啕大哭:我可怜苦命的母亲啊!我的亲娘,好日子开始了您老人家却走了,再也看不到也享受不到了。娘啊!您的女儿有幸生活在这样文明幸福的社会里,没有裹脚之苦,没有那么多的磨难!愿您在另一个世界里也能分享女儿的快乐和幸福!

转眼,我也退休多年,岁月悠悠,青丝变白发,有时和子女聊起民国女人的小脚 ,孩子们总是会说什么封建啊、糟粕啊之类的话,可是对我来说,母亲的小脚永远都代表着辛苦、勤劳、和对我们深深的爱!

【作者简介】何凤茹,退休教师,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作协会员,喜欢文学,笔耕不缀。有多篇小说、散文、儿童文学发表于《呼伦贝尔日报》《北方少年》《中国教育报》。

(本文经作者授权发布)

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征稿启事

在人们的心目中,文学始终有着生机勃勃的力量,教育历来有着沉甸甸的分量。长期以来,全国涌现出一大批扎根生活、个性独特、充满灵气的教师作家、诗人和文学爱好者,在全国产生了较大影响。

为提升教师和教育工作者的文学素养,推动文学教育乃至语文教育的发展,培植全国教师文学的中坚力量,当代文学精选(原天下文摘精选)微信公众号决定举办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具体事宜如下:

一、征稿对象:全国所有教师和教育工作者中的作家、诗人、文学爱好者。

二、征稿题材:不限(亲情、爱情、友情、美景、哲思等都可以,正能量就行)。

三、征稿要求:每位作者散文限投一篇,5000字以内,散文诗限投两章,每章1000字以内,诗歌(含古体诗词)限投5首,每首50行以内,或单首200行以内。所有作品只要不是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的都可以参赛,在其他微信公众号推送过和不愿意授权本公众号独家发布的作品请勿投稿参赛

四、投稿须知:来稿须注明“教师作品征文”字样,附带100字左右作者简介、生活照片二张和详细通联。

五、参赛要求:参赛者须关注“当代文学精选”微信公众号,并跟踪大赛进展情况,才能参赛。

六、征稿推送时间:即日起至2021年731日。

七、投稿邮箱:sczgz2018@163.com

八、评奖方式:在作品质量符合推送条件的前提下,依据阅读量、赞赏量开展评选。自作品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内阅读量达到500后,每超过100记1分;赞赏量达到10笔(每笔5元以上有效)后,每超过1笔记5分。按得分多少评定获奖等级。作品自推送之日起一个月后增加的阅读量和赞赏不再计入总分。

声明:不认同者勿扰。

九、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奖金600元+荣誉证书;

二等奖3名,奖金各300元+荣誉证书;

三等奖6名,奖金各100元+荣誉证书;

优秀奖20名,荣誉证书。

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组委会

当代文学精选微信公众号

(0)

相关推荐

  • 又到枣花飘香时

    我出生在偏远的农村,老家临街而居.对面有两条小胡同,东面的那条小胡同有好几家住户,那里有我儿时的玩伴,那里的天空曾记下我们的欢声笑语,那布满岁月尘埃的墙根下应当还有我们摸爬滚打的印迹.西边那条胡同里只 ...

  • 【阅读悦读·散文】许久香《 两个蟠桃》

    [作者简介]许久香,山东散文学会会员,作品散见于<当代散文><望月散文><大众文苑><华夏论<中国草根><山东文学>等. (本文由作者 ...

  • 散文《啊,美丽的地瓜花!》杨明昆

    原创作品一经采用将根据各种留言等情况将发布5家媒体,优秀作品还将发12家媒体!       也许因为我是个直脾气的男子汉,所以我对花不太感兴趣,但是,独独有一种花例外.这种花,茎高花大,可以说它才是花 ...

  • 【086】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李晶华作品

    另类老爸 李晶华(黑龙江) 说起80岁的老爸,大家心目中可能会出现那些"古板"."沧桑"."面朝黄土背朝天"."脏兮兮的老人".& ...

  • 【093】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徐浩铭作品

    阴历十九的月亮 徐浩铭(陕西) 浓睡不消残酒. 半夜醒来,闲来无事,醉眼望月亮. 天阴阴的,有些氤氲.没有星星,只有那残月一轮,还在那儿悬挂着.于是,整个天幕显得空寥,而又苍凉. 你是圆了又缺的月亮, ...

  • 【097】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徐浩铭作品

    逝 去 徐浩铭(陕西) 你飘然而来,我空灵的燕子.因你,白云装点成碧蓝的天,迎接你嘹亮.清脆的歌喉:因你,清风碎成轻曼的步子,随你精灵般的尾翼,剪开浓得化不开的梦. 你飘然而来,我空灵的燕子.因你,湖 ...

  • 【084】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南枫作品

    不妨给情绪化个装(外一首) 南枫(河南) 说话时高一声低一声 走路时急一步缓一步 比划时扬一手收一手 这都是情绪的容颜 朴素自然理所当然 虽然素面朝天 不一定是尽善尽美的圆满 因为你的朴素颜面 或许 ...

  • 【100】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郁飞飞作品

    归 宿 郁飞飞(江苏) 我和哥的感情之深厚由来已久:我们从小生活在新疆,父亲因工作长期在外地,哥过早地承担着家庭的重担.小学六年都是他骑单车带着我,中学离家寄宿每个礼拜他都来看我:母亲病故时他刚刚成家 ...

  • 【102】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魏群作品

    希望中的五月 魏群(河南) 看着泛黄的麦浪 心中涟漪荡漾 希望早播种在画图①中 丰收的五月招手相望 太平盛世,天公照应 八十三场雨②,月月惠顾 连续十七年的丰收 真乃是天下福,黎民福 常言道" ...

  • 【082】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陈新月作品

    卖驴者说 陈新月(北京) 街东头的大槐树下,孩子们围着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爷爷,缠着嚷着要他讲故事.老人在抗战时期曾担任游击队交通员,被叛徒出卖,日军抓获,严刑拷打,经历生死劫难.他沉思一阵,捋了捋白须, ...

  • 【077】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纪伟东作品

    师者如斯 纪伟东(辽宁) 一支粉笔 描绘世间万象 三尺讲台 架起梦之桥梁 四季晴雨 收获纯真理想 九思十霜 教育心之所向 十年树木 成就棵棵栋梁 八索文思 燃起灵动火光 四书三字 传授先贤思想 两雅一 ...

  • 【078】第二届全国教师文学作品大奖赛王洪一作品

    老师送我一句话 王洪一(河北) 有一位老师,我终生难忘,他叫杜洪喜,是我中学时代的班主任老师.杜老师病故三十多年了,但他的音容笑貌却永远地留在了我的记忆里:他的教诲,一直影响着我一生,使我在学习.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