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观点 | 8岁男孩创作中英文童话书:有远见的父母,都会在这一点上下功夫
01
最近,来自厦门的8岁男孩李泽正,在养兔子的过程中,与兔子做游戏,帮兔子建窝,经常找兔子聊天,发挥想象力,创作了一本中英文童话书《兔子英雄记》。
从小爱读英语的他,梦想是成为一名作家,目前他已在进行第二季的创作。
爸爸表示,儿子总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和创作欲望,作为大人,能听儿子分享那些奇思妙想其实是件很有意思的事。
正是因为爸爸尊重孩子的天性,很好地保护了李泽的创造力,才能让他的梦想得以实现。
教育进展国际评估曾对世界21个国家进行调查,结果显示:中国孩子的创造力排名倒数。
美国艺术教育协会曾提出了孩子拥有创造力的十个特征:
·好奇心
·能够表达内心的感觉和情绪
·爱探索、爱冒险,愿意尝试新鲜事物
·能够基于已有认知,产生新想法,创造新概念
·不总是“逻辑”回答问题,常有惊人之语
·不盲目接受权威或者唯一答案,有自己的见解
·对于喜欢事能全情投入,非常专注
·拥有发散性思维,能寻找多种解决方案
·能发现一样东西的多种用途
·有时能说出相当有哲理的话,具有抽象思维和概括性
孩子天生就是创造家,只是在成长的过程中,很多父母都忽视了这一点。
实际上,父母给孩子最具有远见的教育,就是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02
有创造力的孩子,更容易成功
英国教育学教授肯·罗宾逊曾做过一个题为《学校扼杀创造力》的主题演讲,这次演讲成了 TED 历史上最受关注的演讲之一。
他在演讲中提到:所有孩子都是伟大的天才,只是我们无情扼杀了他们的才能。他说:“创造力和文化知识在教育中占同样比重,应该同等对待。”
1958年,心理学家保罗·托伦斯对400个孩子进行追踪研究。
这些孩子做了一份以“操作”为主,时长90分钟的测试题。比如:给孩子一只兔子玩偶或玩具,让孩子想一想如何变得更好玩;或者给孩子一张涂鸦,让孩子根据涂鸦编故事……
几十年后,研究者发现,当初创造力越好的那些孩子,成就越大。
美国一个咨询公司也曾做过一个调查:预测未来被替代风险最小的20个职业。数据显示,有90%的职业需要极具创造力的人才。
创造力好的孩子,往往具有更好的个性品质和情感体验。他们自信自立、兴趣广泛、喜欢探索和体会周围发生的一切,这样的孩子,通常会有更好的未来。
03
你的打击,正在扼杀孩子的创造力
然而,并不是所有创造力的种子,都能开出梦想的花儿。有些孩子的创造力,还没发芽就已经被抹杀。
朋友说他小时候的梦想,是想造一种神奇的房子。这种房子,比泡沫轻,比钢铁牢固,不占空间且方便移动。
然而这样的想法,却遭到父母无情地嘲笑,说他是痴人说梦,深受打击的他再也没有跟任何人提及过此事。
直到后来,3D打印房屋出现,几乎完全实现了他的预想,朋友感慨万分:那个可笑的梦想实现了,只可惜不是我实现的。
查尔斯·布劳尔说:一个新的想法是非常脆弱的,他可能被一声耻笑或一个呵欠扼杀,可能被一句嘲讽刺中身亡,或者因某位权威人士皱一下眉便郁郁而终。我深以为然。
北大励志宣传片《星空日记》里有讲过一个喜欢星空的孩子,他从小的梦想就是摘星星。
因为这个梦想,他被老师批评,被同学嘲讽,还被父亲威胁,只要提及天文学,就得挨顿揍。
后来,他去了北大读经济,却频频跑去天文系蹭课。他的内心,始终惦记着那片闪闪发亮的星光。
如果说孩子是梦想的筑造者,那父母就应该是他们梦想的守护者。
每一个看似不靠谱的梦想,都能为孩子插上“创造力”的翅膀。父母否决的,不光是一个“可笑”的想法,还有可能是孩子未来的无限可能。
04
对孩子最好的教育,是守护孩子的创造力
伟大的画家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问题是怎么在长大之后仍然保持这种天赋。
为人父母,我们应该对孩子具有创造力的思维加以保护,并不时地鼓励,巧妙地推动。
1、鼓励孩子积极发问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伊西多·拉比,谈及自己获得成功的原因,他说:小时候放学回到家后,妈妈从来不问“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而是问:“你今天有没有提出一个问题?”
好奇心是孩子最宝贵的东西,是创造力的出发点。
当孩子产生好奇心,有积极探索的欲望时,父母要学会欣赏和鼓励孩子,引导孩子主动地去研究去发现。
能积极发问的孩子,才有弄明白事物本质的强烈愿望,才能形成创造力头脑。
2、不给孩子标准答案
网上有一位来自美国的退休老师认为,现在的孩子缺乏想象力和创造力。
他还举了一个例子:20年前,他让孩子们画一个来自外星的朋友,孩子们的答案五花八门,有长汽车轮子的,有长公鸡头的,还有长芭比头发的……而20年后,几乎所有的画都是固定统一的形象。
爱因斯坦说:唯一阻碍我学习的,是我的“教育”。
标准唯一的答案,给孩子框定了单一的思考模式,会限制孩子的想象力,把孩子变成“装在套子里的人”。
长此以往,孩子的创造力就会消失,并慢慢地再也找不到。
所以,我们应该允许孩子把树叶涂成彩色,把房子画成圆形,不要去评价孩子画得像不像,画得好不好,不去纠正孩子用什么色彩,给他一个天马行空的脑袋,他会还你创意无限。
3、放手让孩子实践
我曾在一篇文章里,读过这样一个故事:有个爱吃鱼的女孩,她想要发明一个去刺机。她的妈妈回答她:我也很想得到这样的机器!
然后,在妈妈的帮助下,小女孩做了很多尝试:用钳子去拔,把鱼肉煮熟后碾压再干炒去刺,给鱼喂酒喝……
最后,她们也没能发明出高效的去鱼刺机,但妈妈的做法,无论是在精神,还是在行动上,都给了孩子最好的鼓励。
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让孩子去尝试。
其实,只要多给孩子一些实践的机会,就能让孩子的“创造力”,在不断地试错和改错中,得到很好地保留与发展。
4、努力“玩”出新花样
北美对创造力有多年研究的专家们指出:创造力来源于好奇心和爱玩的心态,每个人都有最基本的对快乐感的需求。孩子更是如此。
闺蜜晓晓就是一个很会“玩”的妈妈,她会让孩子去捡不同颜色的树叶,然后制作成帽子,会让孩子把捡来的石头涂上色彩,画成他们喜欢的卡通形象,会和孩子们一起,把家里的废弃的瓶瓶罐罐和纸箱,全都变成“形态各异”的创意作品。
有这么一个会玩的家长,孩子耳濡目染,总能冒出很多新奇好玩的想法,而这些稀奇古怪的想法,便是培养创造力最好的土壤。
记住,玩的方法越是丰富多彩,越有利于提升孩子的创造力。
瑞吉欧在他的诗歌《儿童的一百种语言》中,这么描述妨碍创造力的教育:
“他们告诉孩子,不需用手思考,不需用头脑行事,只许听不许说,不必带着快乐来理解……他们催促孩子,去发现已存在的世界。”
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就是不要用我们已知的知识,去限定他的认知,扼杀他的创意,让孩子去发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世界。
笔名:纳雅,育有一子一女,热衷研究儿童心理,坚持在育儿的道路上实现自我价值。
信洁心理驿站欢迎您的原创,一经录用,稿酬从优!
本文配图来源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编者删除
精彩原创:
心理美文| 15岁女孩告白72岁爸爸:哪个瞬间爸妈的爱让你突然觉得特感动?
育儿观点 | 玩游戏的孩子十年后什么样子?90%的父母不知道!
热点话题 | 上海17岁男孩天桥自杀:孩子受委屈时,需要的是安慰,而不是指责
点一下在看,就多了一份被看见的喜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