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搞定工作,我和同事成了敌人”,职场恶性竞争,坑了多少成年人?

领英LinkedIn昨天

关注
为什么现在的年轻人越来越强调职场公平?

最近,朋友A因买房要还房贷,想多赚点,就辞掉了坚持两年的工作,去到新公司。

面试时,HR和主管都打保票,承诺公司氛围良好,非常适合A这种年轻人来奋斗。

而这家公司提供的薪水,也比之前翻了一倍,A很满意。

可去了之后她才发现,这里风气不太对。

首先是主管,整天板着黑脸,和面试时的慈眉善目,判若两人。

然后是周围同事的内斗。

从暗地里的互讲坏话,斗到明面开会时的针锋相对,还美其名曰“建设性冲突”。

最恐怖的是,大家这么折腾,根本没空理会客户。就算能和客户达成意向,也会因同事的拆台作梗,把单子搅黄。

A对此很不理解。

大家齐心协力,多赚点钱不好么,为什么非要争个你死我活?

这种疑惑,也是如今很多年轻人的心声。

职场争胜负,是如何产生的

相信大家都看过,@金馆长的表情包。

可在魔性笑容的背后,是@金馆长耍赖,抽了小孩的板凳打赢了游戏,才如此开心。

而在现实中,我们与同事的关系,就是这样。

平时表面上嘻嘻哈哈,大家其乐融融。一到有利益纠葛的时刻,彼此都想抽对方的板凳

有些年轻人,就在这种争强好胜中吃了大亏。而他们踩坑的地方,大致有三种:

1. 不分敌友,盲目竞争。

我曾带过一位实习生,本身没啥坏心眼,就喜欢和人竞争,想从中获得进步。转正后,小伙被领导分到了核心部门。结果没出一个月,辞职了。

原因是,小伙在竞争中得罪了人。因为他的表现优秀,让有些敏感的人,意识到这是威胁;有些在竞争中输给他的人,就开始产生记恨。

大家无一例外,都开始针对他。

所以在职场中,无论是暗地竞争,还是明面比拼,当我们获得成绩,必然会将旁人变成背景板

良性竞争需要彼此的胸襟,恶性竞争则只需要戾气。

2. 立完美人设,没有团队意识。

在我刚开始工作时,遇到了同事B,她属于是公司里业绩好,状态好,名声好的完美员工。

因为她平时显得“不食人间烟火”,人设端得很高,所以和周围同事的距离感异常明显。

随着她不断拿到成绩,距离晋升越来越近,大家都很酸,也很嫉妒。

终于,有人坐不住了,开始在工作中给B制造麻烦,该配合的事,拖延不配合;还有人在私下造谣,编造她的种种问题。

B就算再优秀,内心再强大,也顶不住同事内斗的“频繁攻击”,最后只能离开。

因此在职场,树立完美人设,脱离团队孤军奋战,很危险。

有些人,就是见不得你的好,也不想让你过得好。只有打击你,拖你下水,他们才会内心平衡。也因为嫉妒的存在,内斗就会产生

3. 没有站队,只想左右逢源。

或许你会纳闷,既然被瞄准的人都是优秀且强大的,那如果自己不参与竞争,也不突出,是不是就高枕无忧了?

其实,这也未必。

在电影《浪潮》中,有位教师在进行“独裁实验”时,为了快速团结众人,就让大家把楼下其他班级同学,视为敌人。

随后效果立竿见影。

家十分团结,都在使劲跺脚喊口号,誓要通过制造噪音,影响楼下的“敌人”。

而在职场中,一些争强好胜的领头人,也会为了团结大伙,从而物色一些无辜的人,当靶子。

相较于去招惹那些已经站队的人,显然不站队的人,更容易欺负。

所以,即便你不站队,后续也很容易受内斗的气

想在公司派系之间保持中立,就会让自己成为“肥肉”,谁都能踩你,谁都能欺负你,没有关系基础,也没人得意你。

内斗就因此像苍蝇一样,哪里有利益纠葛,就飞向哪里。

职场内斗,可以避免么

其实,我们讨论胜负欲时,指的是两种心理态度:

一是进取心强,对自己要求高,习惯性地挑战自己拿出更好的结果;

二是极端状态,单纯地好斗,对“赢”有着不健康的痴迷。

针对这种状况,领英行家杨朝晖提出了“三不斗”的解决方案。

首先,在求职时擦亮双眼,不去和喜欢“斗”的人扎堆,不去拥有那种氛围的公司。可以参照三个维度进行判断:

(1)团队氛围真正好的公司,不会在你面试时刻意强调。而那些把氛围挂在嘴边的公司,大多都有猫腻。

(2)尽量选择处在行业上升期的公司,当大家都有钱可赚,啥问题都不是问题。可若是蛋糕变小了,任何问题都会成为斗争的借口。

(3)打探一家公司,要重点关注产品力,如果对方能持续输出像样的产品,就说明主营业务还算健康,公司团队协作是比较有效的。

但有一点需要承认,在求职时,无论我们如何避免,市面上没有内斗的公司,终究是少数。

若是我们真遇到了,存在内斗的公司,该怎么办?

具体方法,可以再参照三个维度:

1. 得意之时,把所有人都顾及到。

在电影《我不是药神》中,有一处细节,讲的是徐峥分钱,然后黄毛以为没有自己的份,起身要走。

结果徐峥立刻叫住了黄毛,给了属于他的那份。

无独有偶。

在我还是实习生时,当时公司有位同事,签了一个大单,然后请大家喝饮料。

我以为没有我的份,毕竟自己刚来,只是小透明。

但没想到,那位同事真递给我一瓶,还鼓励我好好干。那瓶饮料的滋味,直到现在我还记得。

而这位同事,在后续只要签了单子,每次都会给周围人一些小恩小惠。

我当时所在的公司,内斗很严重,但奇特的是,基本上没人找这位同事的麻烦,大家都给他面子。

这就是用人格魅力,获得了大家的认同。

除此之外,我们自身的态度也很重要,就是不能忘记自己是谁。

保持谦卑,平时对同事多操点心,相信他们在后续也会还以真心。

2. 装傻充楞,让大家心理平衡。

在我应对公司内斗时,经常使用的方法就是装傻充楞

也就是平时每表现好一次,就故意犯点无伤大雅的小错误。

这样做,一方面用错误对冲了我的成绩,使自己不太显眼;另一方面,也给了同事吐槽我的空间。

或许有人会担心,这样做会影响自己在领导心中的形象。

其实并不会。

因为领导对员工的判断,日常表现只占很小一部分,对方没空整天盯着我们。

占主导地位的,是业务能力,以及大家的评价。而只有把同事基础搞好,我们才有合作的机会、表现自己的余地。

否则就是空谈。

3. 寻找队友,找队伍背书。

之前有次开培训会时,同事C无故缺席。

等领导就位后,那些和C有仇的同事,都在旁边扇风点火,和领导控诉C不敬业,不来开会,不尊重公司等等问题。

然后这时,有位领导器重的主管发话了:

“C平时工作认真,也很用心,我相信他不是故意缺席的。”

这一下就让那些想内斗的人,彻底闭嘴。

MIT斯隆商学院教授埃德加·沙因,曾提出过名为三级关系的理论,是指:

在职场中,大家关系相处一般的,是1级关系;互相之间能玩得来,有默契的是2级关系,能将一个有距离的陌生人变为能够信任的关系,而亲密关系是3级关系。

也就是说,当我们想在职场中寻找帮手,1级关系,因为交情不深,往往靠不住、

2级关系开放度更深,也更容易遵从彼此的承诺。

就像那位主管,之所以帮同事C说话,也是因为他们之间拥有长时间的合作关系,属于一个队伍里面的。

这样做的好处,就是利用队伍的公信力,让旁人不敢来找麻烦。自己遇到困难时,还有人能帮

而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将我们的前途,和队伍绑在了一起。若是领导换届,或是队伍跟别人内斗,我们也很容易受到牵连。

但总体而言,利用站队来寻求庇护,仍然是普通打工人,避免被斗的有效方法。

那种不屑于站队,期望着能自成一派,就搞定职场内斗的情况,只会出现在电视剧中。

现实中的职场,没有一本万利。

最后,也希望你能找到合适自己的选择。

今日互动

你所在的公司氛围怎么样?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LinkedIn”(ID:LinkedIn-China),作者:晋良,36氪经授权发布。

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36氪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