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本书,以及关于「速读」

今年4月13号,正式开始执行一个早就想尝试的计划:每周一本书

读了这么多年书,这也是第一次正经说一说“读书”这件事。计划执行了一个多月,有很多收获,尤其对「速读」这件事有了新的体会。来跟大家说说。

1、读太快记不住怎么办?

答案是:读慢了你也未必记得住。

绝对是亲身体会。

比如《人类简史》这本挺有名的书,400多页。如果按我以前的习惯,至少也得读一个月。这就带来两个问题:

1)因为篇幅较长,想想要投入这么多时间,结果干脆不读了。这就是为什么我在至少两年前就想读这本书,一直拖到了现在。

2)如果花上一个月,慢慢读,真的能“效果”更好,或者说记住更多知识点吗?根据我自己以往的经验,还真未必。

真实的情况是,对于篇幅较长的书,因为“战线”拖得太长,导致读到后面已经忘了前面是什么;以及,往往最开始对这本书的兴趣也衰减了很多,后期甚至只是为了读完而读完。

而我发现,如果规定好“一周内读完”,自己反而在读的时候更能集中注意力,更能跳过相对次要的内容,在较短的时间里捕捉书中最主要的信息。

2、你需要记住“所有内容”吗?

答案是:根本就不可能。

很多人读书,好像非得要记住越多内容越好。但实际上,也未必。

既然我们读一本书,完全不可能记住“所有内容”(读得再慢也一样),那我们该记住哪些呢?

我觉得,在速读的前提下,记住那些对自己“最有用”的部分就可以了。比如给自己带来启发的,让自己眼前一亮的,觉得很有意思的,等等。

当我们放弃“记住越多越好”这个执念的时候,读书就会变得更轻松。即使一本书我们只记住了一两个让自己很受启发的点,最好还能在之后的生活里践行、给自己带来持久的影响,那这本书就完全没有白读。

3、复盘和输出

首先,复盘,这一点很重要。

每天读过一部分之后,空闲时候,在脑子里回想一下,今天读到的精彩的地方有哪些?

你会发现,这些在你脑子里被搜索过、被“复盘”了一遍的内容,印象会格外深刻,往往会变成这本书里你最终“记下来”的部分。

其次,输出。

在读的过程中,发现好的观点,可以随时分享出来。以及,读完一本书,用几句话总结最核心的思考,然后分享。

过段时间你会发现,也许你记不得书里的大部分内容,但曾经「输出」过的那部分还依然记得——往往是你印象最深的部分。

比如图片里这本书。当时我看到这句话,随手就分享了出去。这本书对我来说有些难懂,现在回想起来,整本书就记住了这么一句话:

“我们是获得了生命的星辰,然后被宇宙赋予了发现自我的使命。”

但这句话给了我很多力量和思考。

4、好书可以读第二遍

我之前有个习惯(其实现在还有这个毛病),就是读完一本书,感觉就完成了一项任务,而之后基本不会重新再读了。

如果我们默认一本书不会重新再读,那在读的过程中就会倾向于“慢慢读”,因为自己“只读一遍”。这样反而回到了前面提到的“慢读”状态。

如果一本书很好,那匆匆读过岂不是会漏过很多好内容?

答案是:好书可以读第二遍啊!

如果一本书很棒,那第一次可以速读,对这本书有一个整体了解,同时用前面的方法记住那些精彩的片段。

之后,如果值得的话,可以不设时间限制,再慢慢去读、灵活地读(比如有空闲时间,随便选一个章节来读),而这个过程可以和下一周的「每周一本书」同步进行。

我发现,相比慢悠悠几周读完一本书,用这种方法快速读完第一遍、之后再细读第二遍,反而能更好地记住书中内容,效率更好、效果也更好。

5、没必要按顺序

一本书是不是要从头到尾、从序言到附录按顺序读?

答案:完全不必。

但我以前就是这么读的,因为我觉得:这样才能按作者的思路来理解这本书,而且不会“漏掉”内容。

但这种读法,反而造成很多问题,比如:

我本来读这本书是想解决心里的某个问题,于是对书里的某个章节很感兴趣。但因为怕“打乱顺序”,所以偏要从头读。

结果呢?等按顺序读到这个章节,往往是几天以后的事了。最初的兴趣很可能已经衰减大半,甚至连最开始的问题都忘了。

效果大打折扣。

所以,我的建议是:先看一下目录。如果对书里的某个部分很有兴趣,或者认为某个部分是最重要的,或者对自己来说当下是最有用的,那就不妨先读这部分。马上读完,马上就能用到。其他的再慢慢读。

我就用这种方法读完了《绩效使能 超越OKR》,在短时间里对OKR建立起了初步的认识。有这本书的小伙伴可以打开看看,如果我从第1章开始按顺序读,那读到核心章节的时候估计已经没什么耐心了。

6、别轻易打破惯性

在「每周一本书」的刚开始阶段,我挑的都是篇幅不长、也相对易读的书。目的只有一个:确保能在一周内读完,把计划执行下来,建立起惯性。

中间偶尔有时间不够的时候,不妨挑一本很短的书,打打折扣,但关键是:不要打破惯性。

这也是一个技巧:在养成一个习惯的初期,最关键的是坚持下来。当形成惯性,之后就会容易了。

这里也顺便回答一个小伙伴问我的问题:

如果一周时间快到了,眼看要完不成,你会因此加快速度而放弃质量吗?

答案是:会。加快速度,“完成”很重要。别忘了,好书还可以读第二遍。

关键是,别轻易让flag断掉。

7、设定目标的好处

我发现,设定“一周”这个目标,还有个额外好处:推动自己更好地利用时间。

之前在有碎片时间的时候,我往往会刷刷手机,有时候干脆什么都不看,只是来回扒拉屏幕而已。实际上,我每天在这种事情上浪费了大量时间。

但是,最近设定了“每周一本书”的目标,所以会给自己带来一定的压力,所以我发现在有碎片空闲的时候,我会更愿意把这些小段时间利用起来,去读几页书。

一段时间之后,我发现自己对“碎片时间”的利用效率整体上实现了一轮优化。

实际上,目标的“倒逼”作用是很有用的。如果定这个目标,我在过去这一个多月里完全不可能读这么多本书。而相应的时间基本也就是浪费掉了。

我还发现另一件有趣的事:当我读得越快,读书效率越高时,越会不断发现新的好书,然后又更有兴趣下周开始读下一本书。


上一篇:获得成长的最佳方式之一

相关推荐:“30天清理100件物品”是什么样的体验?

-------

关于“每周一本书”,我会把每周的读书思考记录在「知识星球」里。

顺便再说一下“写作”这件事。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