辈出良驹铭先贤
2019年1月30日下午,与从事离退休干部工作的同事刘芳一同看望居住在老科技馆家属区的退休职工沈永华老先生。沈老,上海人氏,家庭乃名门望族,早年毕业于圣约翰大学,满腹学识,为人低调,做事本分,与世无争。沈老由于两耳失聪,平时来人很难敲开门,于是,刘芳提前让邻居通知沈老在家等候,约好我们两点半左右造访。我因临时处理追加公务,晚到了半个多小时,没想到房门早已敞开,沈老静坐客厅一直在等候我们。与其握手,顿感冰凉,其心之诚,令我感动。
据刘芳介绍,沈老平时寡言少语,我们的到来让他非常高兴,没想到我和前辈一见如故,一聊就是近一个小时;刚开始,还要大声对着他耳朵说话,最后干脆以笔代言,相谈甚欢。临别时,他听说我曾在科普出版社工作过,十分兴奋,遂要我坐下继续交谈;并走进里屋取出几本上个世纪80年代《知识就力量》合订本,告诉我他也曾在科普出版社工作过,担任《知识就是力量》杂志编辑,并仔细询问我当年同事下落,是否依然健在,关切之情,言溢于表。调到中国科技馆后,沈老又负责《科技馆》杂志编辑工作。我们俩真的很有缘分。我也是搞杂志、当编辑出身,与沈老又同在科普出版社和中国科技馆工作过,沈老当年的熟人编委大都也是我的忘年之交。
离开沈老家后,我在朋友圈里发了探望的微信,朋友们纷纷点赞沈老一头披肩白发,惊呼大有文艺青年、资深艺术家样范。其实,老先生并非故意作秀,披肩长发实为无奈之举。沈老师年近九十高龄,老伴已去世多年,每周请钟点工来家做三次饭,供他和50余岁的智障儿子7天21餐所用。老先生中等个子,瘦弱的身躯却只有七十余斤,双耳失聪,行动不便,生活艰难,自然无暇打理头发。刘芳对离退休职工体贴入心,沈老视其如女儿。这些年来,都是刘芳定期抽空上门帮他修剪头发,这次又提理发之事,沈老却执意不肯,坚持春节过后方肯修剪。
沈老告诉我,他们兄弟姐妹共7人,他排行老二,全部健在,都很长寿。他认为,这主要得益于母亲17岁就开始生育孩子,那是女人最好的年华,身体健壮、奶水充足,因而孩子个个健康;就他而言,之所以长寿,另一个原因是他必须照顾智障的儿子。个中的酸楚,外人很难体会。
沈老学识渊博,足不出户尽晓天下大事,与我畅谈北京地区科技馆之布局,并多有良策建言,使人颇受启发。老先生轻易不接受他人帮助,对我提出的让科技馆共青团志愿者定期帮扶他协理家务的建议,断然谢绝,自称仍可自立生活、照顾痴儿,不必劳驾他人。见我们代表单位带来慰问品、慰问金,沈老深感不安,持意要回赠我们个人礼物,遂指桌上花瓶、闹钟、饰物等,让我们任意挑选取走。见我们一再谢绝,遂坚持要将《知识就是力量》《科技馆》杂志合订本各一册赠我,理由是我爱读书,将来一定用得着。老先生受之以桃,报之琼瑶,不愿欠任何人情,待人至诚,令我感动。
这正是:
赞声齐奉耄童颜,
沈思少语学识渊。
永系期刊文载道,
华显才情书建言。
同僚相慕时恨短,
行道互珍话喜绵。
前人栽树后乘凉,
辈出良驹铭先贤。
科普出版社的老同志,还有认识沈永华老先生的吗?
(“松鹤延年”图片为网络下载,用于非商业用途,特此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