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野:学生不服管,还是教师不会管?
虹野:学生不服管,还是教师不会管?
文/虹野
近日,一段女副校长和学生对骂的视频在网上热传。据了解,因一名学生在走廊喧哗,女副校长制止该生时,这位学生未理会而回了教室。该女副校长则到班内,随后发生语言冲突,并导致激烈对骂。
学生课间喧哗、打闹、奔跑的时候,老师制止的时候学生已经跑没影了,这几乎是每一位老师都会遇到的现象。有的老师可能不以为意,毕竟太常见了,也有的老师可能会觉得“师道尊严”受到了冒犯,可能会不依不饶、一查到底去“管教”学生不良行为。
但是,我们不得不思考一下,学生课间喧哗、打闹在平常又有多大的“罪过”呢?有没有必要对学生不依不饶,甚至大打出手、大骂出口呢?就此事来讲,该女副校长究竟是出于“管教”学生心态还是出于学生不听话触犯了她的“师道尊严”而失态还真的很难分辨。
但是其“这老师不当了,我也不惯着你”的观点在老师中却很有市场,以“爱”的名誉、“管教”的名誉和“教育”的名誉“打骂”学生在当前的教育中并不罕见。我们有很多老师埋怨“不让打、不让骂怎么管学生”?甚至很多老师把“打、骂”当做惩戒学生的必要的方式,甚至很多老师、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师”都呼吁“还给教师惩戒权”。教师惩戒学生是教师法和义务教育法里面都允许的,但是把惩戒简单认为“打、骂”则是对教育惩戒的浅薄的认识。更多的人分不清教育惩戒的目的不是为了“羞辱学生”,更不是为了“杀鸡骇猴”管理学生,而是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让学生产生“罪恶感”,而非是让学生产生“羞辱感”。“羞辱”学生的“打、骂”等讽刺挖苦的形式一定会迎来学生的“反抗”的。
当老师“理直气壮”的说,“打你是爱你”、“这老师不当了,我也不惯着你”的时候,是对教育规律的无知的体现。正如有网友所说“一个控制不了自己情绪的老师,是位不合格的老师”,因为我们无法知道教师对学生的惩罚是教师情绪的发泄,还是理智的“教育惩戒”。
诚然,老师们更喜欢听话的孩子,正如很多老师说,如果孩子不淘气、听话的话,老师无论如何也不可能发火的。但是教育不是培养听话的孩子为目的,“十个孩子九个淘”,我们不能用听话与否来判断孩子的好坏。
我们需要在教育中让孩子们认识到在社会中哪些行为是不允许的那些行为是允许的,作为老师需要克制学生不听自己话的时候的情绪,通过教导和“惩戒”去让孩子认识到哪些行为可以做,哪些是不可以做的。但是无论是“教导”还是“惩戒”都不能变成教师“情绪”的发泄。如若遇到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制止之后尽量不要立刻处理,更不要当着很多学生处理,因为很容易把“教导”和“惩戒”变成“羞辱”,很容易引起学生与老师发生冲突。教育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事后冷处理,让学生对错误充分认识而后接受适当的“惩罚”,远远比有辱教师形象的“打、骂”更有意义。
虹野 中华教育改进社理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