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海新区营商环境迈向“国际前列”

近日,滨海新区政务服务办会同北京城市副中心(通州区)政务服务管理局深入推进京津自贸通办,建立政务服务京津自贸通办联席会议制度,为两地“跨省通办”提供保障。2月1日起,56项政务服务事项实现京津跨自贸区通办,为企业带来诸多便利。这仅仅是新区持续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的举措之一。在过去的一年里,新区重点领域持续改革、对外开放不断深化、自贸区改革取得新进展,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新区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方向,将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作为改革创新的重点任务和提升城市竞争力的重要抓手,建机制、抓落实、促发展,审批更简、监管更强、服务更优,加上优势政策和举措的汇聚,又逐步形成叠加效应,促使区域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有力推进生态、智慧、港产城融合的宜居宜业美丽滨海新城建设。

暖企服务持续升温

营商环境是生态系统,也是生产力。新区提出,要在打造全市第一、全国一流、世界前列的国际化营商环境上持续用力。过去一年,滨海新区打造一体化政务服务体系,统一涵盖企业和群众全生命周期544个事项的操作规程和办事指南,实现全区政务服务事项同标准办理。

“一企一证”改革扩容增面,48个行业纳入“一企一证”范围,得到国务院充分肯定;加强审管联动,道路货物运输等12个许可事项推行最简告知承诺;工程建设项目推行“拿地即开工”审批服务模式,审批时限大幅压缩;突出正向激励作用,首创信用承诺审批分级管理;完善区级信用平台和信用网站,信用共享平台上线试运行,归集数据240万条;持续开展“双万双服促发展”活动,问题解决率达96.8%,解决满意得分99.5分,企业获得感不断增强;建成中国(滨海新区)知识产权保护中心,推进国家知识产权示范城区建设,率先在区级层面出台《滨海新区关于强化知识产权保护的实施意见》,提出“知识产权保护社会满意度达到并保持较高水平”的短期目标和“建成全国一流、有国际影响力的知识产权保护高地”的5年预期目标;“企业刻章,政府买单”,助力企业开办“零成本”;在全市范围内首创机动车维修经营备案承诺制,10分钟完成备案,激发机动车维修市场活力;成品油零售经营许可法人变更业务实现“集团化审批”,大幅降低企业办事成本……这一项项举措,都是过去一年中新区持续深化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的实例,在新的一年里也将继续推进,暖企服务持续升温。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

改革开放创新是滨海新区的“根”和“魂”,从新区开发开放到如今形成“双城”发展格局,一路走来,新区的发展靠的就是改革。回望2020年,新区围绕建设改革开放先行区,深入落实国家和市级支持滨海新区高质量发展意见;做优法定机构改革续篇文章,实施班子、绩效、督查“三考合一”改革;推进国企混改、出清、出让,完成改革140户;民营经济快速发展,民营企业累计达14.3万户,同比增长5.4%;探索“飞地经济”发展新模式,实施跨区域引资、建设、管理和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促进开发区与街镇融合发展;畅通直接融资渠道,新增沪深上市企业3家,沪深港上市企业达4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69家。

当前,我国正在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区委三届十二次全会更是提出了“坚持开放兴区,打造国内大循环北方枢纽和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战略支点”的发展目标。过去一年,新区深度融入“一带一路”建设,中埃·泰达苏伊士经贸合作区内名优商品展示中心和海外仓项目投入运营;为新区海外工程企业和外贸企业搭建供需对接平台,组织中非泰达、天辰等6家境外工程企业与70余家外贸企业进行线上供需对接;经开区国家数字服务出口基地获国家三部委联合授牌,全方位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模式;做好二手车出口企业服务工作,出口量和出口额在全国位居前列;创新招商引资方式,与2000余个重点项目进行在线洽谈、在线推动,组织“云推介”20余次,落地内外资项目7788个,投资额6979.8亿元。

自贸区改革取得新进展

早在2020年12月,区政务服务办仅用半小时就为一家北京企业办好了“天津的证”,这令企业办事员惊讶不已,“本来以为跑手续会很麻烦,没想到现在这么方便。”这是新区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具体体现。如今,京津两地已有56项政务服务事项可实现跨自贸区通办,无疑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多的便利。

2020年以来,自贸区改革取得诸多进展。自贸区政策与产业创新发展局成立;出口加工区、东疆保税港区、保税物流园区升级为综合保税区;累计实施478项制度创新措施,37项试点经验和实践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引进我国北方首家外资私募证券基金机构,开展了我国北方首单临床急需少量药品进口试点;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核心区建设加快,聚集金融、类金融机构2700余家,业务管理规模达3.4万亿元;亚投行灾备中心落户;要素市场建设加快推进,天津租赁资产交易中心挂牌,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业务创新取得新进展;跨境资金池、租赁配套外汇改革效果良好,自由贸易账户累计开户800余个,收支规模超千亿元;国家租赁创新示范区建设成效显著,飞机、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赁业务总量占全国的80%以上,成为全球第二大飞机租赁聚集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