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传统赏石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主要是由4个方面的原因造成的

以灵璧石为首的传统赏石几千年来一直是是我国赏石文化的主流,只是近几十年来逐渐式微,喜欢传统赏石的人为什么越来越少主要原因是以下五个原因造成的。

1,传统赏石资源枯竭。传统赏石开发较早,再加上近些年的疯狂开采,资源迅速枯竭。

精品灵璧石欣赏

2,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是社会文化对赏石文化影响的结果。古代由于科学技术的关系,人们对色彩的认知非常有限,能接触到有色彩的物体都是自然界天然存在的。古代用五彩来泛指各种颜色,五彩为黄、青、白、红、黑,与五行学说中的金、木、水、火、土一一对应。对色彩的认知一直到明、清两代才有了大的发明和发展。对于色彩的认知可以从颜料的应用方面来得到印证。例如明朝以前的瓷器基本都是素色的,明清时期的瓷器特别是清朝的瓷器颜色和纹样都要丰富的多。古代人以纯净的素色为美,现代人喜欢多彩的东西,社会文化的变化影响着人们审美情趣,审美情趣决定了审美取向,这只是现代人喜欢传统赏石的人数减少的一个原因。传统赏石的颜色比较单调以青色为主

精品灵璧石欣赏

3,喜欢传统赏石的人数减少的另一个原因就是懂传统文化的人数在减少,能看懂传统赏石的人越来越少。我们知道我国古代人书写的工具是毛笔,绘画的工具也是毛笔,甚至绘画的颜料也是水墨,绘画技巧和书写技巧互相影响有书画同源之说。古代的文人好多练习书法的同时也修习绘画,国画中的山石正是对传统赏石的一种描绘,好多的传统赏石正像是山水景观的“缩小版”。古代人对山水之美的理解之深刻是现代人所不及的,这一点可以通过古人和近、现代人对山水描绘的名篇华章的数量对比就可以知道了。古代很多大书法家同时也是绘画高手,比如提出传统赏石理论的米芾,他既是书画大家也是赏石大家。

传统石欣赏

古代赏石赏析以米芾的瘦、漏、透、皱四字为要诀,“瘦、漏、透”三字是对石形特征的概括,“皱”是石表纹理的起伏和褶曲变化,也是对石头外形的一种描绘。可见传统赏石的审美是以石形为重点的。传统赏石中四大名石(灵璧石、太湖石、英石、昆石)除昆石的石质是以二氧化硅为主外,其它三种石头的石质都是石灰岩类。传统赏石瘦、漏、透、皱四字字面理解起来并不难,难在对传统赏石之美深层次的理解。古代的文人经常咏诗作赋来赞美山水,经常通过绘画来描绘山水,因此他们玩起传统赏石头来就容易把这些认知融会贯通到赏石文化中去。为了让更多的人对于传统赏石有所了解,下面我对传统赏石的四字要诀逐一进行阐述。

灵璧石砚山

“瘦”的要求是石头的形体避免臃肿,骨架坚实而又灵秀飘逸,看起来轮廓清晰分明而又姿态万千;“透”是指石体上有左右、前后贯穿的孔洞,孔洞在视觉上延伸了空间感,通透而有趣,大小不一、分布合理的石洞容易让人产生遐想;“漏”是上下的孔洞和缝隙,和“透”的效果有相同之处,那就是让石体看起来生动有趣、避免呆板;“漏”和“透”交织,孔洞相连就会让石体看起来富于变化,有玲珑之感;“皱”是指石表的起伏和微观的纹理表现,有序的纹理和起伏让石头看起来有曲线之美和“质感”。

精品太湖石欣赏

传统赏石之美在于姿态万千且富于变化:景随步移,静中有动,意境深远;传统赏石的形态之美在于气象万千,有具象也有意象,沟壑纵横、孔洞通幽、石纹缠绕、变幻莫测。传统赏石之象有山川景色、人物肖像、动物姿态等,更多的是不可名状之象。富于变化,不可名状,观之又让人浮想联翩、回味无穷,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韵味和意境。

精品太湖石欣赏

4,喜欢传统赏石的人数减少的还有一个原因就是造假泛滥。四大传统名石由于开发时间悠久,赏石资源枯竭,由于稀缺的原因和深厚的文化传统,这一类赏石的价格也比较高,市场上一些不法分子为了为了逐利大量造假,在很大程度上败坏了传统赏石的名声。

精品英石欣赏

综上所述传统赏石类的影响力在变小,喜欢传统赏石类的人在减少其主要原因在于资源枯竭,造假严重,现代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传统文化的传承力度不够,能看懂传统赏石的人越来越少。如果要改变这样的现象就要加大对传统赏石类新品种石的开发利用,加大对造假者的打击力度,在宣传赏石文化的同时也要加大传统赏石文化的宣传。各位石友你们觉得是不是这样呢?你们对传统赏石的现状是怎样看的呢?欢迎留言评论。

精品昆石欣赏

声明:图片来自网上,如有不当请联系删除。

(0)

相关推荐

  • 古人都玩什么石头?来看看他们的爱遗石

    现代人玩石,多以像人肖物为上--每拿到一块石头,先左看右看像个什么.不论是何石种,只要像个什么的,价格便会更高.正因如此,当今的"四大名石"不是"人模鸟样"就是 ...

  • 赏石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赏石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分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新石器时代是其启蒙时期,先秦时期逐步形成,秦汉魏晋持续发展,唐宋时期达到鼎盛,金元时期滑向低落,明清时期恢复发展,基本上是一个"抛物线 ...

  • 中国画中的“肖像式”赏石

    追溯赏石的历史,在<尚书 禹贡>中有青州"铅松怪石"和徐州"泗滨浮磐"为进贡珍品的记载.而赏石入画,考古学家在山东临朐发现北齐天保元年,魏威烈将军长 ...

  • 《观赏石鉴评标准》

    <观赏石鉴评标准>,我们大家可以作为参考依据.只是好多石友没有去看到这样玩的文件,建议找出来读一读.有了标准再去评鉴奇石的话,就会觉得容易不少.当然你自己还要有一定的鉴赏水平.下面我简单讲 ...

  • 传统赏石文化与当代艺术。

    我国传统赏石文化所蕴含的普世价值如何在全球化的语境中以当代艺术的表现形式彰显? 本文分别就对观赏石的当代艺术表现特质和传统赏石文化的当代艺术诉求等方面加以论述,并以此共襄于同仁. |观赏石的当代艺术表 ...

  • 葛星 | 藕断丝还连:中国传统赏石与日本水石之比较研究

    编者按: 2021上海首届云间赏石盆景文化博览会举办"海上石语云间赏石论坛".这也是长三角联盟成立以来的首次论坛.赏石家俞莹先生确定论坛主题为-"赏石:从传统到现代&qu ...

  • 现代赏石是对传统赏石的超越吗

    我们今天的赏石美学仍然离不开传统的赏石标准,传统审美是我国赏石文化几千年的沉淀和总结,"瘦.透.漏.皱"这一基本原则,在其发展过程中,受到儒.释.道诸多文化的影响,是文人赏石.山水 ...

  • 人心与石意,传统赏石观永不落伍,必看!

    观赏石是经历了大自然漫长而复杂的地质作用形成的自然美的载体.它的审美艺术特征没有任何人为的矫揉造作,千姿百态,无一雷同:它能给赏石者种种神秘的直接美的感受,激发人的联想和想象,唤醒赏石者意识及潜意识中 ...

  • 【赏石杂谈】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爱上小品组合石?

    集宝街--玉见魅力石界 Youth Day "小品"顾名思义就是指小的艺术品,它通过短小精悍的表现形式,达到唯美的艺术效果,引发观赏者更多的思考.比如喜剧小品.绘画小品.文学小品都 ...

  • 文石—中国传统赏石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文石的英文名是Aragonite,来自西班牙村庄莫利纳德拉贡(Molina de Aragon),在这里,文石第一次被发现并鉴定出来,文石和方解石的化学成分一样,但晶体结构不同,这使得它的硬度和比重更 ...

  • 以灵璧石为首的传统赏石真的走向没落了吗?专家:未来仍是主流

    近几年在赏石界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不知各位网友发现没有:近年来发现的新石种都在大力宣传和炒作,奇石高价成交的消息屡见不鲜,而以灵璧石为首的传统四大名石却没有多大动静. 精品奇石欣赏 于是好多石友认为 ...

  • 民间老艺人演奏《河南曲剧》,传统老调,会吹的人越来越少?

    民间老艺人演奏《河南曲剧》,传统老调,会吹的人越来越少?

  • 【杂谈】赏石界的“五多五少”现象,值得大家反思!

    集宝街(黄蜡石)公众号 改革开放的三十年,推动了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物质生活富裕以后的人们,越来越注重精神文化的享受,于是人们对艺术品收藏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其中天然奇石成为大家热捧的对象,赏石活动在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