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音乐(乐器,乐论。歌舞。音乐思想)艺术名称及序列

中国古典音乐(乐器,乐论。歌舞。音乐思想)艺术名称及序列

一、远古→先秦

黄→炎→尧→舜→禹→夏→商→周{东周:春秋,战国}→西周→秦;

1.乐器

已知现存最早的三件乐器:

1)骨笛(河南舞阳贾湖)

2)骨哨(浙江余姚河姆渡)

3)埙(西安半坡村仰韶,陶土制的)

特磬:单个磬;

离磬/编磬:多枚磬编在一起;

磬(qìng):石制打击乐器,也称“石”“鸣球”☆磬在古代最早是生活劳动用品,后发展为乐器

籥(yuè):用竹子或芦苇做的编管乐器,是“六代乐舞”《大夏》的伴奏乐器。

龢(hé):一种多管编排乐器,是小笙的前身。

缶(fǒu):一种陶制打击乐器,最初用于盛装饮料的工具,西周的著名乐器。

鼗(táo):古代鼓的一种,类似今天的拨浪鼓,一至四面不等,主要用于祭祀和庙宇。

柷(zhù),敔(yǔ):一对木制打击乐器,用于宫廷雅乐,是乐曲起止之用。

曾侯乙编钟:战国初期,曾国侯爵乙的墓出土的编钟,在湖北绥县发现的一套65枚的完整编钟,青铜制造。

特点:有64枚编钟可击出三度的两个音程,有一枚仅一个音。整个音域有5个八度,中心音区12个半音齐全。是已知数量最多,规模最大,音律较准的一套编钟。

琴,瑟:春秋战国时期,两者搭配演奏,我国最早的弹弦乐器,记在《诗经》中。瑟为散音乐器,没有固定音色,已失传。

筑:击弦乐器,已失传。

秦筝:流传在秦国的筝,是一个以音响效果命名的乐器。

建鼓:在曾侯乙墓中出土的一种鼓。

镈(bó)、铎(duó)、钲(zhēng):金属打击乐器。

2.乐舞

1)原始乐舞:在《吕氏春秋》记载的《朱襄氏之乐》《阳康氏之乐》《葛天氏之乐》;

2)古歌:

①东汉《吴越春秋》中记载的《弹歌》,是狩猎歌;

②<吕氏春秋》中的《八阕》,最早的民歌,包括《载民》(写人类)、《玄鸟》、《遂草木》、《奋五谷》、《敬天常》、《达帝力》、《依地绕》、《总禽兽之极》。

3)六代乐舞:始于黄帝时期,是颂扬先秦不同时期各创业帝王的文功武德。西周时统治者用于祭祀大典和重大的宴飨活动,是雅乐的先河。

①皇帝时期的《云门大卷》----祭天神的;

②唐尧时期的《大咸》或《咸池》----祭地神的;

③虞舜时期的《韶》或《韶乐》----最为著名,用排箫伴奏,用来祭四望----日、月、星、海;

④夏禹时期的《大夏》----祭祀山川;

⑤商汤时期的《大濩》----祭先妣à女娲;

⑥周武王时期的《大武》---祭先祖。

3.音乐家

1)夔(kuí):古代最早的音乐家,舜时的乐官,是氏族社会乐舞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具有高超的音乐演奏技能。

2)伯牙:楚国的琴师,流传下来的《高山流水》。

3)雍门周:齐国的琴师,擅长古琴;

4)师旷:春秋时期晋国的乐师,通晓北方的民间歌曲和乐器调律。

5)师襄:春秋时期鲁国的乐官,孔子的老师。

6)偃师:外国艺人,把傀儡戏带入中国。

7)瓠(hù)巴:楚国瑟的演奏家。

8)高渐离:燕国筑的演奏家。

9)韩娥:韩国歌唱家—〉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10)秦青:秦国歌唱家。

4.音乐论著和音乐思想

l  A音乐论著

1)《成相篇》:荀况著,出于《荀子》。“相”为一种劳动工具,跟说唱有渊源关系,唱词用文学形式记录下来,只有歌词和节奏。

2)《乐记》:春秋时期公孙尼子著,总共23篇,现存11篇,是我国古代最重要、最系统的音乐美学论著。论及音乐的本源、特征、美感、社会功能及“乐”与“礼”的关系;“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古乐”与“新声”的关系。承认音乐能使人快乐,是为了能满足人们的感情需要而不可缺少的。主张把音乐当作成维护统治的一种有力工具。把音乐的功能夸大。

3)《乐论》:针对墨子的“非”乐思想写的,荀子写的,认为音乐可以感化人心,能够配合统治者的文治武功。

4)《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内容分为“风、雅、颂”。“风”→是民间歌曲,160篇,收集了先秦15国民间歌曲,有孔子及其弟子编写。整个诗篇有305篇。

5)《楚辞》:南方民歌,以屈原为代表。《离骚》《九歌》。

6)《举大木歌》:春秋战国时期表现劳动号子的音乐,是现今劳动号子的最简单形式。

l  B音乐思想

1) 儒家

①孔子:认为“移风易俗,莫善于乐”改造社会风气,用音乐是最好的,强调了音乐的社会政治功能,肯定音乐对建立正常的社会秩序,改造社会风气等方面起重要作用。孔子从统治者的利益出发,提出了“治国平天下”的礼乐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将“美”与“善”区别开,孔子是儒家音乐美学思想奠基人,也是中国古代音乐美学的奠基人。

②孟子:“王与民同乐”,强调音乐的人民性。

③荀子:《乐论》重视音乐的教化作用。

2)墨家

墨瞿:《非乐》《三辨》,音乐思想是“非乐”,反对与责难音乐,墨子没有注意到音乐的其他功能,忽视音乐对人,对社会的重要作用。

3)道家

①老子:又名“李耳”“老聃(dān)”。是原始唯物主义者,著有《道德经》认为“道法自然”在音乐方面主张自然、无声的境界----“大音希声”,推崇自然的声音,重视民间音乐,有复古的思想。

②庄zi:“清静无为”著有《庄子》把音乐分为“天籁”“地籁”“人籁”崇尚“天籁之声”反对人的主观作用。“心斋”“坐忘”是说人在欣赏音乐的时候要有一种平静的心态。

5.乐律

1)八音分类法: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乐器分类法,是根据乐器材质的不同,分为金、石、土、革、丝、竹、匏(páo)(葫芦做的)、革。八音分类法沿用至清代。

2)三分损益法: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种求律方法,以数学运算求律,按振动体的长度来进行计算,最早记在《管子.地员篇》中。通过弦长等分形成的无度相生率,也生成了五度调式音阶,是世界上最早形成的音律记法。

3)十二律(十二不平均律):按三分损益法把一个八度分成十二等分,每一个律位为:黄钟、大吕、大簇、夹钟、姑冼(xiǎn)、仲吕、蕤(ruí)宾、林钟、夷则、南吕、无射、应钟。 特征:半音有大小之分。

4)旋相为宫:在十二律上都可以为宫调。

6.宫廷音乐及音乐机构

1)雅乐:我国历代封建统治者用于祭祀、朝会、典礼、祭祖等场合的音乐。代表着封建帝王至高无上的权利,雅乐的音乐来自历代古乐,其音乐风格庄严,严肃,而活力不足。始于西周时期。先河是《六代乐舞》。

2)★大司乐:周代的宫廷音乐机构,是我国古代第一所音乐学校,其主要职能是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培养的对象是世子和国子、以及优秀青年。学会用音乐统治人;另一个力量是奴隶。奴隶的作用是表演。大司乐也是世界上出现的最早、规模最大的音乐教育与音乐表演机构,主要学习两类音乐---“六代乐舞”和“小舞”。

7.其他

1)八 佾(yì):是最高规模表演队的阵容。佾是“行hang”的意思,一佾是8人的“行”,八佾是64人。

2)国风:指15国的北方民间歌曲,出自《诗经》

3)楚声:南方的民歌。

4)郑卫之音:郑国和卫国的民间音乐,被孔子认为是“靡靡之音”。

5)钟鼓之乐:泛指宫廷中有编钟、磬、鼓等组成的大型乐器表演音乐,阵容强大,在曾侯乙墓中出现。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