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外媒报道,一项令人印象深刻的新研究强调了老鼠的社会行为和肠道微生物之间的肠脑联系。这项研究表明,缺乏某种肠道细菌会增加一种激素的水平,而这种激素会直接激活大脑中有助于反社会活动的部分。也许微生物学研究领域中最陌生的领域之一是研究肠道细菌和社会行为之间的联系。有证据表明,肠道微生物多样性跟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甚至自闭症之间存在关联。牛津大学最近的一项引人注目的研究发现了微生物群和性格特征之间的关系。许多最近的微生物组发现都源于动物研究。这些临床前研究当然不总是将他们的发现转化为人类,但它们确实提供了令人信服的线索并未研究人员指导研究方向。在研究社会行为和微生物组之间的关系方面,当老鼠在没有任何肠道细菌的情况下繁殖时它们会表现出更多的反社会行为。这些所谓的“无菌”老鼠表现出高水平的应激激素--皮质酮。在人类中,这种激素叫做皮质醇。因此,这项新研究开始研究反社会行为、皮质酮和肠道细菌之间的奇怪关系。在首次确认皮质酮水平升高和微生物多样性降低之间的联系后,研究人员仔细观察了动物大脑的哪些部分被应激激素激活。“体内有很多神经元会对皮质酮--称为糖皮质激素受体阳性神经元--做出反应,并且我们想知道在无菌小鼠中,哪些细胞群和大脑区域负责改变社会行为,”这项研究的研究人员之一Sarkis Mazmanian说道。在下丘脑室旁核的一组神经元尤为突出。因此,研究人员随后阻止皮质酮激活无菌小鼠的这些特定神经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尽管这些老鼠没有任何肠道细菌且它们的皮质酮水平仍很高,但它们很快就恢复了正常的社会行为。而接下来则是研究缺乏肠道细菌是如何增加皮质酮水平的。研究人员系统地锁定了一种似乎直接影响应激激素水平的特定细菌。在给无菌小鼠喂食粪肠球菌后,它们的皮质酮水平下降、社交行为得到了改善。这证实了肠道细菌影响小鼠社会行为的途径。Mazmanian解释称:“介导微生物组对行为的影响的潜在神经元回路以前没有被发现。这项工作加强了人们对肠道与大脑之间联系的深刻影响的认识。”目前还不清楚这种特殊的细菌是如何直接降低皮质酮水平的。研究人员假设其他细菌物种也可能发挥类似的作用,进一步的研究肯定会了解其中的机制。但就目前而言,这项研究提供了一个令人信服的见解,了解了响应肠道细菌信号并影响随后行为的特定神经元通路。在假设这种共生关系为什么会进化的过程中,研究人员推测了几种可能性。有一种观点认为,某些微生物的进化是为了促使宿主产生更大的社会行为从而更好地在特定种群中传播。“我们很容易推测,共生细菌已经进化出了一些特性,这些特性促进动物在压力下的社会行为、在群体中传播微生物、在动物中创造社会群体以保护微生物群落和/或影响动物交配,进而扩大宿主-微生物群跨代共生,”研究人员在新研究文章中写道。原文:Microbiota regulate social behaviour via stress response neurons in the brain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1-03669-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