击败隋朝三十万大军的高句丽名将,可惜死的太早没遇上薛仁贵

高句丽大约建立于公元前一世纪至公元七世纪,属于今中国东北地区和朝鲜半岛存在的一个政权,传说是由少数民族领袖朱蒙建立的一个国家。直到被唐朝灭亡,共存在了近七百年,和中原王朝的恩恩怨怨可谓极深。

直到中国隋朝时期,国力达到了鼎盛时期。隋炀帝杨广调兵百万征讨高句丽,可惜最终失败而归,天时地利是一方面的影响因素,但高句丽方面的人和更离不开一位大将的功劳,此人就是乙支文德。

史载:“其人有智谋,兼通文学”。大业八年(公元612年),隋炀帝杨广为削弱山东世家的力量,亲率百万大军分水陆两军攻打高句丽。此时高句丽的国王名为高元,以乙支文德为帅,渊太祚为副帅举全国之兵抵抗隋军。

乙支文德将全国的30万部队分成几条防守战线,第一条战线在辽河,高句丽军队在这里首先同架浮桥渡河的隋军先头部队展开了激烈的阻击战,在给敌人以打击后,便退守第二条战线。第二条战线的中心是辽东城,这里是平壤的门户,必须死守,因此辽东城的攻守战斗异常激烈。眼见不能迅速攻下辽东城,隋炀帝只得调派以宇文述为首的30万军队直扑平壤。乙支文德探察隋军虚实,采用诱敌深入的战术,事先清空了平壤城,假意让隋军攻占。隋军发现是一座空城,结果什么都没有得到,便四处烧杀抢掠,结果埋伏在周边的高句丽军趁机杀出来,大败隋军。

于是乙支文德前来隋军大营诈降,观察隋军的虚实。隋军大将于仲文想要趁机捉住乙支文德,但因手下劝阻而放了他,后来又后悔了,于是又派军去追击,结果被乙支文德连续多次击败。

当杨广派宇文述大军再次来到平壤三十里之外时,乙支文德再次派使者请降,并且请求宽限十日投降时间,以肃清城内坚决抵抗的将领。宇文述不敢做主,立马请示杨广,杨广骄傲自满,自认为拿下平壤已经胜券在握,于是同意了乙支文德的要求。没想到十日过后,乙支文德再次请求宽限五日期限,隋军再次同意。结果五日过后,隋军等来的不是高句丽的投降,而是高句丽高惠真的十五万援军,隋军在城内和城外的高句丽大军联合夹击下大败而归。

隋军一路撤退,到达萨水时,渡河渡到一半时,高句丽掘开上游的大坝,大水如泄闸的洪水汹涌而来,隋军中箭和落水者不计其数,左屯卫将军辛世雄战死。隋朝败军撤退至鸭绿江时,30万大军只剩不到三千人,其余全部死伤或当了俘虏,几乎全军覆没,物资储备兵器军械损失万计,也丢失殆尽,致使隋朝东征失败。

乙支文德大概卒于公元618年,刚好是唐朝建立的时期。如果唐太宗李世民亲征的时候,乙支文德还在世,那会有什么结果呢?乙支文德还会像之前抵抗隋军时那么意气风发吗?

答案是否定的,至少唐太宗这个人就不是杨广那么看不清时事的,毕竟千古一帝的男人怎么可能那么昏庸,还会犯杨广时期的错误呢。再说当时唐朝的大将可还是不少的,李绩、薛仁贵、李道宗等等,都是久经沙场的悍将。

如果乙支文德对上薛仁贵会如何呢?

薛仁贵当时的职位不算太高而且年轻,军事指挥能力正处于上升期,而且又深得李靖的真传,如果乙支文德采用诱敌深入的方法,明显是行不通的。如果假意投降,那更加不可能了,毕竟当年的隋军就吃过这个亏。那唯一的办法只能是龟缩在城内等待援军了,而且唐军军事实力实在太强大了,乙支文德是不敢正面和唐军交战的,最后只能是被唐军主动攻击,反击的实力都没有。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