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晓林:由苏轼《功甫帖》谈艺术鉴藏

苏轼真迹又如何(1)
——由苏轼《功甫帖》所引起的诸多思索
刘晓林
苏轼的学问大小如何?艺术成就如何?在中国文化史的地位如何?诸如此类的所谓探讨分析只能归入无聊至极、无话找话的范畴——“太阳“不需要你我的论证,自然而存。今天,九天居士来谈由苏轼《功甫帖》所引起的诸多思索。
一、艺术是否可以无价?
我认为:“艺术无价”是人们对包括艺术在内的、所认为极其珍贵的事物的溢美之词。什么样的物体可以无价?不出售即无价。艺术只要进入流通领域,“无价”只能是艺术家与藏家自欺欺人的传说!
苏轼的《功甫帖》全文如下:“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2013年9月19日,在纽约蘇富比“中国古代书画精品”拍卖会上 ,《功甫帖》以822.9万美元成交,领衔蘇富比纽约亚洲艺术周的拍卖。六位来自美国和中国的藏家共同参与了竞争。蘇富比纽约古代书画部主管称这一拍卖是“书法拍卖中里程碑式的”成交记录。
在这个越来越“全球化”的世界上,“眼球经济”带来的直接后果是“心跳的PK”——尤其是艺术界的拍卖记录更是让人真假莫辩,有些举动是在反映了人们对艺术的拥抱还是对艺术的玷污?苏轼的《功甫帖》若是真迹,其价值自是很大。天价能说明什么呢?作品一定值那么多银子吗?我倒在想极有可能是买方口袋里的银子所决定的。
我不阐释苏轼的《功甫帖》到底应该卖到什么价位?买卖自愿,买卖双方各自为天。价值再小的,买方愿出高价,卖方自然乐意;价值再大的,没有相中的买方,卖方一样没脾气。
我想说一下艺术价格与艺术价值的关系。实际上,商品的价格与价值相一致是偶然的,不一致却是经常发生的。这是因为,商品的价格虽然以价值为基础,但还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使其发生变动。一般情况下,影响价格变动的最主要因素是商品的供求关系。在市场上,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其价格就可能上涨到价值以上;而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其价格就会下降到价值以下。同时,价格的变化会反过来调整和改变市场的供求关系,使得价格不断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艺术的载体艺术品是特殊的商品。再特殊也是商品,商品的特征之一是用来流通的物品。如果流通便一定涉及到交换,如果交换便一定涉及到货币或货币等价物。价值决定价格对艺术一样适用,但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波动一样存在——对艺术而言,人为的主观性会导致价格与价值之间的极大波动。
二、艺术价值中的精神性。
在这个“书奴”丛生、“画匠”遍地的时代里,作品中精神性的传递与凸显是增加某位艺术家成就大小的重要筹码——艺术价值的大小与作品中精神性存在的强弱密切相关。
举例如下:许多书画家认为自己在“技法表达”、“个性张扬”上已经超过了其他人,而作品的价格则上不去、社会的影响则微乎其微!于是,大发牢骚者比比皆是。当然,这里面有相当一部分是因为自己的主观判断所导致——由于认知、见识等使得判断标准出了问题,自己便从60分到了90分,甚至到了自己把自己推到了天下唯我独尊的盟主位置。我们也不能否认,的确有一部分的人在艺术本身的造诣已经殊为客观了,但现实仍然很残酷——价格依旧上不去,藏家依然不买帐!若探究原因,主要有二:1、有无官号?(人们天生在内心深处有对权势、名利的向往与追求,这是非常难以改变的事情。暂且不展开论述。)2、作品中精神性的匮乏。
苏东坡、八大山人、弘一法师等,甚至当代的启功先生,他们的作品为什么可以一字数万金?世人在他们的作品中看到了作品以外,早已不仅仅是写画如何了!在他们的作品中读出了妙不可言的精神性——它令欣赏的人忘记了是否点划披纷?是否笔精墨妙?是否满目春山?是否秋意盎然?有一种莫名的气息如潺潺溪水、悠悠琴声却倏地“钻”进了旁观者的灵魂深处。它早已不是表象的形体,犹那附体的、神出鬼没的精灵。
另外,精神性既包含了艺术家在艺术人生中的丰富性,也包含了艺术家在作品中的纯粹性。(不少学者忽略了艺术家在艺术人生中的丰富性对艺术价值中的影响)或者说:艺术家跌宕多姿的生涯和难以企及的修养共同构筑了艺术价值中的精神性,两者反过来制约了艺术价值。艺术创作主体的“传奇性”、“矛盾性”也对艺术价值起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换言:古今中外的大艺术家大都有着可以让人们津津乐道的“谈资”。无论是大艺术家的人生传奇还是他的令人激赏的“书外功”,都大大加强了他艺术价值中的精神性。人们在他的艺术作品中“看到”了自己“心中的变化世界”、“找到”了自己“心中的追求理想”。
苏东坡、八大山人、弘一法师、启功等人的笔下所带给我们的除了点划批纷,更重要的是心灵涤荡。不具备精神性的艺术是美其名曰的艺术。物外相寻,云上天阙。伟大的艺术家创造了伟大的艺术,我们透过其大艺术家的艺术看到的是艺术以外的缅邈天地——过人才华、凛然风骨、不朽精神。
三、稀缺性在艺术价值构成中的重要性
不少的收藏家将作品的稀缺性放到了至高无上的位置,有的将作品的优劣全然放到了脑后。若天下只有一件,不好也好!持此观点的大有人在,如是实在滑稽。
苏轼仅有九个字的《功甫帖》(据翁方纲考《宋史》,认为这幅手札应该是苏轼三十六、七岁时所作,熙宁初,王安石执政,几年后,郭功甫被擢升为殿中丞,后在奉议郎致仕,路过杭州,期间(熙宁四年至七年)苏东坡正在杭州任通判,据推测这幅手札就在这段时间完成。)因何以822.9万美元成交?相关人士、相关机构有下面的理由:“宋元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书画发展的高峰,然而宋元绘画传世非常稀少。苏轼的书法和绘画更是国之珍品,目前已知他的书法作品大约有50件,均由私人藏家所珍藏,此次公开亮相的《功甫帖》只有九个字——“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买家刘益谦说:我问了很多朋友,搞古画的都有问到。关键是我认为问多少人无所谓,因为它本身是一件流传有序的东西,据我们所知苏东坡在民间流传的没有争议的东西可能只有这么一件。
苏轼享有书界的盛名,九天居士在想:在异常重视人书俱老的国度里,即使名满天下的苏轼会逃此制约吗?在三十六、七岁时所写的作品纵然再稀缺又能高到何种境界呢?因为是苏轼写的也说不过去!!可能天堂的东坡居士对此也颇感不可思议。“人类一疯狂,人类就遭殃。”刘晓林的话似乎有些道理。
稀缺性在艺术价值的构成中到底有多重要?至少,稀缺性构成不了艺术价值的全部。
四、真迹能说明什么?
真的?假的?不少人在收藏字画时把真放在了第一位。当然真的很好,但我仍然要说未必全部如此!某某的真迹艺术水准出奇的差,真有何用?某某的赝品艺术水准出奇的好,假又如何?
对于某些“伪艺术家”的作品,你我努力地讨论真假、争的面红耳赤,意义何在呢?即使是具有相当艺术水准的作品而言,真也仅只是衡量是否值得收藏的最基础因素而已。真、优、典型、代表、孤绝等依次而列,书画收藏者自然也要全面考虑。
买家刘益谦先生讲:因为一个多月之前就知道蘇富比纽约征集了苏轼的《功甫帖》,看介绍也是来历、流传各方面都比较清晰,包括上边有项子京的章、安仪周的章,徐邦达先生也曾经提到过这件东西。公开的信息都很清晰。哪一段文字上怎么写的,张葱玉是怎么说的,徐邦达怎么说的,都有。是老先生们一致认为没有什么争议的一件东西,整个市场我认识的朋友里基本上对这个东西都听不到杂音。
  
我们谈论书画真假,在考虑作品的创作者同时一定也要考虑作品本身。否则便是真的无用,甚至真不如假。苏轼写:“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功甫帖》是真的吗?我对宋元的画见的少,研究少,故真假不定。我想说的是:综合而言,《功甫帖》与苏轼的其他作品(《寒食帖》等)相比会处在一种什么“级别”呢?
苏轼真迹又如何?苏轼《功甫帖》引起了九天居士的诸多思索。补充一个遗漏且应该提出的重要问题:书写(表达)内容也在影响着艺术价值。如下:
苏东坡的《功甫帖》:“苏轼谨奉别功甫,奉议。”
刘晓林的《禀告帖》:“今天我吃的油条,禀告。”
如上的内容,难道有着天壤之别?我在道我的困惑!我在呈现我的没文化。
苏轼在《次韵郭功甫观予画雪雀有感二首》写道:“早知臭腐即神奇,海北天南总是归。”莫非东坡居早已预测到了自己所写的“口号式”手札真的可以化为神奇吗?
(0)

相关推荐

  • 金牛贺岁•翰墨迎春 | 田平开——当代优秀书画名家作品展

    艺术家简介: 田平开,1939年生,湖南新化人,新化县宣传系统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主任,当代诗书画名家.1956年参加武汉军校工作.1985年转业(副团职)到地方党政机关任职.1988年任新化县青年书 ...

  • 著名书法家刘晓祥艺术作品赏析

    刘晓祥,河北,著名书法家,清华大学硕士毕业.生于良家,多年来从事书画创作.研究.甲骨文.韩礼"两王"和唐宋名碑都有深入学习,作品以弘扬仁义道德为主要内容,以崇尚美德为艺术追求.他现 ...

  • 丁乙:唯一不让艺术失败的方法是专注

    丁乙近照 受访者:丁乙 采访及编辑:田露思 提到丁乙,总让人联想到被反复言说的"十示",从1988年至今,无论是创作技巧还是所指向的精神图景,丁乙的画面其实一直在变."十 ...

  • V艺术 | 张勇:做有态度的雕塑家,还是训练有素的厨子?

    舶乐汇--您的设计生活指南 设计资源服务平台,中意媒体交流平台 认识雕塑家张勇时间不短了,一直以来对他的印象是低调而温和,性格有北方人豪爽的特点,而作品的情感塑造又富有南方人独有的细腻. V空间正展出 ...

  • 刘晓林:以《功甫帖》为例来看如何进行书画鉴定

    以<功甫帖>为例来看如何进行书画鉴定 刘晓林   书者写此文既并非为了一味否定苏富比的专家,也非为了全然赞成上海博物馆的专家.在一定程度上有着对鉴定工作者的告诫,以及表达对世界文化名人.中 ...

  • 刘晓林: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为了中国再谈鲁迅先生 刘晓林 中国是古老的国度,它有着古老且优秀的文化.对于古老多侧重时间而言,对于优秀实在是与时间的关系不大.优秀包括的因素很多,我想离不开其内蕴.而内蕴则离不了其深度,唯有具备了足 ...

  • 刘晓林:再谈友情

    再谈友情 刘晓林 友情是人生的奢侈品,这是我多年来一贯的秉信.许多人终其一生也没有友情!有的只是美其名曰的朋友称号而已! 真正的友情,与彼此的交往时间长短无关,与彼此拥有的财富无关,与彼此所处的社会位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8)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8)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各方面能接受的都要接受,然后消化了变成自己的东西.要注意选择好的,不好的不要.先要消化,不然吃多了坏肚皮也不行,不消化就会变成抄袭,中国有些画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7)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7)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一个画家总觉得有话要讲,总觉得画不完,那就变成一种需要,这是画家最重要的动力.你若觉得没张画(每张画)没有问题,就糟糕了,那就是退步.因此,画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6)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6)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以前抽象画画家很多,现在淘汰了很多,每一派真正留下的没有几个.米罗那时代的画家也没有几个了.每一个派都是讲起来是一个派(事实上每一个派都是指此派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5)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5)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我从来不反对人们怎么画,但至少要把关系连起来.这条线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要有个交待,不要没有根据,没有个联系.你可以变,但要边(变)的有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4)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4)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无论人体还是静物,对象提供的只是抒发胸臆的启示,只是表现感情的依据,重要的是培养独到的观察,组成自己的画面.模特儿只是一个借题,不是画它--模特儿 ...

  • 刘晓林: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艺术(3)

    与赵无极一同走近绘画(3) 赵无极   刘晓林 赵无极文:画画同呼吸一样,人需要呼吸,不呼吸活不下去.绘画也要呼吸.你要把自己的感情摆进去.让画画同你一道呼吸,画画要有紧有松.到处紧--透不过气来.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