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心意变成负担,中国式份子钱该何去何从?
艺述史官方原创
昨天吃饭的时候,我收到了一条微信,一个很久不联系的朋友找我,你们猜什么事?通知我他要结婚了,我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你结婚,跟我有什么关系吗?我们很熟嘛?你们都有过这样的情况吧?我之前看过一组数据说,我们中国人用于人情往来的开销在工资中占比将近百分之十五,这实在是挺吓人的,特别是当你身处熟人社会,想起“份子钱”这个词,是不是有点犯愁呢?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份子钱。
如果即将结婚的是亲朋好友,那当然不必多说,但有时候请柬来自关系并不热或者八竿子打不着的份子钱,就成了年轻人的压力,特别是到五一十一这种婚礼密集的时候,压力别提有多大了。而且现在我们身边,不喜欢大办婚宴的/选择旅行结婚的,甚至是不婚主义的人都不少,那这掏出去的份子钱不就收不回来了,因此很多朋友时不时会抱怨,份子钱这种习俗能不能取消啊?
其实这种习俗并不是我国文化独有的,而是在东亚儒文化圈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份子钱”这个词本身就体现着一种群策群力,集体主义大家一起给新人送祝福的意思。这个词在我国的明清小说中已经广泛应用,在建国初期,老舍在《正红旗下》中写道:这些婚丧大典既是那么重要,亲友家办事而我们缺礼,便是大逆不道。母亲没法把送礼这笔支出打在预算中,谁知道谁什么时候死,什么时候生呢?也是苦不堪言,其实不仅我国是这样,很多西方国家也有类似份子钱的东西,他们的习惯是列一份gift registry,也就是礼品登记,新婚夫妻会选择一些自己想要礼品,生成一个礼品清单,这样宾客们可以选择其中的礼品为它付款,其实就相当于一种实体的份子钱。
份子钱是一种人情往来的纽带,代表心意,困扰大家的其实是礼金的价格逐年攀升,渐渐已经从心意变成了负担,不过相信很多广东的朋友并没有这个苦恼,广东地区无论在过年红包还是结婚随礼上,都不太在意数额,心意到了就好,反而成了“礼金大战”中的一股清流。所以说,适当的时候可以稍稍放下面子,只要对得起自己,也对得起他人,不要搞双重标准就好了。那我们关于份子钱就聊到这了,不知道你曾经给没给过让自己很憋屈的份子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