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人说鸟事】 切莫杀鸡取卵
切莫杀鸡取卵
——珲春龙山湖雕拍摄地经营现状的思考
肖显志 图文
吉林珲春龙山湖水库自从雕类鸟类出现在龙山湖水库,就有鸟类摄影爱好者前来这里拍摄。2017年之前都是在车内拍摄,白尾海雕、虎头海雕和座山雕(秃鹫)距拍摄者只有30~10米远。但是,2017年很多拍摄者没有带车,只好在水库大坝上拍摄。人近鸟退,致使白尾海雕、虎头海雕退至100~200米远,虎头海雕退至300米远,导致拍摄效果很差。鸟类拍摄,距离是硬道理之一。尤其是就上天气转暖,蒸汽扰流的影响因素,拍摄效果更差。为此,鸟网高级顾问、《中国鸟鉴》副主编孙晓明(网名M),鸟网资深顾问、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文学委员会委员肖显志,还有很多鸟类摄影朋友都提出应该对龙山湖雕拍摄地进行建设管理,搭建隐蔽设施,让拍摄人与鸟类相对隔离,达到雕与镜头距离最佳效果。为了尽早实现雕拍摄最佳条件,孙晓明与珲春市领导提出掩体设计方案及管理方法的建议和意见,花费了心血,可见用心良苦。
但是,能容纳240位拍摄者的拍摄掩体建成后,前来拍摄聏蜂拥而至,大大超过原计划的240个机位,导致没有机位的拍摄者涌上坝顶,暴露在雕鸟的视线之内,害得虎头海雕远离300米之外。很多拍摄者是奔着虎头海雕来的,没能很好地拍摄到目标鸟,很是遗憾。本人在3月11日来到龙山湖拍摄雕鸟,以前来过两次,都是因为没有拍摄到理想的虎头海雕才又来的。可是,这天我亲自查点,在坝顶上站立拍摄者达130人之多,害得虎头海雕惧而远之,谁也没有拍好,悻悻而归。
我认为,龙山湖雕拍摄地存在弊端有四——
一是违背了当初搭建掩体的初衷。当初建掩体就是为了将拍摄者掩蔽,让鸟儿更近些。可是,龙山湖拍摄地管理者将没有机位的拍摄者推上坝顶,掩体就失去了意义。如果按3月11日坝顶130人收费计算,就是13000元的收入。为了即得利益而损害了拍摄者的愿望,实在是令人遗憾。
二是管理不善。3月12日龙山湖管理者见机位不够用,原定一个空档两位拍摄者,改为三位。这样,两米左右长的空档三支大炮,左右摆动相撞,造成拍摄困难。另外,虽然将空档连夜喷涂上1、2、3机位标志,但还是有的拍摄者两位一个空档。没有抢到机位的拍摄者想要插进去,造成口角冲突,伤害了鸟友的感情。找管理者协调,可管理者置之不理。这样,没有机位的拍摄者还是站到坝顶拍摄,同样是人近鸟退。
三是接送车辆明显不足。前来拍摄者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人,因接送不及时,体力不支,负重四五十斤的摄影背包,行走至停车场,气喘吁吁,怨声载道。
四是造成拍摄者伤心而归。居于龙山湖雕拍摄地现状,很多拍摄者说“再也不来了”。比如说我自己就发誓,龙山湖以营利为目的,不顾拍摄者的需求,不在来了!
虽然很伤心,但还是希望龙山湖雕拍摄地能以长远的战略目光来管理,不能杀鸡取卵。为此建议:
1、还搭建掩体的初衷,拍摄者进入掩体拍摄。如果再上坝顶,掩体岂不失去了掩蔽功能?为此,决不允许坝顶拍摄。
2、为了保证掩体使用功能,采取“预定机位”购票措施,像购买车票一样,按票就位。
3、为了保证拍摄者对掩体的需求,增建掩体。可在坝底和坝上建造两排,以360个空档、每个空档两个机位计算,便可容納720位拍摄者。
4、珲春市应将龙山湖雕拍摄地提升到“生态文明建设”高度来管理。虽然现在是个人承包,但鸟类是珲春的自然资源,应打造成珲春的生态文明建设的名片、生态文明的窗口,不能让既得利益欲望给扼杀。
5、应该学习云南百花岭鸟类拍摄基地的经营管理经验,除了科学管理外,还要举办摄影大赛、鸟类摄影讲座、《鸟网》阵地传播、举办观鸟节、在龙山湖拍摄的鸟类作品获奖再奖励等等,以激励鸟类摄影爱好者前来。
总之,龙山湖雕类拍摄地不能以一时取利而毁掉长远利益。杀鸡取卵可得一时之快,可后果是长久之痛。应该惊醒,理智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