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氏文化:赖姓
赖 姓
得姓始祖:叔颖
叔颖。姬姓,周文王姬昌的第十九子。周武王姬发灭商建周,为加强其统治,大封同姓诸侯。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颖川),子爵,后建立赖子国,史称“赖子”。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国被楚灵王熊虔(芈围)所灭,其王族后裔以及部分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赖氏、厉氏。郡望在颖川郡。“赖”字在春秋时期字义与读音和“厉”字相通,同音通假,因此赖子国也被称为厉子国。故后世子孙尊叔颖为赖姓得姓始祖。
赖姓渊源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之弟叔颖的封国,属于以国名为氏。
“赖”字在春秋时期字义与读音和“厉”字相通,同音通假,因此赖子国也被称为厉子国。南宋兴化军莆田人郑樵编撰的《通志·氏族略》,以及《古今姓氏书辩证》等书中,也认为赖国是“三代诸侯赖子之国”或“周不得姓之国”,主张其血缘另有所出。
至春秋时期的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芈围三年,公元前538年),赖国为楚灵王熊虔(芈围)亲率大军所灭,其王族后裔以及部分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赖氏、厉氏,该支赖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今读作lài(ㄌㄞˋ)亦可,与息州厉氏同宗同源。
源流二
源于姜姓,出自炎帝神农氏的后裔烈山氏,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中国史稿》、《炎黄源流史》等记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
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有一支东迁,于商王朝时期在河南厉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国,国君称“赖子”。
春秋周景王姬贵七年(楚灵王芈围三年,公元前538年),楚灵王出兵灭赖(厉)国后,其国人迁至鄢地(今河南许昌鄢陵西北部),后裔子孙以故国名为姓氏,称赖氏、厉氏、列氏、历氏等,该支赖氏是为湖北赖氏,正确读音作lì(ㄌㄧˋ),今读作lài(ㄌㄞˋ)亦可,与湖北厉氏、荆楚列氏、鄢地历氏等同宗同源。
源流三
源于蒙古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蒙古八旗姓》记载:
1.蒙古族纳赖氏,世居乌喇特(今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Narai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赖氏、那氏。
2.蒙古族扎赖氏,亦称扎赉氏、札答兰氏、札只剌氏、茶赤剌氏,源出成吉思汗的劲敌札木合后裔,世居锡喇塔拉(今甘肃张掖市永固镇一带)。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JalaiHala。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赖氏、查氏、赉氏。
蒙古族赖氏读音皆作lài(ㄌㄞˋ)。
源流四
源于阿昌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阿昌族赖氏,一部分源出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在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中冠以汉姓为赖氏;另有一部分是川、滇一带的赖氏族人因避战乱而融入阿昌族,将赖姓带入阿昌族,世代相传至今。
阿昌族赖氏读音皆作lài(ㄌㄞˋ)。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满族赖布氏,亦称赖卜氏、来布氏,满语为LaibuHala,世居扎库木(今辽宁新宾伊勒登河西岸下营子)、佛阿拉(今辽宁新宾永陵镇二道村)、董鄂(今辽宁桓仁、宽甸一带)等地。
清朝中叶以后,后多冠汉姓为赖氏、栾氏、布氏等,赖氏读音作lài(ㄌㄞˋ)。
源流六
源于其它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在今台湾省土著少数民族中有赖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赖氏,或大陆赖氏族人因战乱避逃台湾后融入土著,或长者赐姓为汉姓赖氏,世代相传至今。
迁徙分布
赖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人口约二百八十三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7%左右。
赖氏大体发源于河南省境域,传说周武王之弟叔颖的后裔最早居于古代颍川一带。所以在《赖氏族谱》中记载:“赖氏之先本姬姓,为周文王第十三子仲叔九代之孙颖公。宣王时锡封颍川,是为赖国。颍公之后,计十四世而国并于楚,子孙遂隐居颍川,以赖为姓,以颍川为郡焉。”
赖姓名人
赖恭
零陵人(今湖南永州),著名三国时期蜀汉大臣。东汉末,荆州牧刘表遣赖为交州刺史,被逐,乃归刘备,为镇远将军。他同诸葛亮等上书汉献帝,请封刘备为汉中王,刘备遂以赖恭为太常。后曹丕篡汉,赖恭上言请刘备称帝。其子赖雄为丞相西曹令史。唐乾元年间进士,被任命为崇文馆校书郎,未赴,退居乡里,人称其所居之地为“秘书里”。
赖禄孙
宁化人(今浙江宁化),著名元朝大孝子。元延祐年间赣寇作乱,欲杀其母,禄孙以身蔽母曰:“宁杀我,勿伤我母。”其母病渴乏水,赖禄孙含唾煦之。
赖瑛
广昌人。著名明朝大臣,明永乐年间进士,以刚直敢谏,体恤民意而深受百姓拥戴,官至参政。
赖礼
南康人(今江西南康),著名明朝官吏。明朝历任武功(今属陕西省)、沅江知县,为官清廉、刚正不阿,广受称颂。
赖镜
字孟容,号白水山人、增城山人,广东南海人,著名明朝画家。少曾读书于广东增城白水山,明亡出家万寿寺为僧,法名深度。性雅淡,善画山水。受吴派影响,所作笔力遒劲,疏逸秀润,气格高凝,有沈周风致,为粤中首望。工诗,书法仿苏轼、文徵明,时称诗、书、画“三绝”。
想要了解具体姓氏文化,可以参考北京家谱传记机构编辑《百家姓寻根手册》
书籍主要内容:
1.姓氏文化概论
2.姓氏渊源
3.迁徙分布
4.郡望堂号
5.家谱收藏
6.字辈排行
7.家训选辑
8.姓氏楹联
9.趣事典故
10.姓氏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