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红嘴鸥的“身世之秘” 让我来告诉你
自1985年11月12日红嘴鸥首次来到昆明进行越冬,33年来昆明人与这群白色精灵相遇、相识、相守。红嘴鸥已成为这座西南名城一张靓丽的名片,而春城也成为红嘴鸥最温馨最眷恋的家园。
但这批美丽的冬季来客,
究竟从哪儿来?
又去了哪儿?
这个让昆明人期待和追问了至今的问题,
现终于有了明确的答案。
昆明市林业局日前在其官网上发布了《关于昆明市记录到的红嘴鸥鸟类情况信息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我们终于可以详细了解这些可爱“天使”们的“身世细节”。
这份由昆明市濒危动植物收容拯救中心所做的报告,源于长年来昆明林业保护部门会同相关科研院校和站所共同开展实施来昆明越冬红嘴鸥的环志调查工作。
为了进一步获取红嘴鸥的迁徙路线和规律及其种群数量变化趋势等相关信息,相关机构通过采用现代先进的高科技手段,对红嘴鸥佩戴先进的GPS卫星定位跟踪器,通过科考的手段终于揭开了红嘴鸥的生态谜团。
“客人”们是哪几位?
在昆明越冬的红嘴鸥主要有红嘴鸥和棕头鸥两种,进城的主要为红嘴鸥和少量的棕头鸥。
“客人”们长啥样?
在昆红嘴鸥的各项体况平均值分别为:体重270—370g、体长36—41cm、翅长29—31cm、尾长10—12cm、喙长32—35 mm、跗趾长44—46mm。体形和毛色都与鸽子相似,嘴和脚呈红色,身体的大部分羽毛为白色,尾羽黑色。
“客人”们打哪来?又去往哪?
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分别来自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流域;俄罗斯的贝加尔湖;新疆的博斯腾湖。
而每年的春季红嘴鸥飞离昆明后,它的迁徙路线主要有三条。
第一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穿越蒙古国最终到达俄罗斯的西伯利亚地区的贝加尔湖;
第二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陕西、宁夏、内蒙古、甘肃,穿越蒙古国西北沙漠,最终到达蒙古国的乌布苏湖和吉尔吉斯湖;
第三条线路:从昆明出发经过四川、青海、甘肃,沿河西走廊进入新疆,沿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抵达新疆的博斯腾湖。
“客人”们有多少?
红嘴鸥的种数量变化主要受其迁徙季节的天气和食物影响。近几年来,通过组织开展红嘴鸥同步统计数据调查结果表明,每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数量平均保持在3万多只左右。
“客人”们喜欢呆哪?
红嘴鸥还是主要集中在海埂大坝、翠湖公园、大观楼、晋宁、呈贡、海口等湿地公园,人流量大,人工投食集中的区域。随着昆明的生态环境不断得到提升,红嘴鸥在昆明的分布将会出现扩散趋势。
“客人”几时来几时走?
每年10月下旬至11月上旬数万只红嘴鸥迁徙来到昆明越冬,翌年3月底到4月初开始成群结队迁离返回繁殖地繁殖后代,越冬期持续5个月左右。
“客人”们有啥习性?
不进城的“打野族”:不进入城区的红嘴鸥主要以滇池和其他水库、鱼塘等湿地为觅食地,取食虾、小鱼、螺蛳等水生小动物,日间只在夜宿地和觅食地之间活动。
爱进城的“街游子”:进入城区的红嘴鸥则往返活动于夜宿地、集中地和觅食地三处活动,其觅食地主要集中在翠湖公园、海埂公园、大观楼公园等人群密集的区域,以市民和游客投喂的面包、馒头及专用鸥粮为主要食物;而集中地主要在一些水面开阔,水深平均1m左右,水中小鱼小虾等食物资源丰富的区域,集中地可能是红嘴鸥觅食地之外的食源补充地。
“客人”们的做息时间?
根据鸟类专家多年的观察研究,进入城区活动的红嘴鸥在越冬期间活动集中在日出日落之间,并且表现出明显的规律性,
6:00—6:30离开夜宿地
7:30—9:30到达集中地
8:30—10:00到觅食地
15:30—16:30离开觅食地
16:30—18:30到达集中地
19:30—20:00分散到夜宿地
其觅食高峰和各觅食地游客活动高峰相吻合,表现出对投食的极大依赖性。
“客人”们生病咋办?
每年来昆明越冬的红嘴鸥均保持在3万多只,形成一个庞大的天然病原体库,存在着潜在的疫病传播危险。昆明市各县区对红嘴鸥栖息地、觅食地进行清洁、消毒和防疫工作,按照“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的要求,严格落实每天零报告制度,扎实开展了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防控工作。
多年来,在开展红嘴鸥环志调查的同时与疫源疫病监测工作有机的结合起来,随机抽样采集了1559只红嘴鸥血清和分泌物进行疫源疫病检测化验工作,均未发现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
我们怎么招待“客人”?
昆明从每年10月底至次年3月底,每天8:30-10:30,15:30-16:30,对翠湖、海埂大堤、海埂公园、民族村、大观公园等60多个红嘴鸥投喂点进行科学合理投喂,确保红嘴鸥在昆明越冬食物充足。
正是昆明林业保护部门和相关动物保护机构、民间组织,以及广大的昆明市民33年来的爱心接力,才让这群可爱的精灵恋上昆明,每年的冬季,数万只红嘴鸥不远千里,从遥远的北方来到昆明进行越冬,接纳、包容、呵护……昆明人与它们结下了33年的冬日之约,成为了春城昆明最温暖的底色。
昆明发布整理编辑